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曾业刘彦君摄影报道
“崇敬,震撼。”三年前,马文宝首次抚摸翠云廊古柏,至今难忘当时的感受。
三百里翠云廊,拥有古柏20391株,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达2300年。马文宝,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21年的那次“亲密接触”,让马文宝与古柏结下不解之缘。
翠云廊古柏走过漫长的岁月,遭受过各种自然灾害,有的树干折断,有的烂空倒伏,有的营养不良。马文宝做的,就是当好它们的“医生”,让这些古柏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古柏是非常珍贵的遗产
在四川北部的古蜀道金牛道上,柏木是翠云廊的守护者。
“区别于全国其他地方的块状古柏群,翠云廊古柏群,是一个典型的人工行道树古柏群落,是一个线性的廊道型古柏群,被誉为中国的“古罗马大道”。”马文宝介绍,翠云廊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人工古柏林,是我国先民栽种行道树最好的历史见证,被视为生态文明的范例。据文献记载,从秦汉开始,历史上大规模植柏、补柏就有8次。
“古柏是非常珍贵的遗产,既有历史研究价值,又有生态服务价值,文化价值也是特别高的。”马文宝记得,初次步入翠云廊,他对古柏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被震撼了。“这里的古柏,很多都有上千年的树龄,古人在金牛道上植树表道,至今仍在发挥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让人赞叹。”
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生态保护,尤其重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研究工作。对于这项工作,四川省林科院承担着重要的职能职责。
“2021年,省政府主要领导曾到翠云廊调研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马文宝介绍,这次调研发现了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廊道两旁的人工柏林郁闭度过高,影响了古柏采光;二是不少古柏出现了枯枝、断枝,增加了引发病虫害和火灾的风险。
“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我们对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进行了专题研究,也提出古柏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马文宝告诉记者,由此,他与蜀道翠云廊古柏结下不解之缘。起初,是扎根蜀道翠云廊从事古柏保护工作,随后逐渐延伸至全省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直至参与相关古树名木健康评价与保护、日常养护等标准的制定工作。
给古柏体检是个技术活
马文宝调研发现,翠云廊沿线的古柏群中,人工栽植的柏木密度较高,除了影响景观效果外,还衍生出林下生物多样性较低等问题。
“不少古柏面临的现状是,树冠5米范围内有不少人工栽植的柏木与它争水争肥,甚至遮挡了古柏的光照,通气性,影响到了古柏的健康。”为了保护好翠云廊古柏,马文宝与四川林科院古树名木生态保护研究团队的同事一起,对影响古柏生长的人工栽植柏木开展抚育措施精准提升古柏的生存环境,以确保古柏获得更加充足的阳光和养分。
“给古柏体检是个技术活,有一套规范和流程。”马文宝介绍,目前,四川省林科院已根据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参照制定了《古柏评价与保护技术规程》,近期将正式发布。
“我们主要从古柏的生长环境、周边生态条件和土壤环境,结合树体本身的健康状况,按照不同等级赋分,再进行综合评判。”按照上述标准,专家们会把古柏划分为正常株、一般株、衰弱株和濒危株等类型,再分类施策。“出现病患的,要先找出病因,再开展治疗、复壮等工作。”马文宝说。
具体如何给古柏体检呢?除了肉眼观察、实地测量外,他们还会运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把脉问诊”。
“古树容易出现‘十树九空’的问题,看外皮是正常的,但实际上树干可能已经空心了。所以,我们会借助一些PICUS扫描仪器对树体空腐情况进行检测。同时,也会利用仪器获取古树根系的生长情况,分析土壤肥力,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马文宝解释,这些都是对古柏进行体检的重要内容。
古柏保护技术也在创新
在时间长河中,古柏会遭遇雷击、风霜雨雪侵袭以及人为破坏,造成表皮、枝干以及韧皮部、木质部不同程度损伤,有的可能会产生树洞与树皮腐烂。
“过去,一般采用聚氨酯填缝剂,或者直接用钢筋、水泥对树洞进行填补和修复。现在不同了,我们提倡利用敞开式防腐技术,保证树洞通气,减少雨水、高温和高湿等因素影响,防止腐烂面积扩大。”马文宝举例说。
“对防腐材料的运用,也在创新。”马文宝告诉记者,近年来,四川省林科院与施工单位合作,加大了对古树防腐材料的研发,侧重于对这些材料的仿生性、与环境的融入性和无公害性改良,同时还选用了不少更加绿色环保的支撑材料。
此外,加大对生物菌肥的研发,也是团队一直在做的工作。“古树名木种类多,有常绿的,也有落叶的,我们会针对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病因后对症下药。”马文宝介绍,对翠云廊古柏中的衰弱株,他们便对其根系土壤层进行了改良,让古柏能长得更好。
当前,马文宝正在和团队成员们一起,通过改善生存环境、加强日常养护与个体复壮、优化群落结构及提升群落景观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翠云廊古柏群永续繁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