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以3人为单位,组成一个‘作战小组’。两人抬枪,一人警戒。1000名士兵,组成333个‘作战小组’。
每个小组以抬枪、战马和满洲弓,组成一个360度无死角的火力点。333个火力点又组成一个360度无死角的火力网,成功阻击敌人,并以惊雷之势摧毁了外国雇佣军的炮兵阵地。
一战成名,威震中亚,让邻国40年不敢来犯!”
一
(编者注:全文4700字,建议先关注、收藏后再阅读,避免后续找不到。)
公元1826年9月,身处紫禁城的道光皇帝突然接到战报。
来自中亚浩罕汗国的和卓张格尔已攻占南疆首府喀什噶尔,并在那里自立为苏丹。自封为“回疆之王”,宣布南疆脱离清帝国的统治,与清政府平起平坐!
接到战报的道光帝盛怒不已,发誓定要将这个反贼捉拿回京城,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这张格尔是谁?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新疆!
说来其实也不陌生,张格尔就是臭名昭著的“大小和卓之乱”中的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在叛乱失败后,其父就逃往中亚的浩罕汗国。在那里生下了张格尔三兄弟,张格尔是第二子。
张格尔的父亲晚年生活穷困潦倒,曾上书清朝请求归降。但由于其妻兄的阻挠而未能成行,上书当年没多久便死于布哈拉(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此后,张格尔家族就成了浩罕汗国手里的一张牌,一张妄图染指新疆的牌。
公元1818年,浩罕汗国国君派出使者前往北京。要求在南疆地区享有免税特权和治外法权,被清政府断然拒绝,并怒斥了来访使者。
于是,恼羞成怒的浩罕国君决定打出这一张牌。
次年7月,浩罕国君召见张格尔。令其前往南疆地区搞破坏,打“治安战”、“袭扰战”,为吞并南疆地区做准备。
从小就寄人篱下的张格尔一直野心勃勃,时时幻想着恢复自己家族在南疆地区的统治。还曾前往英国控制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留学,系统地学习过英国军队的训练、武器和战术。
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便欣然答应。
没多久,张格尔就带着浩罕国君给他的几百精锐士兵出发了。
潜入南疆的张格尔很狡猾,他没有选择和清军硬碰硬。而是在各地之间流窜,每到一地便在当地群众中露个脸。清军一来他们就跑,清军一走他们就来。从不和清军发生大规模冲突,最多就是做一些试探性进攻。打探清军的兵力,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把所谓“圣裔”还活着的消息散布开来。
就这样,从1819年到1826年,张格尔和清军玩了足足7年的捉迷藏。
二
直到1826年,已经彻底摸清了清军南疆防务部署的张格尔决定不再忍耐。
这一次,他决定发动总攻!
他先是向南获得英国人的支持,英国人向其派驻了教官。然后向北获得沙俄的支持,沙俄向其运来了20门野战炮。
最后再许以割地、允诺侵略军烧杀抢掠为条件,获得浩罕汗国一万七千余名精兵的支持。
6月,做好充足准备的张格尔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杀进了南疆。
而此时清军的防务又是怎样的呢?
答案让人触目惊心!
截止到张格尔入侵时,整个南疆的驻防清军仅为4028人。其中3000人布防在叶尔羌、英吉沙尔、喀什噶尔等八个主要城市,剩余1000人则分布在漫长边境线的各个哨所里。
面对如此薄弱的防线,张格尔势如破竹。
开战仅仅半月,侵略军便接连攻克了和阗(tian)、叶尔羌和英吉沙尔等重镇。其中驻扎和阗(tian)的清军尤为悲壮,247名清军全部战死,守城大臣桂斌以身殉国。
7月,侵略军抵达南疆首府喀什噶尔城下。
此时的浩罕国君已和张格尔发生矛盾,因担心腹背受敌。于是便率军撤回国内,但张格尔仍以许诺高管厚禄和荣华富贵等方式。说服3000名士兵留下,与其共谋“建国大业”。
8月,在张格尔所谓“圣裔”身份的蛊惑下。其身边已聚集了超过十万的信徒,这其中就包括不少喀什噶尔城内的居民。
8月20日,在城内叛徒的配合下。
喀什噶尔城发生暴乱,城破!
1700名守军全部牺牲,守将、南疆最高军政长官庆祥自尽身亡,以身殉国!
至此,南疆全部陷落!
