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轰炸: 一夜烧死10万, 跳进水里都煮熟, 美军: 以此慰藉中国

论戈2024-07-22 10:30:00  56

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美国人柯蒂斯.李梅的名声很大,网友增其外号“火焰大法师”,因为他曾下令在日本刮起一场“火龙卷”,卷走几十万日本人的性命。

李梅是美国陆军航空兵的高级军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辗转欧洲和亚洲战场,对法西斯军队和其本土进行空中打击。

二战末期,由于李梅在欧洲组织过对德国纵深工业区的轰炸,成效显著,于是在1944年被调往亚洲教训日本帝国。

在亚洲战场,李梅精心研究日本的国情,最后研究出“低空夜间轰炸+燃烧弹”的组合,给日本帝国带来了噩梦。

李梅的巅峰之作——东京大轰炸,始于1945年3月,结束在5月,期间共有5次大规模的空袭,造成东京十几万人死亡,上百万人失去住所。

这次轰炸虽然在战略上是针对日本工业区的,但实际上是对日本平民的屠杀。

以3月10日为例,夜间空袭一次烧死8万多人,还有10万人重度烧伤后大部分死亡,这是二战最残酷的轰炸行为。

战后,日本人曾多次把“东京大轰炸”放到国际上讨论,希望能给自己争取点同情。但是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拒绝将这次行动列为“战争罪行”。

一个参与当年轰炸的美国飞行员劳森甚至说:“轰炸日本首都并不让我难受,我反而希望此举能为千万中国人民带来慰藉。”

那么,在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的轰炸是怎样进行的?为什么李梅决定用燃烧弹进行轰炸?美国军人为何要借此慰藉中国人呢?

日本帝国的龟壳:绝对防御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战略曾有三次重要的改变。

首先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改变了从华北蚕食中国的计划,改为全面侵华,给军事扩张按下快进。

其次是1939年日苏“诺门罕之战”,苏联红军痛打日军,连精锐的关东军都啃不下这个强敌。之后日军放弃北上西伯利亚的计划,改为南下东南亚。

最后一次就是1944年的马里亚纳战役,此战日本一败涂地,日本的“绝对防御圈”被美国捅穿。此后日本虽还在抵抗,但已经放弃了胜利的希望,改为争取体面“和战”。

这些思想,在日军高级将领的战后回忆录里都有体现。

所谓“绝对防御圈”,是日本军部给天皇和日本人民的承诺。

这个圈的范围有上千万平方公里,包括西、南太平洋的小笠原、马里亚纳群岛,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中国的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台湾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方的千岛群岛。

这些领土及其领海,在二战时期都是日本的占领区,以此范围组成的防御圈,能把美国航程最远的轰炸机隔绝在外,保证本土不会被敌人攻击。

而当1944年6月20日马里亚纳战役结束,美国占领该地区后,塞班岛的轰炸机就能“关照”日本本土了。

此时,美国的B29轰炸机队还部署在中国,从中国大西南起飞,艰难轰炸日本。因为航程太远,B29飞行队载油、载弹都不多,轰炸效果差,重点目标破坏率不足5%,美军很是不满。

但哪怕这5%的破坏,已经让日本军部战战兢兢,甚至导致了东条英机内阁的全部下台。

至于日本人之所以如此重视“绝对防御圈”,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防御圈”的说法可以振奋民心。因为日本全面开战后,日本人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人民对战争的怀疑不断加深,如果本土遭到轰炸,民众产生恐慌,政府可能会失去支持。

其次,“防御圈”不仅保护天皇,还能保护日本孱弱的工业能力。

日本的工业底子是列强里最差的之一,就算遭受德国一半的轰炸密度,都可能让前线断粮。如果日本本土被美军地毯式轰炸,那日本的仗就打不成了。

然而,就在马里亚纳战役结束后的1944年末,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部从欧洲调来了一个人,他叫柯蒂斯.李梅。

李梅从二战开始就在欧洲作战,1942年服役于美国传奇部队——第8航空团。这支部队驻扎英国,主要装备B-17轰炸机,负责对德国占领区的轰炸,打击德国的工业中心。

李梅在欧洲服役了整整一年零八个月,他的战绩突出,推出了“交错飞行”编队,让轰炸机的幸存率和轰炸准确率大大提升。

1944年,波音公司的战争巨兽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正式服役,这是二战时最大的轰炸机,也是全世界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最快、载弹量最大的轰炸机,领先法西斯国家一个时代。

B-29来到前线后,在李梅的指挥下,德国被炸得七荤八素。在1944年下半年,战功卓著的李梅就被调到东亚地区,指挥驻成都的B-29飞行中队。

马里亚纳海战结束后,美国陆航把这支部队调到太平洋,李梅的重型轰炸机编队开始满油满弹起飞,轰炸日本重要城市。

李梅绞尽脑汁,下决心用燃烧弹

1944年末到1945年初,日本列岛几个重要城市都遭到了B-29轰炸机光顾,李梅派出的编队体量是以前的几倍,一次出动100-300架轰炸机。

由于美军的轰炸机有海军航空兵的“野猫”战机和“海盗”战机护航,日本航空兵驾驶“零式”,在空战里难以占据上风。至于日军防空炮,则不足以威胁B-29这些万米以上飞行的钢铁怪兽。

