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永奇投资笔记
近年来,大国博弈加剧,地缘冲突频发,全球供应链迎来大洗牌。
苹果公司以分散风险、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为由,开始了“果链外迁”的战略性调整,并将目光投向了人力成本更为低廉的新兴市场——印度与越南,仿佛在那里,他们能找到制造业的新蓝海。
而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也将部分产业链转向印度和越南。
以越南为例,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苹果通过其供应链合作伙伴,在越南的累计投资达到近400万亿越南盾(约160亿美元)。
但是,现在出现了大反转。
7月24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的一纸公告,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公告宣布,富士康科技集团将在河南郑州斥资10亿,打造一座集总部管理、研发创新、战略产业规划及供应链管理于一体的新事业总部大楼,更将目光投向了电动车制造与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
这一举动,不仅是对河南乃至中国制造业的一剂强心针,更是对全球供应链格局的一次深刻反思与调整。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的战略天平也悄然倾斜。从2024年起,苹果决定将部分原本转移至印度的产业链重新迁回中国,比亚迪与立讯精密等中国企业赫然在列,成为iPhone 16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这一决策,无疑是对过去几年“果链外迁”战略的重新审视与修正,也预示着全球制造业版图的又一次重大洗牌。
深入剖析,不难发现,这一系列反转背后,隐藏着多重深层次原因。
首先,印度市场的表现并并不及预期。
印度尽管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但在工人素质、供应链完善度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2023年印度工厂组装的iPhone 15便是一个鲜明的例证,良品率低下、卫生问题频发,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口碑与销售业绩。这些问题,无一不指向印度制造业尚待成熟的现实。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则愈发凸显。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头羊,中国不仅拥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工业部门和产业链体系,更在基础设施建设、电力供应等方面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精密的螺丝钉,还是庞大的航母、先进的大飞机,中国都能游刃有余地制造出来。
这种强大的制造能力与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是任何其他国家在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
再者,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消费能力也是吸引苹果与富士康“回流”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加速推进,中国市场对于高端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将产业链重新布局于中国,不仅能够更好地贴近市场、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还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全球供应链的未来展望
苹果与富士康的“回流”决策,无疑为全球供应链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当下,如何构建更加稳定、高效、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成为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对于中国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中国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另一方面,也应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而对于全球企业而言,则应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多元化与韧性建设。在追求成本效益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或地区所带来的风险。
总之,苹果与富士康的“回流”决策,不仅是对过去“果链外迁”战略的反思与修正,更是对未来全球供应链格局的一次深刻预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够洞察先机、把握趋势,谁就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