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欧洲传统陆军强国的法国在拿破仑被反法同盟打败以后,法国受到各个战胜国的严格限制,再加上英国人的孤立政策防止欧洲被法国一家做大,法国的国力和影响力都受到了较大削弱,这些都给普鲁士的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当然,在法国眼里感觉普鲁士虽然是德意志联邦中强大的邦国,但是它远远无法和欧洲传统的霸主法国相提并论,而且普鲁士面临的对手丹麦和奥地利在当时也是欧洲强国,所以法国认为普鲁士和这两国交战讨不到多大好处,很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从而虚耗国力,这对法国是有利的,再加上法国的国内外也面临诸多问题,所以法国并没有迅速出兵干涉。
法国虽然在拿破仑被打败后,国家实力和影响力受到大幅度削弱,但是后来法军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意、法战争中不断获得的军事胜利平息了不少内部矛盾,也拉拢了一定的民心,而且上述的军事胜利也让法国获取了一些利益,国力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恢复,拿破仑三世也竭力想恢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欧陆霸权。但是普鲁士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打败了丹麦和奥地利,普鲁士取得了德意志联邦内绝对的领导地位,它变得有能力整合整个德意志联邦的力量,这大大出乎了法国的预料。并且普鲁士的迅速崛起确实严重威胁到了法国的欧洲霸权,这是法国当局无法容忍的情况,因此国会中的国权主义分子遂提出一积极的对外政策,他们甚至把此政策看成是对国内慷慨让步政策的补偿。拿破仑三世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于法国,作为对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守中立的报偿。关于法德两国的关系,虽然两国关系尚未至战争阶段,但是确实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程度,普鲁士王国国王威廉一世曾回复法国称德法两国仍应展开会议商讨阿尔萨斯等地的归属,而且法国和普鲁士的国家利益截然不同,自然谈判的结果距离两国的底线差距过大,这些都使得战争逐渐逼近两国。
普法战争前夕,实行普遍征兵制的普鲁士军队是西欧兵力最强大的军队,北德意志联邦军队的军队数量达到100万以上,并且可以直接用于战争的兵力达到了63万人,兵力达到了法国的两倍,而且1860年至1870年间,普鲁士的铁路事业和电报事业以及军工制造业方面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后膛枪和后膛炮都开始大量装备普鲁士军队,特别是作为在战场上绝对火力核心的炮兵,普鲁士占据着绝对优势,克虏伯C61型6磅后膛野战炮的大量装备,使普鲁士的火力基本占据着一边倒的绝对优势,该炮在射程和射速以及杀伤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而法国由于后膛炮技术没有克服,所以还是使用大批的拿破仑枪青铜前装野战炮。法军当时实行常备兵制度,部队久经战阵,各级指挥员经验丰富,打遍了欧、亚、非和美洲。但法军体制平时不设军、师两级编制,临战时方仓卒编组,故不能保障部队应有的协调,这是法国军事首脑机关一个重大失误。法国事先没有制定周密的战争计划,而仓促制定的计划存在着很多错误,战争虽然没有爆发其实胜负已分。
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
1870年战争的起因是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因为私生活放荡、政局混乱而被推翻,致使王位虚悬。西班牙的内阁会议决定寻找适合的继承者,其中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有远亲关系的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似乎有希望成为候选人,消息不幸在1870年6月底走漏,结果大大激怒了法国外长格拉蒙公爵,在当事人本人拒绝后他还威胁威廉一世,要求保证永远不染指西班牙王位,威廉委婉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但蓄意挑起战争的俾斯麦却在电报上刻意添油加醋,这彻底激怒了法国,随即法国对普鲁士宣战。
