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欧盟相继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后,英国这次却一反常态地没有跟进。近日,英国新任贸易大臣乔纳森·雷诺兹在七国集团(G7)贸易部长会议上明确表示,英国不会“跟风”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这也意味着,目前英国对所有进口车辆征收的关税维持在10%。
在美欧经贸问题政治化日趋激进的氛围下,英国对华政策流露出难得的稳重和客观,与美国和欧盟形成强烈反差。这背后是英国政府的哪些考量?英国与美欧的对华政策间是否存在根本分歧?具体可从3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英美欧对华认知总体上基本一致,只是各自的盘算与目的略有差异。美国将中国视作“战略竞争对手”、地缘政治的系统性“挑战者”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身的霸权秩序受到中国的挑战;欧盟既将中国看作“系统性对手”,又把中国视作合作伙伴和竞争者,其核心目的是实现欧洲战略自主,而把中国“当靶子”有助于加强欧盟内部团结。在英国视角下,中国的定位是美国和欧盟的综合。2023年3月,当届英国政府更新了《综合评估报告》,称中国为“划时代和系统性挑战”,有意避开了将中国定位为“威胁”,保持一定的对华接触,同时也渲染来自中国的“挑战”。这一系列标签的基本认识本质上是相同的,区别只在于英美欧各不相同的国际定位和实力。
其次,主动调整战略布局,尽可能避免对某个国家或集团产生贸易依赖是英国政策方向的传统。贸易分散化是英国的长期战略方向之一,某种意义上可看作19世纪英国光荣孤立政策传统的再现。进入21世纪,英国更认识到其在经济上对欧盟的依赖,开始分散投资。20多年来,虽然英欧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欧盟占英国贸易总额的比例却在下降,英国对欧盟的出口份额从2006年占英国总出口的54%下降到2022年的41.7%,英国从欧盟的进口份额从2003年的58%下降到2022年的47.9%。在欧盟之外,美国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国,2023年对美贸易占英国贸易总额的17.6%。相比之下,近10年来英国对华贸易显著增长,但中国在英国贸易总额中的比例却仍保持在较低位置,2023年英国对华贸易总额为902亿英镑,占英国贸易总额的5.1%,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与各贸易伙伴国贸易额较为均衡,经贸上对美欧依赖性并不绝对,是英国保持一定自主,没有急于追随美欧对华加征关税的原因之一。
最后,英国也有强化自身影响力,利用自身独特定位探索对华贸易特色之路的现实考量。在国内,上台不久的工党政府对英国经济情况心知肚明,英国的经济状况承担不起像美欧那样发动对华贸易战。而在国际上,英国在“脱欧”后力图在“欧洲—大西洋”地区扮演关键角色,因此一方面不断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另一方面竭力摆脱“脱欧”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持与欧盟的联系。在经贸方面,英国对美贸易额从2016年的1789亿英镑提高到2023年的3108亿英镑,7年间增长了74%;而在“脱欧”后,英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合作协定,对符合原产地规则的商品实施零关税和零配额。在这轮加征关税风波中,考虑到中国电动汽车在英国本土市占率不高,且2023年英国出口汽车的60%发往欧盟,英国反而是美欧对华加征关税的潜在获益者。若英国从中国等产地进口汽车零配件,在英国生产整车销往美欧,其收益还将进一步升高。因此,英国政府主张在电动汽车领域减少政治干预,避免贸易政治化,本质上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并尽可能向中美欧之间独立的“第四方”定位迈进。
当然,英国对华也有自身的政治成见,中英之间“经热政冷”的态势短期内仍将持续。但英国要重振自身影响力,只靠在美欧跨大西洋关系中保持特殊地位还不够,必须成为维持中美欧之间平衡的特别存在。在新任英国首相斯塔默执政后,工党政府表示要致力于在100天内对中英关系全面审查,并声称要制定一项以“竞争—合作—挑战”为准则的长期对华战略。英方需要认清,在对华关系上,最符合英国利益的就是隔绝第三方影响,顶住美欧的压力,保持中英关系的独立发展态势,走上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正确道路。(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英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5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