很快,一种巨大的压力笼罩着日本政府。

但奇怪的是,截止1945年2月,李梅的指挥部里得到的战报并不好看,他们对日本的轰炸密度很大,可破坏力非常一般。

李梅陷入了困惑,报表显示,一半以上的飞机投弹没有命中目标,哪怕是在能见度高的白天也是如此。

李梅相信自己“第20陆航团”的小伙子都训练有素,这种现象应该是不是操作问题。

后来,李梅和飞行员、空军专家、气象学家一起研究,才发现是日本岛国特殊的气候,让B-29失去了准头。

日本高空气流对流很强,5000米以上风速很大,狂风对飞机的影响小,但是炸弹在投放后就被风吹偏了方向。

这个结论让李梅很纠结,要投准炸弹,就要下降到5000米以内甚至更低,该高度对于轰炸机来说不是不能飞,但是日本的防空炮也能打到这个高度,飞行安全度就大大降低了。

李梅考虑再三,决定降低飞行高度,否则轰炸行动就失去意义。但是为了提高飞机生存率,白天轰炸被放弃,轰炸行动都放在夜间。

实际上,夜间轰炸在欧洲非常频繁,但当时在日本使用的次数不多。

很快,B-29编队夜袭东京,低空夜间轰炸对日本的工厂进行打击,夜袭进行得很成功,编队的伤亡也不大,李梅等着陆军航空兵部队给他的嘉奖。

可是没过多久,美军参谋部给前线发来信息:

“南太平洋部队对日本的轰炸很勇敢,但是对日本工业的破坏程度有限,日本的军工厂仍然在高速运转。”

李梅彻底愣住了,自己的部队在夜间冒死低空轰炸,多少小伙子血洒长空,居然没炸出什么战果?

李梅带着自己的参谋们日夜开会,并找来一些熟悉日本的军队或民间人士了解情况,要找出轰炸效率低的原因。

综合侦查照片和民间的消息,李梅确定,自己的轰炸行动没什么毛病,飞行员也没毛病,炸得很准,可是日本人却玩“狡兔三窟”的把戏,提前把工业疏散了。

日本工业体系本就不是西方那种高度发达的系统,其中有很多低强度、低技术的零部件生产都放给民间,是民间小作坊代为加工,然后送到工厂统一组装的。

在日本本土遭到轰炸后,日本人把这个制度“发扬光大”,直接把工厂大部分部门拆分,送到居民区各个地方重组,工人们要么自己干,要么带着家人一起干,制造出的原件送回工厂。

至此答案彻底揭晓,日本人的工厂就是个花架子,真正要打击日本工业,就要炸居民区。

民间信息显示,日本居民区很密集,而且房屋几乎全部木质。以最大的城市东京为例子,该城市的居民区、商业区占面积的8成,都以平房木质小院为主,以前就经常闹火灾。

李梅本就是用火攻的高手,在德国和中国战场,他都曾下令用燃烧弹低空轰炸敌军目标,现在到了日本,他隐隐约约觉得自己要做出一番大事业了。

虽然对平民的轰炸是战争法禁止的,但当时二战各大参战国已经杀红了眼,加上李梅把工业区标记在平民区内,轰炸行动很快就通过了。

1945年3月,东京化为火焰地狱

1945年2月23日,美军起飞170多架B-29轰炸机,满载凝固汽油弹,对日本东京进行轰炸。

当晚的轰炸只是小试牛刀,烧掉了日本2平方公里的建筑,按照飞行员报告,汽油弹落地之后就像火柴掉进了柴堆,立刻引发一片大火。

李梅很满意,3月初,他又部署了一次规模翻倍的燃烧弹轰炸,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次轰炸将会让他载入史册。

1945年3月9日晚,一共334架B-29轰炸机从“关岛机场”起飞,每架飞机满载8吨凝固汽油弹前往东京。

10日凌晨0点1刻,美国侦察机飞临日本东京上空,东京防空警报大作,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喷吐火舌。

美军侦察机飞到东京居民区上空,转为交叉飞行,丢下燃烧弹,在居民区内炸出一个火焰的“X”,这是给后面300多架飞机做出的标记。

随后两个多小时,美军飞机以小组形式飞越东京,每架飞机丢下6-8吨燃烧弹。

这次轰炸没有具体目标,就是烧平日本的市区,所以轰炸机组投弹很自由,不断给没有着火的地方投弹,最终引燃了41平方千米的城市,轰炸面积是半个月前的20倍。

东京市民在警报声中被惊醒,但很快发现周围被火焰包围,美军使用的凝固汽油弹连石头都烧得坏,在木质房屋的海洋里迅速烧出火墙。

很快,四分之一的东京市区在燃烧,火焰在午夜连成一片,其中心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剧烈的热空气让东京上空的气流涌动,风助火势,轰炸区内出现了火墙和火龙卷。

