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曾经傲慢的"黄金帝国",如今也要向东方低头?
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一直被视作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而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则是这片"黄金帝国"中曾经不可一世的王者。
然而,疫情的黑天鹅事件,却让这家百年巨头也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
更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曾经不屑一顾的中国市场,如今竟成了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自断臂膀,不愿合作·】——?
罗罗,一个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响当当的名字,百年历史,充满了传奇。
从二战中名震天下的“灰背隼”到冷战时期的“斯贝”,再到革新民航领域的RB211,罗罗几乎见证了航空史上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但这家百年老店,却在最近几年遭遇了滑铁卢。疫情的黑天鹅,让全球航空业哀鸿遍野,罗罗也未能幸免。
订单锐减,亏损像无底洞,裁员成了无奈之举。更要命的是,中国航空市场这块大蛋糕,罗罗却始终无法分得一杯羹。
说到底,还是罗罗自己的“傲慢与偏见”把自己困住了。早在80年代,中英就搞过技术合作,但罗罗打心底里就没瞧得上中国技术。
他们只愿意给点边角料,核心技术?门都没有!说白了,就是怕中国做大做强,威胁到自己的江湖地位。
即使是后来中俄搞CR929客机,罗罗的套路还是一样:想用?可以,但技术合作免谈!
罗罗内部人士透露,航空发动机技术是他们的命根子,打死都不能给中国。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劲头,让很多业内人士都看不下去了。
疫情的冲击波还在继续,罗罗的裁员名单越来越长,2020年5月,9000名员工被裁,足以证明罗罗的困境。
可另一边,中国航空市场却逆势上扬,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提升的技术实力,让罗罗眼馋却又无可奈何。
一边是拒绝技术转让的“傲慢”,一边是疫情下的“窘境”,罗罗走到了十字路口。
或许是现实太骨感,也或许是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罗罗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2023年8月31日,罗罗与中国国航在北京合资建厂的消息,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这可是罗罗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建厂,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放弃合作就意味着失去中国市场,这是罗罗无法承受的代价。
更何况,中国航空工业这些年突飞猛进,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任人拿捏的角色了。
——【·加强自身价值·】——?
说中国制造业内卷,航空发动机行业绝对是“卷王”中的“卷王”。这玩意儿,堪称现代工业的“皇冠明珠”,没点真本事,想都别想。
航空发动机,战略地位高,技术难度大,说白了,一个国家有没有实力,很大程度上就看它能不能造出好用的航空发动机。
话说回来,咱们中国在航空发动机这块儿,起步晚,底子薄,以前没少被卡脖子。
早期,咱们只能摸着鹰酱过河,从苏联老大哥那里“借梯登高”,搞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就拿“斯贝”发动机来说,这玩意儿当年在英国那可是香饽饽,咱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引进仿制。
说实话,仿制的过程那叫一个酸爽,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技术瓶颈一个接一个,真是苦不堪言。
不过,咱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斯贝”仿制虽然困难重重,但咱们硬是咬牙坚持下来了,还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教训。
有了“斯贝”的铺垫,“太行”发动机总该顺利点了吧?
“太行”的研发历程,那叫一个漫长,真可谓十年磨一剑,甚至更久。多少科研人员呕心沥血,多少个日日夜夜奋战,才换来了“太行”的最终成功。
当然,早期的技术合作也不是全无用处,至少让咱们对航空发动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为后来自主研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就像坐上了高铁,开始“跨越式发展”。
WS-10B、WS-15、WS-20等新型航空发动机相继问世,咱们终于有了能拿得出手的“中国心”。
特别是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启动,更是对国产航空发动机提出了迫切需求。毕竟,咱们自己的大飞机,总不能一直用别人的发动机吧?
为了满足C919的需求,咱们加大了对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的投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如今,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低下高贵的头颅·】——?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向眼高于顶的罗罗公司,居然主动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这背后究竟是什么逻辑?说白了,还不是“利益”二字!
首先,中国航空市场那可是块超级大蛋糕,潜力巨大,谁不想来分一杯羹?
数据显示,未来20年,中国将需要7576架新客机,总价值约1.4万亿美元,航空发动机市场更是不可估量。
其次,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也是罗罗公司选择中国的重要原因。
过去,“中国制造”在老外眼里就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制造”已经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而是变成了“中国智造”,从“世界工厂”升级为“智造强国”。
咱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高效的供应链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这些都是罗罗公司垂涎三尺的优势资源。
罗罗公司CEO马克·罗伯逊就曾公开表示:“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高效的供应链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这些都是罗罗公司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所以,罗罗公司选择与中国合作,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抱大腿”。
他们想借着中国制造业的东风,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023年8月,罗罗公司与中国航发共同出资,在北京成立了一家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
这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预示着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然,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等等。
但是,咱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毕竟,咱们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航空强国,让“中国心”变成“世界引擎”,驱动中国航空事业翱翔蓝天!
——【·总结·】——?
罗罗公司与中国的合作,无疑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技术的融合、市场的开拓,都预示着双方在航空领域将携手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资料:
《宁愿亏损裁员9000人,也不与中企合作,英国罗罗公司如今怎样了?》新浪网-人民资讯,2021年12月24日发布
《国产大飞机 强劲“中国心”》光明日报,2022年11月9日发布;
《香港城市大学-复旦大学DBA观察华为成功突破美国芯片封锁,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加速跃迁》中国经济报,2023年9月29日发布;
《全球23家航司倒闭 航空业努力走出“新冠”阴霾》中国新闻网,2020年7月28日发布;
“百年老店”绝处逢生 人民资讯2021-08-27 00:00
国航与英国罗罗公司合作在京设厂,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8-31 15:08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5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