1870年7月19日法国拿破仑三世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于是普法战争爆发,但是法军准备不足,到了7月法军总计集结起了22万军队,而且他们严重低估了普鲁士人的实力。
普鲁士为对法国开战做了充分准备,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根据战术设想,法军会首先发起进攻,而且进攻方向一定选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尤其在斯特拉斯堡附近渡莱茵河,因为这里是法国东南的一个突出部,直接面对莱茵河东岸德意志土地,根据法国铁路的情况,毛奇轻易就可以计算出,斯特拉斯堡铁路没有能力集结全部法军主力,有一多半法军应该在斯特拉斯堡以西靠北一点,在法国腹地的梅斯下车集结。这样,法军梅斯集团和斯特拉斯堡集团势必被孚日山脉分开。毛奇把他的三个集团军集中在梅斯和斯特拉斯堡当面的莱茵河背后,并不主动进攻,因为他要利用孚日山脉隔开法军,不想让山脉分隔自己的进攻部队。而一旦判明法军进攻方向和兵力,普军可以集中兵力击败分开的法军,然后对阿尔萨斯和洛林发动坚决的进攻,在总决战中歼灭敌人主力,并占领巴黎。该计划还规定,一旦奥匈帝国站在法国一方参战,普军将对其采取军事行动。法军总兵力战时不超过57万人,其中作战军队仅33到34万人。普鲁士计划周密。奥地利因为普鲁士在战争中的宽容做法,奥地利选择了中立。除了奥地利没有参战外,普鲁士还计划发挥它们铁路的机动优势和炮兵优势。但与此同时,普军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为总参谋长。计划集中优势兵力,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力图将法军主力歼灭于普法边境或将其赶到法国北方,继而进攻巴黎。普军动员计划周密,由铁路运输部队,至7月底,已于边境集结3个军团约47万人,火炮1584门。
普法战争形势图
战争前期双方只是小规模接触战,1870年8月2日,法军以3个师在萨尔布吕肯地区首先向普军发动进攻,但并无有力的作战行动,普军旋于1870年8月4日转入进攻,越过国境。法军在边境地区不利的阵地上迎击普军的进攻,普鲁士王储弗里德里希?威廉的第三军团以10倍之众在维桑堡会战击败法军,虽然法兰西军队英勇抵抗,但是面对普鲁士巨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法军注定没有多少机会,属于巴赞军团的法国弗罗萨尔将军的第2军也在福尔巴克被普军第一军团以压倒的人数优势击退。在这一战役中普鲁士军队的火力和兵力优势都得到体现和发挥。这一战后中,法军遭到较大损失,但是主力尚存。在随后的洛林战役中法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表现出了极大地勇气,也给普鲁士造成一定损失,阻挡了普鲁士进入凡尔登的道路,但是法军也被普鲁士军队包围,法军屡次突围都被普鲁士的优势炮火给压制了回去。与此同时普法两军于色当进行决定性的大战,即色当会战。9月1日上午,普军占领了符里济、栋舍里等地,成功切断了法军西撤的道路,并从后堵截法军。而在当天中午,普军亦完成了对法军的合围,并以强大的火炮作出攻击。当时下午,在法军数次试图突围失败后选择了投降。870年9月2日,拿破仑三世正式率8.3万官兵向普军投降。在这场战役中,法军损失10.4万人,普军只损失了9000多人,可见普鲁士的火炮优势。
1871年普法两国开始了谈判,于1月26日签订关于巴黎投降的条约,1月28日又签订了停战协定。巴黎要塞大部分炮台连同火炮和弹药移交给了德军,赔款2亿法郎。2月26日,草签《凡尔赛和约》。在国民议会批准和约草案之前,德国人获得了将军队开进巴黎的权利。5月10日,德法两国签订《法兰克福和约》,确认《凡尔赛和约》草案的基本条款,但条件更为苛刻,赔款从2亿法郎增加到60亿法郎,虽然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协调下,将赔款金额下降到了50亿法郎,而且还要割让阿尔萨斯-洛林的大部分地区,这个合约对于法国来说可以说是十分苛刻的。普法战争中俾斯麦的做法确实一反常态,按说这么苛刻的条件带来的后果,俾斯麦是可以预见到的,所以普法战争中俾斯麦的做法一直让后人无法理解,普法战争使得法国和德国成为了世仇,一战德国的战败就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法国又让德国人签署了更加屈辱的《凡尔赛和约》这是后话,普法战争使德国赢得了最终的统一,德国开始取代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3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