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风云,古往今来皆是波诡云谲,生死一瞬。然则,有此一位重臣,身处绝境仍泰然自若,此人便是清朝两朝元老,文渊阁大学士,柏葰。当他踏上通往刑场的不归路,犹能淡然嘱咐内人:“炊饭以待吾归,圣上必有怜悯。”此言掷地有声,尽显胸中丘壑。然,世事真如柏葰所料,一帆风顺?一位堂堂一品大员,何以至此?圣心究竟能否为之所动?柏葰的最终章,又将如何书写?且随我一探这尘封历史背后的秘密。
柏葰,其名在清廷无人不晓,内蒙古正蓝旗下之才俊,自幼聪颖过人,七岁能文,九岁对答如流,族中长辈无不称奇。其名“松葰”,承父之志,寓意家族对其寄予厚望,而柏葰亦不负所望,科举之路一鸣惊人,进士及第,进而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此等荣耀,非比寻常。
仕途坦荡,柏葰由翰林院步入朝堂,历任内阁学士、正红旗汉军副都统,乃至兵部尚书,步步高升,直至文渊阁大学士,位极人臣,其才其德,光照两朝,道光、咸丰二帝皆视之为股肱之臣,朝中大事小情,咸丰帝必先询之柏葰,可见其地位之尊崇。
柏葰不仅政绩斐然,于文坛亦有颇高造诣,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与文人墨客交游甚广,曾于宫廷之上吟诗一首,赢得咸丰帝龙颜大悦,亲赐“才高八斗”之匾,文名远播。
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柏葰因主持顺天乡试,引来无数觊觎,考生纷纷以礼相赠,意图走捷径。柏葰虽洁身自好,却防不住手下之人受财,为日后之祸埋下伏笔。
咸丰八年,科举舞弊案如晴天霹雳,震惊朝野。御史孟传金冒死上书,揭露乡试黑幕,其中平龄之案尤为骇人听闻,一介纨绔,竟高中第七,此事一出,科举之公信力摇摇欲坠,咸丰帝震怒,命载垣、端华等重臣彻查,科举之弊,渐露冰山一角。
柏葰,这位两朝元老,因舞弊案而身陷囹圄,一时之间,舆论哗然。咸丰帝虽怒,却未立即下杀手,柏葰之命悬于一线,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及至秋后,柏葰面临生死大限,却仍能从容以对,途中对妻言:“吾归期不远,圣上仁心,必有转机。”此言一出,满城风雨,柏葰之镇定自若,令人叹服。
最终,柏葰虽未逃过一劫,却在刑场上迎来转机,恭亲王奕訢持圣旨而来,改判流放,柏葰得以幸免。此番波折,不仅彰显柏葰之坚韧,亦映射朝堂政治之微妙。
此案之后,科举制度历经变革,官场风气亦有所整肃,柏葰虽流放边疆,却在逆境中著书立说,《西域图志》成其晚年杰作,为后世留下宝贵财富。柏葰一生,功过是非,后人评说不一,然其才情与气节,终为历史所铭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7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