在上千度的高温下,人体会发生自燃,大量妇女抱着孩子,身上着火狂奔,最后尖叫着倒下。

在高温区域,灾区的水井、池塘、河流都被煮开,一些东京市民跳入水中避火,却被开水活活煮熟。

嚎叫之声和狂风、火焰组成末日景象,经历过当夜惨状的日本人用“火焰地狱”来形容那个画面。

美军飞行员在天上看着地下的惨状,很多久经战阵的飞行员、领航员也不忍直视。

不过,参战的美军将士还是高度评价了这次的战况,当时他们出发前草草标记的一片“工业分布带”已经化为火海,无论人还是机器,都不可能在火场里幸存下来。

3月9日到10日的这次轰炸,美军内部代号为“火牛”,此战的成果连李梅都表示惊讶。

当晚,日本首都东京四分之一地区被毁,27万栋各种建筑被烧为平地,其中80%以上是住宅区和商业区,20%是工业设施和政府设施。

当天夜里的大火有83000多人当场烧死,大部分化为焦炭,少部分被烟雾呛死。另有10万人被烧伤住院,其中半数重伤,在之后一个月内死去,剩下的人很多留下残疾。

东京政府第二天开始火灾善后工作,居然找不到多少劳动力,因为很多人扶老携幼前往农村避难,仅仅当晚就产生百万难民,政府动用军队截停逃难队伍,才找到青壮年处理灾区。

日本政府被此次的灾难惊动了,连军部的战争疯子,在出门看到堆积如山的焦黑尸体时,都吓得心神不宁。

李梅上报了当晚的战绩,美国陆军很满意,轰炸机飞行员们也对此满意,这样出一次任务,破坏力等于以前10次飞行。

此战也让日本东京的工业生产几乎瘫痪,工人冒着被体罚甚至枪毙的危险也要逃命。

轰炸东京,是美国为中国人复仇

在之后的4月到5月,东京又遭受了4次大规模的燃烧弹轰炸,这几次轰炸加上3月9日的大轰炸,统称为“东京大轰炸”。

后几次轰炸中,美军提前向东京播撒了传单,宣告轰炸的日期和地点,提前让东京市民避难,所以后来轰炸的遇难人数有所减少。

李梅还把在东京的“成功经验”扩大到了日本全国,日本大阪、名古屋、神户以及其他十几个城市都遭到燃烧弹轰炸,造成几十万人伤亡。

这些轰炸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战争潜力,瓦解了日本人抵抗的意志,让一种消极的失败情绪蔓延整个日本。

如果只根据杀伤力来判断,1945年3月10日午夜的东京大轰炸,其威力远胜广岛原子弹,李梅也因此被历史铭记,成为二战里最著名的“空中杀手”。

轰炸结束不久,日本政府就在全世界宣传美国的暴行,向各参战国和中立国展示当晚的惨状,包括市民的尸体,以及伤员挤满医院的情况。

世界各国对日本的抗议有不同反应,但盟军各国的反应很一致:

“这种轰炸是打败日本帝国必须的手段,美国军人执行任务,无需为此背负道德负担,因为是日本率先向中国平民丢出炸弹的,美国是在为中国报仇。”

这种声音在美军飞行员中也有出现,参加东京大轰炸的B-29轰炸机的飞行员之一劳森回忆,他们的战友们都抱着一种思想——用轰炸东京,慰藉在重庆大轰炸里死去的中国百姓。

日本人无权指责盟军越过战争道德杀伤平民,因为在1938年到1943年,日本陆军航空兵连续5年不间断地轰炸中国。

这5年间,日军在中国陪都重庆和周围的四川地区发动200多次战略轰炸,炸死炸伤数万中国平民,这才是二战期间第一次对平民的无差别攻击。

除了重庆大轰炸外,日本在占领区和交战地区的军事轰炸、炮击,都是不分军民的。

以中国为例,南方城市几乎个个遭受过轰炸,逃难的难民队伍也无法幸免,日本空军扫射难民、轰炸难民的案例层出不穷,这在电影《1942》里有还原。

所以对日本的东京大轰炸,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美国人没有丝毫心理负担。

后来,李梅将军因为此战获得了勋章,而东京大轰炸,也成为压死日本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说,日本天皇在1945年4月就开始询问“有无和战可能”,他也害怕哪天燃烧弹就丢在了自己的头上。

参考资料:

1.《东京大轰炸始末——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战略轰炸记》,匡己

2.《美军东京大轰炸》,席康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3505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