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高速,开了300公里后,才知道为什么老司机都喜欢轿车的原因,有人说,轿车开起来比SUV舒服,也有人说SUV比轿车更安全,其实,跑一趟高速回到市区后,两者之间在油耗、用车成本、操控、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都出来了。
SUV销量这几年一路攀升,功劳还要从丰田说起,1989年,丰田推出城市SUV RAV4,自此以后RAV4销量一路攀升,5年后,本田看到丰田SUV的风光成绩,也推出CRV,那之后的30多年时间里,这两款SUV车型可谓家喻户晓。
2000年前后陆续进入国内,但当时国产车整体造车水平还很一般,很多车企连轿车都没整明白,所以并没有走SUV这条路。直到2010年前后,随着哈弗这一批SUV的到来,国内开始流行SUV,市场占有量一路攀升。
短短10多年的时间,SUV基本上与轿车平分秋色,究其原因,自然离不开SUV自身的优势,但是,真正体验过SUV之后,发现它的几个缺点也很扎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手司机第一眼更倾向于SUV,而有的老司机则偏爱轿车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说跑一趟跑速,SUV与轿车之间的差距体一目了然?对比后差距一看便知。
其一、SUV与轿车舒适性对比。
平时在市区周边用车,时间不长,几乎看不出两车差别,但经常跑高速的车主或许感触较深,SUV车型坐姿高且笔直,就像坐在椅子上一样。
腿部较为垂直,空间大,但是腿部和颈椎几乎呈90度,重心大部分都在臀部,颈部和臀部的压力偏大,脚部也不好发力,长时间踩刹车和油门,右脚很容易疲劳。
轿车坐姿偏低,属于“半躺式”坐姿,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整个人的重心分散在脚部、臀部,右脚更容易伸直,易于发力,这样踩刹车会显得更轻松。
从车型自身因素来说,SUV车身比轿车高,重心高,为了提升SUV高速、转弯等场景下的车身的稳定性,其悬架减震调节可能会偏硬一些,轿车则恰好相反,在其他硬件相同的情况下,经过坑洼、烂路时,SUV舒适性不如轿车。
还是因为重心偏高,猛起步、重刹车时,坐在车里,抬头感和点头感略微明显,快速通过急弯时,车辆侧倾略大,所以说,只看同价位的两款车型,单纯只看乘坐舒适性的话,轿车会比SUV略好。
其二、SUV与轿车油耗差距明显。
相比轿车而言,SUV车型车身尺寸较大,风阻偏大,车辆结构复杂,整车重量普遍都比同级轿车重,以第三代哈弗H6和本田思域为例,同样都是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参数基本上都差不多。
但是,从车身重量来看,思域为1.35吨,哈弗H6约1.56吨,哈弗H6整整重了300公斤,车辆越重,同等条件下,油耗自然也会越高,从一些车主实际油耗来看,思域百公里油耗大约在8-9升的样子,而H6百公里综合油耗大概在11-12.5升的样子。其实,大部分SUV车型百公里油耗都会比同级轿车高2-3升左右,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其三、操控性能差距明显。
还是因为车身尺寸大,重心偏高,车辆重量大,遇到急刹车时,车辆惯性大,刹车力度都会大一些,车速较快,经过急弯时,车辆侧倾力略微明显,有数据显示,SUV在高速路上侧风稳定性比轿车低约15%。
这就意味着,侧倾力偏大,有时候甚至需要不断调整方向来保持车辆行驶,尤其经过桥梁时,在横风大的路段,能感受到车辆的动态变化。
其四、轿车与SUV的事故死亡率相差1倍。
其实,不管是SUV还是轿车,都没有绝对安全这一说法,但如果排除车身设计、用料、安全配置等因素外,那可以比较一下两者的相对安全性。
从车身结构来说,SUV车辆尺寸大,空间大,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发动机下沉技术”,当遇到激烈撞击后,为了防止发动机被挤进驾驶舱,这时候在车辆底部设计可以让发动机下降一定高度,不至于挤进驾驶舱。
另一方面,车辆空间大,可以提供更多的溃缩吸能空间,以减缓因撞击后产生的挤压力,在这些方面,SUV的优势略微明显。
从碰撞测试来看,美国IIHS(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曾得出这样一个数据:每100万辆交通事故中,轿车的死亡率约39人,SUV为21人,单车事故中,轿车的死亡率约15%,而SUV的事故死亡率约8%,也就是说,在多种事故场景下,SUV的死亡率都比轿车低,大概相差50%。
当然了,轿车的优势在于车身重量略小,惯性小,得益于灵活的操控和紧凑的车身,在紧急避让中,避让障碍物的速度比SUV略快约0.5秒,更有利于安全避让,在驾驶过程中,车辆重心低,车身尺寸小,车辆稳定性更高。
总之,同等条件下,轿车油耗低,操控略好,车辆稳定性高,长时间开车,驾乘舒适性略好,车辆运动性强,而SUV车型主要优势在于车辆空间大,视野好,载物能力强,车辆底盘高,在烂路上的通过性比轿车好。
如果说,平时主要是城市代步,很少跑高速,对载物、空间的要求也不会太高,这种情况下,轿车的优势更明显,如果经常跑高速,经常自驾游,烂路多,路况不好,那SUV的优势更明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