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8日晚,杜聿明向三个兵团及直属部队下达了从徐州撤退的命令。29日晨,李弥即向他的下属下达了本兵团的撤退、作战任务。命令第9军军长黄淑,抽调4个团,组建一个加强师,即刻出发,于29日黄昏前占领萧县、瓦子口等隘路及其西南高地,掩护主力部队由徐州撤退,而后归还第13兵团建制。
接到命令的第9军军长黄淑,急忙抽调第166师萧超伍部两个团、第3师周藩部两个团及两门山炮。原地待命。
诡异之一:黄淑这个命令,乍看很地道,可仔细一分析,问题便来了。杜聿明、李弥下达的命令是“即刻”出发,而他既不集结部队,也不即刻出发,而是“原地待命”,想干什么?杜聿明多年之后才知道:李弥对黄淑说,前面情况不明,悠着点。
下午2时左右,黄淑率领四个步兵团轻装沿徐萧公路及其两侧地区搜索前进,沿途未遇解放军主力,于黄昏时占领萧县,30日晨占领瓦子口及其西南高地,即在所占阵地构筑工事,掩护各部由徐州向萧县撤退。这是黄淑本人后来的回忆,但他少说了一项,那就是“打炮”开道,甚至连杜聿明都听到了炮声。
诡异之二:没有敌人,放炮干啥?是给解放军报信吗?
12月1日晚,在执行掩护任务的黄淑,突然接到了兵团司令李弥的命令,率领先遣师,于2日拂晓前撤向薛家湖。并向他通报,兵团先头部队已经超过他们,向薛家湖前进了。
诡异之三、负责撤退总掩护任务的第13兵团,按照杜聿明的命令,应于12月1日晚才能撤退的,为什么现在却赶到了自己这个先遣师的前头。三天以后,杜聿明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李弥说他接到的命令就是30日晚行动,而不是12月1日,还说参谋长吴家钰没有把命令给他。吴家钰说,作战处处长是用口头传达的命令,他记错了。此事不了了之。
诡异之四:先遣师此时撤退,它的任务完成了吗?没有。
12月2日上午11时,黄淑率领他的先遣师,跑到了红庙、孟集之间的一个村庄,准备休息一下再走,没想到却迎头撞上了杜聿明,杜聿明把他大骂了一通后,命令他,先遣师归指挥部直接指挥,现在向后转,掩护后续部队撤退,没有自己的命令,不得撤退。
诡异之五:咋撞到“老板”怀里了?
当部队回转,到了离萧县二十余里的红庙时,解放军已经追赶过来,双方发生激战。12月3日上午,黄淑又接到李弥电令,命令他交替掩护,向李石林方向转进。
诡异之六:黄淑又接到了李弥的撤退命令,而不是杜聿明的。当然,这一次他已经“完成”了任务,因为后续部队已经被解放军消灭了,他们成了最后的部队。
所有这些诡异,恐怕和李弥以下言论有关:
1、“各军以迅速脱离和解放军的接触为首要点,不应受徐州主力行动的牵制和影响。”
2、“要随时相机采取断然行动,不要受他们的拖累。”
3、“剪断电话线,关闭无线电,相机行事。”
4、“如发生紧急情况,紧急向第16兵团靠拢。如有可能,无须顾及行军序列,可以超越该兵团。”
5、“他们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把我们连累上了。可以走时不让走,现在要走也走不了。我们失败就失败在这些人手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