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连接着国运和民心,是人民群众追求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继续“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伴随着生命健康技术的跨界创新以及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深度应用,未来健康产业势头可喜、潜力巨大、远景可期。新征程上,推动未来健康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产业相互辉映,要发挥生命健康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加快技术产业化,优化产业支撑体系。
追求先,增强产业创新策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作为面向未来的全新健康产业,未来健康产业显著依赖于生命健康颠覆前沿技术的突破。一般来说,发展未来产业的创新策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原始创新驱动”型的创新策源,另一种是“重大需求牵引”型的创新策源。由此推导,未来健康产业的创新策源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推动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原始创新驱动”型创新策源。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是前沿技术攻关、原始创新最为核心的策源地。要充分利用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等战略科技力量,围绕重大新药创制、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合成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组建未来健康技术学院、未来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未来健康产业实验室,重点加强生命科学与大健康前沿技术的多路径探索和交叉性融合,培育出量多质优的新技术。此外,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在创新中占据主体地位。要正向激励企业组建未来健康创新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带动配套企业创新,加快攻克一批涉及脑科学与脑机接口、AI+生物医药、基因与细胞治疗、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等方面的原创性技术,发展高效强大的未来健康技术供给体系,进而构建研学医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另一方面,推动大健康未来“重大需求牵引”型创新策源。就目前而言,人民群众对健康产业的高层次需求集中在前沿性健康数智领域和高端性医药器械产业,前者涵盖健康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医疗人工智能、高端健康设备等,后者包括新兴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要让人民群众和相关行业、企业做未来健康领域科技创新的“出题人”,按照“理技融合、研用结合”的思路,分群体、分行业、分领域、分层级动态发布未来健康细分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明确下一步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环节的主攻方向,构建“需求—产品—技术—科研”牵引的逆向研发链条。
主打实,推动强企育链集群
培育和发展未来健康产业,需要推进强主体、强链条、强集群“三强”协同,加快支撑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关键原材料的研发应用,突破核心技术产业化瓶颈。
第一,梯次式培育相关企业。在生命健康前沿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企业承担着将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任务,具有衔接生产链断点、增强产业链韧性的关键作用。应建立未来健康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直通车”制度,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在生命健康细分领域拥有“独门绝技”“硬核科技”、核心竞争力强的“链主”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创设面向未来健康细分领域的“标准化+定制化”“普惠服务+增值服务”的分类别、分阶段、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业孵化模式,通过“众创—孵化—加速—园区”的路径,孵化一批能在未来健康赛道发挥引领作用的“未来之星”企业。
第二,高起点打造产业链条。按照《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的编制说明,“健康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包括以中药材种植养殖为主体的健康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以医药和医疗器械等生产制造为主体的健康相关产业制造业,以医疗卫生、健康保障、健康人才教育及健康促进服务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业。”为此,要协同上中下游企业共建未来健康产业链条。上游企业应向新而行、向智借力,提高中药材种植养殖及其加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重塑特色健康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中游企业应加强AI+生物、中药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制,助力打造以药物研发、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下游企业应推行智慧医院、智慧药房、智慧康复、智慧养老等新业态,开发人工智能辅助诊治、智能手术机器人等新兴产品服务,充分利用未来技术延伸“保健—治疗—康复—照护”全流程健康产业服务链条。
第三,全方位建设产业集群。未来健康产业具有产业要素多、资金投入大、创新要求高的特点,其产业发展需实现向园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向智力密集区集聚。要以健康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生命健康前沿技术的产业化为主线,携手政、产、学、研、医、投等多方面力量,塑造集“生产、研发、办公、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园区、先导区。同时,要支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以园聚链、以链集群、集群联动的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模式。例如,广州可以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通过广州国际生物岛全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可以打造国际一流的药物及医疗器械中试转化服务平台,实现更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的“沿途下蛋、就地转化”。
突出联,夯实关键要素支撑
在孕育和发展未来健康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系统谋划不够、人才质量和结构不匹配、投资支持不足等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推动政策、人才资源和资本投入等多个要素联动支撑。
其一,发布专项规划,拓展政策供给广度。前瞻布局未来健康产业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耦合,需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更好结合。从实践来看,我国未来产业政策一般经历“地方首创—中央政策—各地跟进”的演进形态。目前,广东省已发布《培育未来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属于首个地方面向未来健康产业的专项规划,为地方研究制定未来健康产业政策提供蓝本;而中央层面仅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出台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接下来,应加强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政策的顶层设计,避免地方发展未来健康产业过程中缺乏更高级别政府的资源支持;推动地方政府在未来健康技术的基础研发和小试中试阶段出台创新政策,在产业化阶段出台产业政策,解决好未来健康产业起步阶段因为创新滞缓、融资困难、产能不足、需求乏力而引致的“幼小化”问题。
其二,壮大人才队伍,厚植产业发展沃土。当前,我国未来健康产业领域仍然存在人才总体规模不足、结构不够优化和一流领军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激励、引进同步并进。首先,应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按照未来健康产业的人才需求,构建“学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学校+大型科研院所”“学校+龙头企业”的人才教育模式,构筑未来健康人才的“蓄水池”。其次,盘活健康产业“专业技术·技能操作·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当期存量,持续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健康产业人才面向未来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推动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再次,以未来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政府与企业合力开展调研摸排,编制重点引才目录和清单,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前瞻战略思维的生命健康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管理运营团队,进一步扩大高水平人才增量。
其三,丰富投资来源,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未来健康产业孵化培育具有长周期、高风险、不确定性强的显著特征,对未来健康产业的资金支持更需要“早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容错资本”。有鉴于此,一要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的要求,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设立“中央—省—市—县”扶持未来健康产业专项资金、科创母基金,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企业或项目,形成不同阶段差异化资金支持机制,为未来健康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二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可通过设立天使投资、创新投资和产业投资引流,并引导各级融资担保机构为大健康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壮大对未来健康产业的长期投资力量,以社会资本为纽带引培符合未来健康产业重点布局方向的前沿技术、顶尖团队和创新群体。三要建立资本投资的试错容错机制,坚持长期性和包容性两个立场评价对未来健康产业的投资,健全政府、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投资布局未来健康产业的评价考核机制,明确容错免责的详细情形和具体标准,让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未来健康产业。(金羊网文/曾繁灼邱联鸿)
(作者均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教授)
注:本文系广东社科规划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研究”(GD23XZZC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5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