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李晟, 在诊室加班遇害

澎湃新闻2024-07-24 16:45:23  121

告别厅里的鲜花已经摆不下了,从门口排到了楼道拐角。

大暑天,不少人从外地赶到温州市殡仪馆5号厅,与医生李晟告别。他们是李晟的亲属、同事、好友,还有他生前的患者和家属,以及素不相识的全国各地网友。

7月19日13时18分许,一名男子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医一院”)砍伤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李晟后跳楼。当日,院方宣告,李晟抢救无效离世。

该院一名保安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仍未查到凶嫌是从哪个门持刀进入医院。澎湃新闻记者曾向事发院区所在的南白象街道派出所求证,对方表示不方便透露该男子的情况。截至发稿前,伤医事件的起因仍是谜团。

事发后,国家医保局、卫健委、中国医师协会相继发文谴责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国家卫健委强调,暴力伤害医务人员不仅严重侵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近年,国内伤医事件时有发生。澎湃新闻查阅2016年至2024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后发现,2016年至2023年,我国依法起诉伤医、扰医、在医院聚众滋事等犯罪共14271人。

如何让医患安心看病成为一道紧迫的难题。

致命追砍

王丹是李晟母亲的同事,据她所知,李晟是家里三个儿子中最小的那个;家人也多为医务工作者,他的母亲是手术室的护士长,父亲是心血管内科医生,大哥是皮肤科医生。她在获知李晟的遇难的消息后从乐清赶来殡仪馆。

殡仪馆门口张贴的讣告写道,李晟1974年3月16日生于温州乐清,享年51岁,1996年大学毕业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至今,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组组长、主治医师。温医一院是当地的三甲医院,其心内科也颇为出众。

事发当日,温州午后最高气温达到36摄氏度,李晟上午就在白象院区坐诊,由于给病人加号,一直看到了下午一点多,还没顾上吃午饭。这时,有一名男子闯入诊室行凶。

后来发布在网上的案发现场视频显示,李晟受伤后,从诊室往外跑,嘶喊着“救命啊”,凶手持刀,仍旧追着他砍。诊室内有患者家属曾试图阻拦,门外还有几个围观的患者及家属。

原本,午休时分的医院大厅很安静。这时,坐在一楼大厅的王乐听到楼上传来声响,两分钟后,他看到有人坠楼。他整个人蒙了,没过两三分钟,一大群医生跑着来跑着走了,警戒线拉起,人群渐渐散了。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抢救李晟从下午一点多开始,血管外科、肝脏外科、胃肠外科、胰腺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在内的数十位医护参与了抢救,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多。抢救时,李晟的血压一直很低,先是上压60,下压40,后来下压下降到20,血压一直都提不上去。

听到李晟正在抢救的消息,杨磊很着急,他是温医一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他介绍说,李晟是AB型血,院领导组织了全体职工献血,输了一万多毫升的血。

到次日凌晨,温医一院发布《沉痛悼念李晟医生》一文称,经多方专家联合救治,李晟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2024年7月19日21时许不幸去世。

杨磊说,凶手捅到了李晟的颈动脉、肝脏、胰腺、腹主动脉等多处,都是身体要害位置,“手段特别狠”,导致他失血很多。

至于凶嫌的作案动机,据“北青深一度”报道,“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行凶男子10年内在温附一院并无诊疗记录,其未婚独居,很少有社会交际,并非因医患矛盾引起,目前尚未查明作案动机。”

但杨磊称,他们同事中间也流传另一个说法:多年前,这名凶嫌曾是医院心内科一名主任医师的患者,医生当时给他做过心内科手术。

这一说法尚未得到官方证实,澎湃新闻试图联系传言所涉主任医生,但未能接通电话。目前澎湃新闻暂未联系到其他知情者核实前述信息。

“规矩是死的,生命才是第一位”

