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 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 或许你也会疯

杨司马说历史2024-07-15 00:04:55  149

文 | 杨秀美

在清朝时期,科举考试乃是众多读书人改变命运的关键途径。对于诸多年轻学子来讲,一旦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人生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范进便是投身于科举的学子中的一位,起初,他满怀壮志豪情,一心盼着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好让自己与家人过上优渥的生活,而范进的科举之路充满坎坷。

年复一年地准备考试、参加考试,可他却总是名落孙山。他的岳父胡屠户对他是各种嫌弃,觉得他没什么出息,就连同族之人、同乡之人也都对他轻视有加、肆意贬低。

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三年过后,范进仍旧没能考中举人。他虽自我安慰一次失败不足为惧,只要坚持下去终会成功,但内心还是难免会有失落之感。又过了六年,他已参加了四次考试,却依然毫无收获。

此时的他,跟其他年轻考生相比,已然没有任何优势,年纪越来越大,未来却一片渺茫。 岳父的喋喋不休、同乡的冷嘲热讽,犹如一把把锐利的刀,狠狠地扎在他的心上。

但他无力反驳,也没有胆量还嘴。毕竟,自己一直未能取得功名,生活还得依靠岳父的接济才能维持。

时光如白驹过隙,范进在科举这条道路上已消磨了数十年时光。到了五十四岁的年纪,除了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他似乎再无其他谋生的办法。

这么多年的苦读与应考,已使他的生活变得极为单调和局限, 但命运在他五十四岁这一年发生了重大转折。

本以为此次也会铩羽而归的范进,竟然考中了举人。这个消息于他而言,仿若梦幻。当得知自己中举的那一刻,范进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下子变得疯疯癫癫。

为什么范进会发疯呢?其实仔细想想,在那个封建、愚昧的社会环境之中,科举考试几乎占据了范进生活的全部。

多年以来,他一直过着贫寒的生活,还要承受亲友的冷落与嘲讽,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科举之上。

当这份长久的坚持突然得到了巨大的回报,他的心理一时间难以承受这样的喜悦与变化。

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如果有一天他那些所谓的“学识”突然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想必他的反应也会和范进相差无几。

那么在当时,中举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中举后的范进后来成为了朝廷御史,还被任命为山东学道。在那个时候,山东学道的职务类似于如今的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一个长期穷困潦倒、遭人鄙夷的穷秀才,瞬间摇身一变,成为了掌控一方教育大权的官员,这样巨大的身份转变和地位提升,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我们这些后人在阅读《范进中举》的故事时,常常会对范进的失态和癫狂加以嘲笑。但倘若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立场,处于那样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之中,未必就能比他表现得更好。

吴敬梓先生创作《儒林外史》,写下范进中举的故事,并非是单纯地对范进这个人进行嘲笑,而是旨在批判那个腐朽、愚昧的时代,以及不合理的科举制度。

范进的疯癫,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写照。

而我们从这个故事当中,应当学会思考:在我们的生活里,是否也存在着像科举之于范进一样的执念。

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目标与追求,切不可陷入过度执着进而迷失自我的困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30076.html
0
最新回复(1)
  • 幻香知竹2024-07-16 10:18
    引用1
    标题跟内容有半毛钱关系吗?我来告诉你吧,中了举人之后朝廷是有俸禄发放的,可以当官了,而秀才之类的是没有的,故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