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西柏坡。一位军容整洁的中年将领走进周恩来的住处。他名叫高存信,是华北军区炮二旅旅长。此行目的是向中央汇报华北军区炮兵情况。高存信内心既兴奋又紧张 -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他不知道,这次平常的汇报工作,将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父子革命佳话。
革命世家的赤子情
高存信出身名门,却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他的父亲高崇民是著名的爱国志士,曾组织"复东会"反抗日本侵略,还与张学良、杨虎城等人交好,为西安事变推波助澜。受父亲影响,高存信从小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1932年,年仅16岁的高存信告别家乡,只身来到北平投奔父亲。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山河破碎。亲眼目睹国家的苦难,让年轻的高存信下定决心要为救国尽一份力。在父亲的建议下,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十期炮兵科。
毕业后,高存信被分配到中央军。但此时他的父亲因积极筹划抗日,又一次被蒋介石下令通缉。为避免连累,高存信只得离开中央军,辗转到了东北军。谁知东北军很快就被蒋介石收编,战斗力大不如前。眼看着日军势如破竹,却无能为力,这让高存信倍感失望。
就在他迷茫之际,传来了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的消息。这让高存信看到了希望 - 抗日还得靠共产党!于是他毅然决定,要去延安寻找新的出路。
父子同心,为国奋斗
1937年底,高存信写信给父亲,表达了想去延安的想法。高崇民非常支持儿子的决定,立即写了封推荐信。带着父亲的信,高存信辞别国民党军,徒步前往延安。
到了延安后,凭借炮兵专业特长,高存信被分配到抗大四分队当教员。这段时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还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1939年,他被任命为东北干部队队长,开始了在部队的革命生涯。
与此同时,高崇民也没闲着。他组建了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动员大批爱国青年投身革命事业。父子俩虽然身处不同地方,却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1940年春,高存信想趁机会去西安看望父亲。谁知高崇民主持的东北抗日救亡总会陕西分会刚被国民党查封,四周都有特务监视。高存信差点落入埋伏圈,幸好及时发现离开。就这样,父子俩又一次与相见失之交臂。
炮火中崛起的将星
虽然没能见到父亲,但高存信并没有气馁。他带领东干队辗转到了晋察冀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生涯。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高存信和战友们白手起家,一步步建立起了根据地的炮兵力量。
没有教材?那就自己编写。
没有火炮练习?那就自制教具。
就这样,高存信带领的炮兵部队逐渐成长壮大。他们先后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8月,华北军区决定派高存信去西柏坡向中央汇报炮兵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去见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想到即将见到心中崇敬的伟人,高存信既兴奋又紧张。
父子英雄,相见恨晚
终于到了见面的日子。在周恩来的引荐下,高存信来到毛泽东的窑洞。窑洞外向日葵开得正艳,映衬着盛夏的炎热。
一进门,高存信就看到毛泽东正在和叶剑英小声交谈。看到他们进来,毛泽东快步走上前握手。高存信激动得一时语塞,不知该说什么好。
这时,周恩来笑着对毛泽东说:"主席,你看他长得像谁?"
毛泽东上下打量了一下高存信,笑道:"很像高崇民同志嘛!"
周恩来哈哈大笑:"他的父亲就是高崇民!"
原来,毛泽东和周恩来早就认识高崇民。在西安事变期间,高崇民曾多方奔走,为和平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高崇民还亲自到延安拜访,与毛泽东、周恩来多次座谈。没想到他们今天见到的,竟是老朋友的儿子!
这番对话,让高存信紧张的情绪顿时缓解不少。接下来的谈话中,毛泽东详细询问了华北军区炮兵的情况,并鼓励高存信:"你们过去都在黄埔军校学炮兵,要把炮兵搞好,建设一支强大的炮兵。"
从西柏坡回来后,高存信倍受鼓舞。他带领炮二旅奔赴太原前线,支援徐向前的华北一兵团。虽然后来改为缓攻太原,但他们又转战新保安,全歼了傅作义的王牌部队第35军。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高存信率部参加了2月3日的入城式,受到了北平群众的热烈欢迎。
革命接力棒,薪火相传承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高存信的事业也蒸蒸日上。他先后担任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司令员、华北军区炮兵司令员等重要职务。1955年9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多项勋章。
与此同时,高崇民的革命生涯也在继续。1946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晚年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
高崇民、高存信父子,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像他们这样父子同为开国元勋的,在全党全军中也是凤毛麟角。他们,堪称革命家庭的典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7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