多位接近李晟的受访者向澎湃新闻记者提及,李晟饿着肚子加号问诊到下午一点多,是他的工作常态。

赵青川曾在2019-2020年期间跟着李晟实习,他每次给李晟做助手,都会特意吃饱点,做好加班加点的准备。

据温医一院挂号平台介绍显示,李晟主要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胸闷、心慌、紫绀、前胸痛、高血压、低血压、脉搏异常等。他的患者多为老年人。

夏香莲和丈夫今年都77岁了,他们都是李晟的患者。夏香莲在李晟这里看了20年病,装了三个心脏支架,如今每隔几个月会找李晟开一次药。得知噩耗后,7月21日一早,他们一家人打车从乐清老家赶到温州见李晟最后一眼。

夏香莲和丈夫77岁,一家人从乐清赶到温州市区送别李晟

她记得,58岁那年,她的胸口有天突然痛得厉害,汗都流出来了。本来先去了就近的医院,但没治好,于是转诊到了温医一院,恰好在李晟的门诊,经过手术才把病情稳住。

她说,李晟的号很难约,每次都是到了现场临时加号。那是李晟留给病人的“绿色通道”,夏香莲的女儿说。她往日陪母亲来问诊,过了中午12点,其他门诊室基本都下班了,只有李晟的诊室还有不少人。

姚瑶的爷爷也是李晟十几年的老病人了,由于心梗、堵塞等心脏问题,常需要随访。她说,有时候爷爷没抢到号,到了现场,李晟会特地加号。

李晟曾对她和爷爷说,“规矩是死的,生命才是第一位”。

姚瑶回忆,李晟每次看到她爷爷就会笑着说,“你来啦,看着精神好很多了啊,肯定没啥问题的”。姚瑶说,爷爷不爱笑,但是每次和李晟见面,两人总是有说有笑,像故友一样。

姚瑶一家人聊天时,有时也会提到李晟。“有几个人会把一个医生时常挂在嘴上?”她说。

夏香莲也把李晟看得很重。第二次做手术要放两个心脏支架,手术前,她们带的钱支付不起心脏造影等检查项目的费用。李晟对她说,“钱没关系,我来弄。”等做完检查,夏香莲的儿子才想办法补上了费用。

“我的命是他救的。”夏香莲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出名的“主治医师”

之前,医生杨磊为了给朋友和家人找心内科大夫,四处打听,很多医务人员向他推荐李晟。杨磊说,李晟的医术能得到全院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温医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伟剑也很认可他。

公开信息显示,黄伟剑是国内著名的起搏电生理学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左束支起搏的概念。

李晟和黄伟剑的交往被广为流传。杨磊说,曾经有美国患者跑到中国来找黄伟剑做手术,而黄伟剑出现心脏问题选择了让李晟来做手术。澎湃新闻记者试图联系黄伟剑,未获回复。

尽管声名在外,李晟却卡在主治医师这一职称,没再升职。杨磊对记者解释称,李晟读的是在职硕士,后来忙于临床,一直没有提升学历,因此影响了他的职称和晋升。另外,杨磊说,作为研究型医院,温医一院是比较看重科研的,但他感觉李晟似乎没有太在意,“可能觉得无所谓,反正只要把病人的病给治好就可以了。”

邹丰本来挂了李晟7月26日的门诊号,但事发当天,他收到了停诊通知。

邹丰今年45岁,他的父亲今年70岁,两人生活在离温州市区100公里开外的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父子俩有遗传性胆固醇高堵塞,李晟给两人都做过手术。有一次做手术之前,邹丰小心翼翼给李晟塞了红包,对方拒绝了,对待病人依旧态度很好。

医学生赵青川记得每次李晟门诊室的患者都很多,门诊室比较嘈杂,门开来开去,有时候他担心影响李晟看病的思路,就请后序的病人在诊室外等候。但是李晟说,不要紧,他们在旁边就旁边吧。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问诊时,为了方便患者理解,李晟会把血管形容成“老化的塑料水管”。

