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邓小平批准, 杜义德携机枪回老家为父报仇, 一战消灭百余仇人

陶陶读历史2024-07-27 14:02:18  121

1996年2月23日,杜义德中将在接受军史作家吴东峰的采访时,曾透露过这样一段往事。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重新在这里开辟了根据地。作为革命老区,大别山曾经贡献了200多个开国将军。红军长征之后,大别山成为了反动派重点清剿地区,当地群众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中都遭到了疯狂的报复,数十万人遭到了反动派的屠杀,其中就包括杜义德的父亲。

其后,杜义德向首长邓小平言明此事,讲述了他父亲被杀的情形,并要求回家复仇。出人意料的是,邓小平批准了杜义德的要求。

于是杜义德携一挺机枪,将百余名仇人(都是地主还乡团)一一扫射,最终报仇雪恨。

事实上,邓小平并不鼓励杜义德过分勇猛,并曾多次告诫他:

“你打仗很勇敢,是一员战将。对于一个军人来说,勇敢是军人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但打仗光勇敢是不行,还要讲究战术。”

但是当杜义德提出要为父报仇时,邓小平不仅支持了他的请求,甚至还批给他一挺机枪。后来杜义德在多个场合感叹:“小平对我好啊!”其言之切,其情之深,令闻者无不动容。

杜义德是湖北黄陂人,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大家庭,他本有兄弟12人,却仅有5人活到了成年。由于家庭贫困,杜义德只读了1个月的私塾。14岁时,杜义德就被送到武汉学习木匠活,受尽了刻薄老板的欺凌。他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这个世道那么黑暗,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人民的苦难始终没有尽头。

在困苦的生活中,杜义德遇到了李先念。他白天干活,晚上就在李先念那里听他讲《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思想让杜义德感到眼前一亮,自己一直梦寐以求改变穷人受压迫悲惨命运的真理,居然在这里找到了。

某日,木匠铺老板又像往常一样,对杜义德拳打脚踢。杜义德气愤不过,一拳将老板打晕,然后扬长而去。1929年,杜义德和家乡100多个赤卫军一起加入了红军,被编入红11军31师4大队。

作为一个基层战士,杜义德可以用勇猛无双来形容。红四方面军,可谓是猛将如云,而杜义德在其中又是较为突出的一个。将军作战,又狠又准,不仅勇而猛,攻如锥,守如钉,尤其善于夜战,人称“夜老虎”。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别人都辨别不了东西,而杜义德只用摸着树皮的厚薄就能辨别南北。领教过杜义德厉害的敌人,恐惧地将其称为“尖黄陂”。

作战中,杜义德必然身先士卒,他拿着一把大刀,杀入敌群,犹如一台绞肉机,杀得敌人血肉横飞。杜义德鼻翼上有一块疤痕,花生米大小。都说伤疤是男人的勋章。在将军眼中,这块伤疤是“生死疤”也是“光荣疤”。

杜义德曾说:

“这是当年我和敌人拼刺刀留下的,他的刺刀已经捅到了我的鼻子,我用刺刀一下子捅在了他的脑瓜上,把他捅死了。什么叫你死活我,这就叫你死我活。我不坚决捅死他,他就坚决捅死我!”

事实上,杜义德一生重伤9次,而这个伤不过是最轻的一个。

因为勇猛,杜义德成为了军官。杜义德善于带兵,极其重视军队的训练。按照徐向前的方法,他一练胆量,二练技术,三练战术,四练行军,五练作风。由此,杜义德所部形成了“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在战场上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杜义德打仗不要命,即使担任了军官,也喜欢靠前指挥,更喜欢刺刀见红,向敌人亮剑。1936年春,杜义德已经被提拔为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政委,成为红四方面军的后起之秀。但是只要闻到了硝烟味,仍然忍不住身先士卒。

在一次战斗中,杜义德的部队久攻不下,杜义德一着急,跳出战壕就往前冲。不料,敌人的一颗子弹将他打穿,随即被送回了医院。红四方面军首长看重杜义德的勇猛,他命令红四方面军卫生部长苏井观:

“一定要把杜义德救活!”

