中野十一纵长期执行战略任务, 为啥默默无闻? 不善打硬仗是关键

风华评过去2024-07-25 09:44:18  139

1947年夏,华北平原上烽火连天。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已经南下挺进大别山,留下了一支神秘部队在鲁西南地区周旋。这支部队就是由王秉璋率领的十一纵队,他们即将上演一出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大戏。

兵荒马乱的1947

1947年,国共两党的军事对抗进入白热化阶段。共产党方面决定挺进中原,打通南北。国民党则集结重兵,准备围剿共军主力。双方你来我往,战火蔓延。就在这种局势下,一支默默无闻的部队悄然登场,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棋子。

王秉璋的特殊任务

王秉璋是个有意思的人物。这位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学习的技术宅,参加红军后居然成了指挥员。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发明了一套"交通壕迫近战术",专门对付日军的碉堡。这下可好,他接到了一个更难的任务 - 率领新组建的十一纵,在敌后搞点事情。

十一纵的"蛇皮走位"

王秉璋带着十一纵来到了鲁西南。这里可不是什么善地,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一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师就驻扎在这。换做一般人,可能就想着躲起来保命。但王秉璋偏不,他决定来个"蛇皮走位"。

十一纵开始在敌人大兵团之间来回穿梭。他们时而在这里冒个头,时而在那里咬上一口,搞得邱清泉晕头转向。国民党军队像是在跟幽灵打仗,根本抓不住十一纵的踪迹。

这种打法看似疯狂,其实暗藏玄机。王秉璋的目的不是歼灭敌人,而是牵制他们。只要邱清泉的部队被缠住,就无法南下支援对付刘邓大军。这一招"围魏救赵",玩得可谓高明。

从配角到主角

就在十一纵在鲁西南上演"捉迷藏"的时候,华野西兵团的粟裕同志看上了这支生力军。1947年9月,粟裕筹划沙土集战役,决定让十一纵来个"客串"。

按理说,让一支新组建的部队去阻击邱清泉的主力,这不是找刺激吗?但王秉璋带领的十一纵不仅顶住了压力,还一直坚持到了后来的曹县战役。这下可把粟裕给乐坏了,直呼"意外之喜"。

十一纵的表现不仅让粟裕刮目相看,也引起了中央的注意。1948年5月,刘邓大军正式改称中原野战军。而十一纵,这个昔日的"小透明",居然跻身主力纵队之列。要知道,能和一纵、二纵这些"老字号"并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好景不长。在豫东战役中,十一纵遇到了硬茬子。面对大规模的歼灭战,这支擅长"打游击"的部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在阻击黄百韬兵团时,十一纵损失惨重,不得不把三个旅缩编成两个。

这次打击让王秉璋意识到,光会"蛇皮走位"还不够,还得学会正面硬刚。于是,他开始加强部队训练,努力提高战斗力。

十一纵的转型之路

经历了豫东战役的洗礼,十一纵开始了转型之路。1948年底,他们正式归建中原野战军。到了1949年全军统一番号时,十一纵摇身一变,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七军。

1950年2月,十七军又有了新任务。他们成了西南军区的一部分,负责镇守贵州一带。虽然不再是战场上的主角,但十七军依旧在为新中国的建设默默贡献力量。

回顾十一纵的历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他们从一支默默无闻的部队,成长为能够左右战局的主力。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胜仗,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小兵也有大智慧"。

在今天看来,十一纵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面对强敌,未必要硬碰硬。有时候,灵活机动的战术可能比硬实力更有效。而且,即便是"配角",只要找准定位,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71870.html
0
最新回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