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接到战报的道光没有丝毫犹豫。
立刻作出如下部署:
1、从黑龙江和吉林调二千索伦兵南下,他们是大清最后的底牌;
2、命京师的满汉火器营立刻开赴新疆,他们是大清的终极武器;
3、令北疆伊犁的锡伯营即刻南下,他们是大清西部的最强战力;
4、诏陕甘的绿营军立即入疆,他们是让人闻风丧胆的西北劲旅;
最后,任命伊犁将军长龄为主帅,杨遇春、武隆为参赞大臣。
不得不说,道光这次真的是下了血本。不仅精锐尽出,就连将领都是福康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大清最后一代名将。
11月,清军3万大军在阿克苏城内集结完毕。
11月,张格尔5万大军在阿克苏城外集结完毕。
11月7日,双方对峙于城外的浑巴什河。
清军在河的北岸,叛军在河的南岸。
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都誓要一举歼灭对方,一战定乾坤!
7日辰时,清军率先发动进攻!
满汉火器营的一百多门神威将军炮依次排开,对准叛军猛轰。
不一会儿,对面的火力就被压制下来。
先锋武隆阿看准机会,立马率领2000人开始抢滩登陆。
部队一登陆,立刻开始白刃冲锋。
不多时,叛军的尸体就堆满了河滩。
一切进展顺利,但一切进展的又似乎太过于顺利,顺利的不正常!
果然,不一会儿。
一阵弹雨突然袭来!
炮弹如冰雹一般在清军队伍里炸开,清军猝不及防,死伤惨重。
总指挥杨遇春一看不对劲,立马拿起望远镜查看。不看不要紧,这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刚才张格尔是故意放水让清军登陆的!
只见对面叛军的阵地上,每隔一、二十米就有一座炮台。这些炮台绵延了足足有两三公里那么长!
粗略估计,至少有100门以上的大炮。
并且这些炮台都用河沙伪装好了,这也是清军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的原因。
看到这里,杨遇春算是明白张格尔的企图了。张格尔就是要利用浑巴什河作为天堑,让清军无法发动大规模的骑兵冲锋,失去骑射优势。逼迫清军只能抢滩作战,然后利用地形和火炮优势,一点一点吃掉清军。
不得已,杨遇春只得下令武隆阿率军撤退。
但是,看见清军落入圈套的张格尔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让他们走。
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等待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此时的张格尔36岁)。
他现在之所以主动上门寻求决战,并不是因为莽撞。
而是他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清军准备反攻的这段日子里,他先后下达了三条命令:
1、所有15岁以上的男性都必须入伍,否则直接处死。
2、征召大批工匠,日夜赶工制作火药;
3、勾结浩罕国君,向其借钱买枪。
一番操作下来,不仅抓了足够的壮丁补充兵源,而且还获得外国势力更大的支持。
看着江面上惊慌失措,匆忙往回撤的清军。张格尔轻蔑一笑,当即下令炮兵调整角度。改平射为仰射,进行延伸射击。霎时间,清军战船就纷纷沉了下去。
看着这一切的杨遇春面色凝重,忧心忡忡。
最终,清军在付出较大的伤亡后终于撤回大本营。
初战失利,新疆告急!
三
11月7日夜,清军大本营。
统帅长岭、前线总指挥杨遇春、先锋武隆阿和提督杨芳等人痛定思痛,深刻反思白天作战失败的原因。
他们认为,轻敌是主要原因之一。
但同时,没预料到张格尔居然取得了沙俄的支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张格尔的火炮阵地绵延数里,还有威力极大的俄制野战炮,每一个火炮都是独立的“火力堡垒”。
如果再采用传统的渡河登陆作战,恐将毫无作用。
现在,必须改变!
兵行险招,才能出奇制胜!
于是,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特种作战计划”,准备给叛军致命一击!
就在清军这边紧张地商讨对付张格尔的对策的时候,张格尔正和他的“宰相”、“将军”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无法自拔。大营里的叛军们载歌载舞、醉生梦死,他们相信,他们的“建国大业”就快要成功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高兴的还太早了。
第二天,一支奇兵将会彻底摧毁他们的美梦!
次日清晨,清军统帅长龄召见锡伯营的总管大臣额尔古伦。令其率领全营800人,加上索伦兵200人,共计1000人。
绕道浑巴什河上游,走一个“大弓背形”路线。偷袭叛军的炮兵阵地,摧毁叛军的所有火力。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叛军有足足5万人。还要长途跋涉,这1000人能行吗?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索伦兵是大清当之无愧的精锐部队以外。北疆的锡伯兵也是大清新晋的王牌部队之一,他们骑射无双。战力彪悍,被称为“新满洲”,说他们是“大清刀锋”也不为过。
额尔古伦不愧是精锐,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迟疑。立马动身出发,一个时辰后便抵达了目标地点,静待大本营信号。
申时三刻,清军开始佯攻!