刘培蕾向记者感慨道,从来没见过这么有耐心的医生。她的母亲在李晟医生诊室看病八年,曾经做过心瓣膜补缺手术,术后一个月左右会带母亲随访一次。

她记得,诊室里的患者基本是老年人,李晟和他们沟通总是和声细语,“你这个恢复得很好啊”、“这个没关系”。她眼里的李晟总是先缓解患者的忧虑,再慢慢告诉对方要注意哪些地方。哪怕患者重复问问题,李晟会不厌其烦地解释,从不说重话。

同事杨磊觉得李晟带教也耐心。他曾到心血管内科轮转过一个月,跟着李晟查房学习。有同事不是本地人,患者说的温州方言听不懂,李晟会帮忙把方言翻译成普通话。

张斌是温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的学生,曾上过李晟的内科学心肌病课程。他回忆,内科学的大部分课程都比较枯燥,但李晟气质温文尔雅,讲话幽默俏皮,全班同学都被逗乐了。

李晟(左起第一位医务人员)在街道义诊。图源:温医大附一院心内科微信公众号

医患何以安心?

李晟遇难后,医院的安保问题一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7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访看到,目前温医一院的大门和侧门都有安保检查,楼道里还有保安和警察巡查。

一名温医一院安保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事发后,医院增加了安保力量。在他看来,医院安保工作难做的一点在于,医院有很多小门小道,挺难防住。目前,他们还没有查到凶手从哪个门进入门诊。

事发后医院安检力量加强

杨磊也提到,医院门也很多,很难做到像机场一样强制安检。据温医一院官网介绍,医院2023年全年门急诊量达586.3万人次,出院病人有26.8万人次,开展手术14.1万台次。杨磊认为,作为三甲医院,温医一院平均每天的门诊量接近两万人,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医院。

杨磊担心,要是患者和家属等待安检的时间过长,会有其他矛盾出现。就像有一次他在机场候机,结果机务人员通知,因飞机故障维修,需要延后上机时间,身旁的一些乘客会找机务人员吵架。杨磊不理解吵有什么用,飞机故障后检修不是为了乘客的安全着想吗?

澎湃新闻记者曾联系温医一院多位医务人员,但大多数人以医院有规定为由拒绝了采访。杨磊说,他之所以愿意接受采访,是因为希望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困境能够得到解决。

“我认为我们医院怎么去处理这个事情,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说人人自危,那碰到这样的事情,你哪知道下一个人会不会砍你?”杨磊说道。

问及同事的状态,杨磊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的心情还是很难平复,不敢想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边,而且落到了一个勤勤恳恳为病人看病的医生头上。

事发后,一名温医一院内科医生为李晟的遭遇痛心,在朋友圈写道:他最后又是那样的无助,倒在了他视之为生命的患者手上。

纪录片《人间世》的摄制组拍摄过116起医疗纠纷,摄制团队曾在媒体采访中谈及,医患隔阂的成因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比如医疗资源的稀缺、生命教育的缺失……而医患关系的改善,不仅需要体制的完善,也需要每个参与者都做出努力。

此外,医患之间的沟通常常缺乏一个缓冲地带,国内医务社工的出现或可弥补这一缺位。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的医务社工为例,澎湃新闻曾在今年6月的报道《关注医务社工的力量,使其发挥更大专业价值》中提到,医务社工会转化医生的专业术语,向患者阐明医疗过程和手段,用同理心获得患者的信任,一方面让求诊者得到被关怀的感受,另一方面也让医护人员工作更有效率。不过,在公共政策方面,仍需要引导社会力量进行资金支持。

7月22日,事发的温医一院17号诊室现场已经清理干净,大门打开,有医生坐诊,诊室里站了不少患者。心血管内科住院部223病区的内科医师照片名录上还挂着李晟的铭牌。

事发的17诊室已经正常就诊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除李晟、夏香莲、黄伟剑外为化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49359.html
0
最新回复(1)
  • 黑尾2024-07-24 17:09
    引用1
    全家吃医药的饭![横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