因为当时没有麻药,杜义德又是贯穿伤。为了给他的伤口消毒,军医将纱布浸泡在纱布上,然后穿过伤口来回拉,把杜义德痛得咧牙咧嘴。

1935年,杜义德和红四方面的另一个性格将领——王近山发生了冲突。原来时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的王近山,缴获了一匹纯种阿拉伯马。这匹名贵的战马四肢细长,蹄上有小毛,动作灵敏轻快,王近山将其称为“美人”。

当时,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王近山牵着他的战马准备过河。杜义德正好在负责渡江过桥的秩序。

红四方面军所架的桥,是一座浮桥,人走在上面都摇摇晃晃的,哪里经得起战马的折腾。看着王近山准备牵马过桥,杜义德大吼道:“人可过,马就自己趟过去吧!”

然而王近山爱惜他的战马,说什么也要让马过桥。谁知杜义德掏出手枪,“当当”两枪就打死了战马。王近山一看,顿时心疼地破口大骂:“你个二杆子,敢打我的马,老子毙了你。”

然而杜义德也不甘示弱,还口道:“你几匹马算什么?你瞎眼了,没看到天上敌机在飞,地上敌人追啊!战士过不了江,你脑袋开花吧!敢枪毙我?二杆子?”王近山大怒,掏出枪就抵住了杜义德的脑袋。

就在这时,徐向前拍马赶到。一问原委,徐向前就劈头盖脸,对王近山一顿痛批,骂得王近山脸红脖子粗,只好乖乖认错。

过了江,杜义德和王近山一攀谈,才发现此人正是全军闻名的“王疯子”。他笑着说:“原来你是王疯子,早知道,我就不跟你较劲了!不过,你真敢枪毙我吗?”

王近山也笑着说:“你真当我是疯子吗?我疯那是对敌人,还能把枪里的子弹对自己人?不是刚才被你气疯了吗?”

正所谓不打不成交,谁也想不到,王近山和杜义德这两个“疯子”最终竟然成为最佳搭档。后来杜义德在刘邓大军麾下担任六纵政委,王近山为司令员。杜义德脸黑如炭,王近山则面白如玉,两人并称为“黑白双雄”。但其中,也经常闹笑话。很多人将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王近山看作是政委,倒是将杜义德误认为是司令员。在两人的指导下,六纵很快成为了第二野战军的王牌部队。

如果你只将杜义德看成是单纯的战将,那就大错特错。杜义德虽然读书不多,但却善于学习,在领导的关照和栽培下,杜义德最终成为了一员文武兼备的战将。

1937年,杜义德回到了延安,在抗大学习。一开始,喜欢打仗的杜义德根本坐不住,于是他找到毛泽东,说:“主席,我还是想带兵打仗。”

然而毛泽东说:“仗是有的你打的,学习不是撤职,而是为了更好地打仗。现在正在酝酿国共联合抗日,到时候会有你的用武之地的。”

杜义德一听,只好说:“主席,我听您的,让打仗就打仗,让学习就学习。”

在毛泽东耳提面命之下,杜义德逐渐开始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毛泽东经常对杜义德说:“我们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而杜义德谨遵主席的教诲,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 学习政治、学习军事,进步很快。 毕业后留在抗大,先任五大队一队队长,后又到抗大一分校任支队长。

从此以后,杜义德由一位勇猛的战将,逐渐改造成一个兼具政治能力的人民将领。毛泽东见他学有所成,于是将派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工作。杜义德如同猛虎出笼,下定决心一定要大干一场。

杜义德曾说,自己一生最艰苦的战斗,要数在冀南和日本鬼子血战的那几年。1942年,日寇对我根据地展开了大扫荡,八路军遭到了极其重大的损失,总人数由50万降低到40万,根据地面积也大大减少。

