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作者授权,“秦安战略”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关注。
欧洲在俄乌战争上有了新的决策:加注。
马克龙之前放风将派兵进入乌克兰其实不是询问,是通知,在前期法国特种部队早就进入俄乌战场后,正规军也将陆续开始参战。
可是,法国军队的战斗力,全世界都是很清楚的,希特勒军队还没来之前,他们就放弃了巴黎,为了一个乌克兰,这样的军队,不要说几千人,就算是派出几十万,除了当炮灰,没有太多意义。
马克龙有点拿破仑附体的感觉,但是,其实他除了身高比较类似外,别的都不像。
士兵不需要特别多,需要知道是为什么而战。
在西方媒体火力全开,三年对普京狂轰乱炸抹黑上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后,普金却以极高的得票率当选。
2024年俄罗斯总统选举的最终投票率为77.49%,普京的最终得票率为 87.28%,获得76277708张选票。(哈里托诺夫4.31%,达万科夫3.85%,斯卢茨基3.2%)根据俄罗斯宪法,普京将执政至2030年,此后若再度胜选,则可连任至2036年。
所以,西方除了会吹意外,其实也没有那么强大和万能。
美国军队到现在也没敢碰过一个硬茬,连伊朗都不敢大动,就更不要说朝鲜了。
北约三年来损失了大量的雇佣兵,这其中不止有法国,还有美国、德国、波兰、英国的现役军人。
俄罗斯打仗从来都是如此,虽然拉跨得赖赖唧唧,但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特别强,还有深不见底的战争潜力。
所以,除非西方国家斩首普京,否则,在我看来,这场战争的结局早已注定。
2022年6月2日《俄罗斯会赢得战争胜利》2022年6月4日《以后再没有什么乌克兰了》
美国不可能从这场战争中完全置身事外,因为,他们看似赚了很多钱,但其实亲手砸开了西方文明的核心:
美元霸权。
这才是最严重最长远的后果。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能使不同文明的人产生“共识”,其实是件非常难的事情。
而之前几十年,美国一直在做的,就是分裂、离间的事情,让大家达不成一致。
现在,他们将要为自己的短视买单。
这个星球绝大多数的国家,根本就不会跟着西方国家谴责制裁俄罗斯,即便是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
所以,丢失“人心”的后果,将会在未来十年逐步显现。
这不是指望人工智能和科技革命能弥补回来的。
美国大选的日益激烈限制了拜登政府全力支持乌克兰,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独大也限制了西方世界的武器产能,北约可以从全世界购买武器支援乌克兰,那么俄罗斯一样可以。
据媒体报道,俄罗斯目前生产的炮弹数量达到了美国和欧盟总和的近三倍,这将成为俄罗斯的一个关键优势。根据北约情报部门对俄罗斯国防生产的评估,俄罗斯目前每月可生产约25万枚炮弹,即每年生产约300万枚炮弹,而美国和欧盟每年只能生产大约120万枚炮弹运往乌克兰。
一名美国陆军高级官员透露,美国军方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底每月生产10万枚炮弹,这甚至不到俄罗斯月产量的一半,但即使是这个数字现在也无法实现,因为美国国会搁置了向乌克兰提供600亿美元援助的法案。据统计,俄罗斯军队目前每天发射大约1万枚炮弹,而乌克兰军队每天只能发射2000枚,在长达600英里(约965公里)的战线的一些地方,双方火力差距更为悬殊。
去年下半年,国内媒体、大V纷纷转载西方报道,说俄罗斯的导弹都用完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告罄,俄罗斯即将失败。
而在那之前,很多人在鄙视俄罗斯GDP不如广东。
中国的舆论场,变成了俄与西方舆论战的战场。
我们不少人似乎失去了衡量的准星,搞不清这个残酷世界的真正情况,被西方舆论洗了脑。
普京也会犯很多错误,但是,北约要下场这件事,他如果都想不到,不做准备,那也不会有现在的俄罗斯。
俄罗斯最大的优点是:战争潜力大、耐力好。
最大的缺点是:容易翘尾巴。
可现代大国战争,哪是什么比谁高科技厉害,到了最后,都是残酷的消耗战。
如果俄罗斯站稳后进攻敖德萨或者哈尔科夫那条线,可能就会引发比较大的连锁反应,战争就可能进入另一个阶段。
按照他们的个性,可能性较大。
而对于北约的加注,俄罗斯一定会有新一轮惨重损失,能不能拿到制空权至关重要。
今天,乌克兰全境遭到了近期最大规模的夜袭,能源设施是打击重点。
21日晚至22日凌晨,乌克兰全境响起了空袭警报。有报道称,基辅市、哈尔科夫州、苏梅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扎波罗热州、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和赫梅利尼茨基州因遭受袭击而发生了爆炸。基洛沃格勒州的克罗皮夫尼茨基市部分断电,克里维里赫市和文尼察州的一些基础设施受损。
其实,俄罗斯也一直给北约留有情面,雇佣军进入战场的铁路都没炸,是真正进入作战后才重点消灭,欧洲人对战争的理解,是刻在骨子里的。
几十万的伤亡在舆论的掩盖下听起来只是个冰冷的数字,俄乌战争虽然惨烈程度和重要性远超巴以,但热度却不及其十分之一,所以,我们生活在一个并不真实的世界。
可是,战争的进程却是难以掩盖的,舆论战再热闹,欧洲的加注却是现实最真实的注脚。
而他们陷得越深,使用的本领越不保留,就越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准备,这是最聪明的办法。
不必对外面的杀戮过于怜悯,我们其实早就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了,很多事都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但可以肯定的是,谁最后入场,谁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就越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