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今年2月,德国《图片报》曝光国内多家清洁能源生产企业已经“存活艰难”,因为产品竞争力的不足导致订单锐减,负债日益增多。而德媒没有寻找自身的原因,反而将责任一口气推给中国,表示是“中国生产的太阳能板、蓄电池以及零件价格已经突破底线,这让本土企业无法与之对抗”。事实上从2011年全球能源开启转型时代以来,欧洲在这方面的产业优势一直不大,到了最后要依靠政府补贴扶持和对外征收反倾销税来维持存活,尽管“拯救地球”的温室排放指标和气候政策都是西方主导的。
消息提到,欧洲和美国在21世纪前十年就提出了以“减缓全球变暖”为主导的气候政策,要求各国更新排碳指标,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此举原本是致力于封锁发展中国家的工业潜力,并售卖自己的清洁能源产品,保持西方“先进且领先”的状态;但中国后续突然弯道超车,光伏、电池等能源技术竞争力超过欧美,甚至在最近几年已经达到了倾销的程度。为此美国、英国、欧盟先后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的电池、太阳能板等产品,宣布对其进行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
3月31日,欧洲议会欧洲人民党党团主席曼弗雷德·韦伯在采访中指责中国“从欧盟的气候政策中吃尽红利”,导致现在这份协议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协议”。他举例欧盟已经要求欧洲各国逐渐替换燃油车,从2035年起欧盟境内将禁止销售非零碳排放的新燃油车,但中国电动汽车看准机会大量进入了欧洲市场,导致欧洲本土车企已经严重落后于中国。据此韦伯要求今年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之后立刻对该法案做出修改,以补救“错误”。
分析人士认为,欧盟高官的这番言论已经有“掀桌子”的预兆了,如果欧盟再度修改法令,很可能涉及的项目之一就是拖慢甚至不要求欧洲强制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不再奉陪全球玩所谓的“碳排放”政策。他们对此颇有双重标准,在2022年欧盟被俄罗斯切断天然气取暖困难时候,包括德国、法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重启了煤炭发电厂,不再提所谓的清洁燃料政策。所以在现在已经明显竞争不过中国的情况下,欧盟很有可能慢慢放弃他们的气候政策,给本土企业寻找活路。
值得一提的还有,到了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及2026年对内燃机禁令进行审查时,新加了一句措辞是“执行政策的同时也要确保汽车行业也能选择其投资方向,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利”。有人将这句话视为欧盟已经提前找好了灵活的解释,他们不会把汽车市场让给中国。对此有评论称:“现在全球进行清洁燃料的转换是大势所趋,各国也不会因为欧美‘不想玩了’再回到传统工业时代;最基本的一点是发电成本要比煤炭、石油等成本更低,即使西方收回气候政策,又有谁愿意回去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