1942 年起, 杜义德被任命为冀南军区第 2 军分区司令员,以后又兼任政治委员和地委书记。 这年头三个月,杜义德的部队 7 次遭日寇优势兵力的合围攻击,损失很大。

4月29日,岗村宁次组织了所谓“4·29铁壁大合围 ”。为了这次 “大合围 ”,日军共调集1万余人及大批伪军,企图彻底摧毁冀南根据地,而第二分区成为日寇合围的重点。

就在最危险的时刻,突然狂风大作,天空卷起了沙尘暴。杜义德瞅准机会,立即通过了第一道封锁线。然而危机并没有解除,在马头镇,部队再次遇到敌人合击,一颗炮弹落在杜义德的坐骑边。杜义德反应很快,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战马被炮弹击中,一块弹片扎进杜义德的左大腿内侧,他咬牙拔出弹片,鲜血立即染红了军裤,旁边的战士赶紧用绷带给他包扎。

为了节省弹药,杜义德率部与敌人短兵相接。他一马当先,一刺就杀死了一个敌人。随后他从敌人身上扯下一块布,然后缠在自己身上,继而扑下下一个敌人。在杜义德的引领下,大部队终于冲出了封锁线,成功转移。

然而即便如此,日寇对我军的威胁还是没有解除。于是杜义德秉承“精兵简政”的政策,在冀南第二分区组织了7个敌后武工队,共63人。人数虽然少,但却起到了奇效。

当时日寇兵力不足,在维持封锁线方面,必须依托伪军。于是杜义德指挥武工队到处发传单,瓦解伪军,在伪军中建立耳目。日寇一旦来扫荡,第二分区就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对于顽固不化的汉奸,杜义德则指挥武工队进行锄奸。结果杜义德只用7个武工队,摧毁了隆平县 (今属隆尧县 )全县的特务网,击毙特务汉奸 29人,甚至把巨鹿县城的大特务、伪警备大队长王文珍也干掉了。在杜义德的努力下,日寇对我二分区的封锁都付之东流。1945年春,杜义德带领第二分区对日寇发动反攻,解放了冀南大片领土。

杜义德在二分区的活跃表现证明,他不仅是一员能征惯战的战将,同时也是一名具有独当一面才能的政工干部。

解放战争中,杜义德出任刘邓麾下的六纵政委,和王近山搭档。两人珠联璧合,他们率部突破黄河天险,一战定陶,二战六营集,三战羊山集,可谓捷报频传,将这支新组建的部队打造成一支强大的主力。

狭路相逢勇者胜,六纵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往无前的勇猛。定陶战役开始前,野司召集各纵队领导开会,会上讨论打不打。会上,王近山代表杜义德当场表了态:

“我和政委商量好了,即使六纵打成一个连,我当连长,杜义德当指导员。只要能取得最后胜利,就拿我们六纵去拼吧!”

战斗中,六纵倾尽全力,攻克大杨湖,为定陶战役的首胜立下了奇功。毛泽东听闻此捷报,回电说:“庆祝你们歼灭整三师的大胜利,亡传令全军嘉奖。”

1947年初,王近山受伤了,杜义德不得不将六纵的军政任务全责挑起。在千里跃进大别山过程中,六纵再次一马当先,屡战屡捷。刘伯承一向沉默寡言,很少夸人,但在干部会议上,刘伯承却特意表扬杜义德:

“杜义德是政委兼司令,司令兼政委,文武双全。”

当时干部们的文化水平很低,不懂“文武双全”是什么意思,刘伯承还专门解释:“文武双全就是能文能武,既能指挥打仗,又会做政治工作。”

我军政委和其他部队的政委是不一样的,必须要会打仗。杜义德的好友尤太忠将军说,杜义德能文能武,绝对不是吹的。在我军中,如果政治干部不懂军事,政治工作就没有力量。而杜义德特别善于将政治工作和军事结合起来。

