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孙沁怡
近日,作家蔡崇达“金色故乡三部曲”粤港澳大湾区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广东文学馆举行。享有“小蛮腰”美誉的广州塔还于7月21日为该文学作品首发活动亮灯,引发市民围观和读者关注。据出版方果麦文化介绍,这是作家名字、文学作品及首发活动首度登上广州塔。
“金色故乡三部曲”亮相广州“小蛮腰”
在首发仪式上,蒋述卓、林岗、谢有顺、陈希、贺仲明、张丽军、郭冰茹、王威廉、李德南、唐诗人、伍方斐、陈培浩、林培源等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出席并围绕“金色故乡三部曲”进行深入研讨。
“金色故乡三部曲”包括《皮囊》《命运》《草民》,是蔡崇达从29多岁写到42岁,探讨人心、灵魂、命运等根性命题,写到骨子里的故事。金色故乡三部曲围绕着福建闽南沿海小镇——东石镇徐徐展开,共同构建了一片土地,一个宇宙,一群人的生老病死。其中《草民》是作家蔡崇达继畅销600万册非虚构作品《皮囊》、长篇小说《命运》之后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也是蔡崇达“金色故乡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今年6月由广州出版社出版。
“金色故乡三部曲”
“对时代情绪的捕捉和概括”
“我们在探讨蔡崇达的时候,已经不完全是研究他的作品,其实也在探讨蔡崇达这样一个写作现象。”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认为,随着“金色故乡三部曲”《皮囊》《命运》《草民》的持续畅销和长销,蔡崇达已经成为一种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写作现象,“他一定是触动了时代的某种敏感点,触动了读者内心中那些柔软的部分,他的写作也找到了我和一切我的内在关系。”
谢有顺指出,文学自古以来都是写作与传播共同塑造的,“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古时候的写作者都在大地上、在人群中行走。”谢有顺认为,读者的共鸣仍然是当下文学写作最重要的生命力所在,而蔡崇达作品的畅销,他的写作在读者中引起的热烈讨论,其实是接续了这个良好的传统。
首发现场
在谢有顺看来,一个作家有没有能力,很大程度看他是不是具有概括力。“《皮囊》《命运》《草民》三个书,不就是极具概括力的时代关键词吗?从鲁迅的《呐喊》《彷徨》,到余华的《活着》,这些作品名都是对时代情绪的捕捉和概括。”谢有顺认为这种属于杰出作家的概括力,也是蔡崇达的作品能触动广大读者的重要因素。
“蔡崇达的写作没有刻意用宏大的主题,更多的是对于普罗大众的理解、同情、关怀和感同身受。”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贺仲明赞叹道,从“金色故乡三部曲”中可以看到蔡崇达的叙述态度非常坦诚,向读者展示了他所看见的人们,没有任何的虚假和遮蔽,也丝毫没有俯视的立场。他认为这种坦诚不遮蔽的写作态度,也是蔡崇达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原因。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丽军认为,蔡崇达的“金色故乡三部曲”属于一种生命的书写。“它饱含着情感,饱含着爱,故乡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祖辈的阿太、父母到我的同辈,我们都是和故乡连在一起的。”
首发式上众人合影
“文学确实需要想办法把读者重新赢回来”
在研讨交流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希特别注意到《皮囊》里阿太杀鸡的细节,让他联想到萧红《生死场》里王婆卖马的描写。“我觉得崇达的写作和萧红有相似性,都是一种回归到大地的文字,非常质朴、细腻,我觉得这属于词根式的写作,是很多作家苦苦探寻,但没能达成的特点。”陈希认为,好的作品是用生命在发光的,像《皮囊》这种属于文学本身的魅力,是蔡崇达能够赢得读者的原因所在。除了内容书写,陈希还提到三部曲的文体非常有特点,是自由穿梭在散文和小说之间,而且三部曲的内容也相互关联、呼应,能给读者带来奇特的阅读体验。
作家蔡崇达
李德南也注意到了“金色故乡”三部曲的文体特点,《皮囊》是非虚构散文,《命运》是长篇小说,《草民》是小说集。“崇达在写作中自觉地在探索和打通不同的文体,同时他还在打通文学的雅和俗。”李德南指出,蔡崇达有非常明确的读者意识,比如说他会注重降低作品阅读的门槛,用一种简约的文字去表现丰厚的生活。李德南表示,在新媒体时代,文学面临各种传播媒介的冲击,“所以我们很需要蔡崇达这种注重读者体验的写作,因为文学确实需要想办法把读者重新赢回来。”
(图片由出版方果麦文化提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4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