收到信号的清军立刻翻身上马,杀进炮兵阵地。这一次,他们为张格尔带来了三份“大礼”——拉力120磅以上的满洲重型弓、赞巴拉特重型抬枪和火药包!
这1000名清军“特种兵”冲锋到离炮兵阵地500米时,便迅速下马。然后以3人为单位,组成一个“作战小组”。两人抬枪,另一人则手持满洲弓和破甲箭负责警戒,可谓最早的“三三制”战术。
赞巴拉特重型抬枪威力巨大,一枪便可击穿数人。射程在500米开外,远超叛军的火绳枪。这种抬枪直到一战时仍被广泛使用,清军“特种兵”就拿着这种枪对叛军进行“点射”。
不多时,叛军的炮台就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哑火”。
张格尔很快发现了这一现象,他想调转炮口对准来袭的清军。但是,他在布置阵地时过于自信。身为统帅,竟然没有想到清军会从侧面偷袭。所以每个炮台都修得异常坚固,现在反而没法调转炮口了。
看着能用的炮台越来越少,张格尔心急如焚。
此时的他再也顾不得那么多,决定使用“人海战术”。
他知道,赞巴拉特抬枪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射速很慢。
只要冲锋的足够快,就能突破清军“特种兵”的火力封锁。
于是,他给自己的“宰相”下达了死命令:给你一万人,不惜一切代价,冲破清军封锁!
这个时候的叛军已经变得有点丧心病狂了,在他们不要命的冲锋下,还真有不少人冲到了清军火力点100米以内。
但他们仍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那便是清军的满洲弓!
清军的“立军之点”是什么?
就是满洲弓和火器的无缝切换,远战用火器。近战用满洲弓,实现近射和远射的完美切换,让火力不间断输出。
早期的清军为什么能称霸东亚,靠的就是这一独门绝技。
等到这些士兵冲进100米以内,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和清军正面对决了时。却发现,更可怕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突然,漫天的箭雨朝他们袭来!
满洲弓拉力可达120磅以上,这些箭镞,一箭便可将他们钉死在地上。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特种兵”还展示了一个绝活:他们将战马拉了过来,让马围成一圈儿。然后将抬枪放在马背上,形成了一个“满洲弓+重火枪”的360度无死角火力点,能对500米之内的任何敌人造成全覆盖式打击!
这些火力点又构成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火力网,让任何敌人都无法近身!
很快,叛军的尸体就堆成了一座座小山。
看着眼前这让人目瞪口呆的一切,看着身边死去的战友越来越多。这些来自中亚浩罕汗国的“殖民军”终于感到怕了,纷纷开始后撤。
这时,额尔古伦觉得决胜的时机终于到了。
他挑来300名最精锐的战士,由自己亲自带队。带着火药包,骑上战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炮兵阵地,将火药包纷纷扔进炮台里。
刹那间,叛军耗费多日修建的炮台火力群瞬间化为乌有。
失去炮火支援的叛军,被清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轻松击溃。
张格尔只得向南逃窜。
“特种作战计划”大获全胜!
四
11月13日,不甘失败的张格尔在阿克苏以南再次组织了一次反扑。不出意外,他们再次被清军击溃。
1827年3月7日,清军收复南疆首府喀什噶尔。
至此,张格尔之乱基本被平定。
浩罕汗国也从这一战中见识到了清军的战力,不敢再觊觎新疆,表示愿意配合抓捕张格尔。
1827年12月27日,众叛亲离的张格尔在喀尔铁盖山(今新疆阿合奇县)被捕。
1828年5月,张格尔在北京被凌迟处死。
这个里通外国的卖国贼终于得到了自己应有的下场!
此后40年,新疆基本再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乱。
“浑巴什河之战”,为新疆赢来了40年的和平!
结语
“张格尔之乱”是在英国、沙俄以及浩罕汗国等外国分裂势力鼓动下发起的叛乱,为了一己私利。张格尔竟允许侵略军在新疆肆意烧杀抢掠,给新疆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清军在这场平叛行动中表现出来的高效作战方式,一定程度上震慑了周边国家。让其不敢再轻易进犯新疆,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可惜,再厉害的军队也不能阻止清政府的堕落。此后的清廷越发腐朽,固步自封,再也没有过这样高光的表现。反而被列强轮番凌辱,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