1947年4月,六纵围攻汤阴。当时,担任旅长的尤太忠随第二梯队进城。结果侦察参谋徐克达却说:“杜政委早就进去了。”尤太忠不信:“真的吗?”徐回答:“肯定是杜政委”。随后尤太忠命部队快速前进,果然看到杜政委冒着枪林弹雨,拿着枪冲在最前面。

在打仗方面,杜义德从来不降折扣,不讲价钱,从来都是“坚决完成任务”,“坚决克服困难”或者是“坚决消灭敌人”,因此有“杜坚决”的绰号。

杜义德说,挺近大别山时,天天行军打仗,又困难又危险。大别山曾是革命老区,红军长征后,这里遭到了反动派的残酷蹂躏。据不完全统计,仅红安县,惨遭杀害的群众就达14万多人,麻城为革命献出生命的群众有13.7万多人。黄冈地区惨遭杀害的群众更是多达44万人。其中,就包括受杜义德牵连的老父。

为了给群众报仇,杜义德在作战中格外勇猛。在刚刚挺近大别山时,刘邓大军曾遭到敌人优势兵力的堵截,前面有国军两个军,后面有4个师在追。中原局、野战军首长和机关率部夹在中间,情况十分危急。

杜义德当机立断,他以肖永银旅为前锋,突击前进;又以尤太忠旅断后,掩护全军渡河。激战一天后,部队终于突出了重围。杜义德曾说,这一战,六纵的两个旅打得真解决。肖永银旅排成四路纵队,枪上刺刀,手榴弹揭盖,可谓是无日不战,遇到敌人就打。打下一个村庄,就扑向下一个村庄,硬是用鲜血杀出一条血路。此战之中,负责殿后的尤太忠旅伤亡达到两千多人。

由于六纵实在能打,刘邓机关和指挥部就跟着六纵走。邓小平说:“跟着六纵走,放心!”杜义德对此也自豪地说:“为什么跟我们六纵走?因为我们六纵打仗坚决!”国民党也说:“要找刘邓,先找六纵。”

在征战的同时,杜义德也没有忘记政治工作。在军中,杜义德掀起了“王克勤运动”,热烈表彰这位曾经是俘虏的“一级杀敌英雄”。随后,“王克勤运动”传遍了全军,而杜义德在全军中也名声大噪。

同样作为政工人员,邓小平对杜义德可谓是器重有加。邓小平有事没事就找杜义德打扑克,他边打边聊,言语幽默,在打牌的同时也给人以启迪,他说:“打牌是艺术,打仗也是艺术”;“打牌要把左邻右舍的牌摸透,打仗也要摸透左邻右舍的情况”“打仗要沉住气,打牌也要沉住气”。

杜义德说,邓小平同志水平高,敢于拍板,讲话言简意赅,实在干脆,就像是射出的一颗颗子弹。从邓小平那里,杜义德学会了很多。

其后杜义德又和王近山一起参加了淮海战役,作为中野的尖刀,六纵大破黄维。战后,杜义德担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同时兼任第二纵队改变的第十军军长。在解放军的首任军长行列里,这是一个特例。因为各军军长都是由纵队司令员专任的,而杜义德则是由政工干部转任军事主官。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杜义德率队进入朝鲜。在上甘岭战役中,杜义德打出了知名度。回国后,毛泽东还专门向杜义德敬了一杯酒:“我要感谢你们,感谢志愿军,感谢志愿军的英雄们。”

1955年,杜义德被授予了中将军衔。邓小平主持政务后,杜义德再次得到任用,历任解放军海军副政委、解放军海军第二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兰州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兰州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老部下主政大西北,邓小平高兴地说:“杜义德在西北,我放心。”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杜义德1930年加入共产党,直到2009年去世,他是一个具有79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一生忠于党的事业,这是一种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而这种信仰应该代代相传,而我们的民族也将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873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