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阎锡山镇守晋东南的三个人三个结局

小西水历史2024-07-18 12:39:52  135

1912年(民国元年)四月二十日,潞安巡防队(前清驻防队)在夜里十二时哗变。首先向潞安知府衙门开枪冲入,然后将黎城县解交太原的粮银一万余两全部抢走,并抢劫了街上的三家商铺,最后向城外逃窜。次日,刘知府将此事电报山西都督阎锡山。

阎锡山闻此事变,委任杨沛霖(霍县人)为辽沁泽镇守使,带队到潞剿抚。并委魏德新(繁峙县人)为副,王肯堂为行军司令,赵承经(五台人)为镇守使署参议。

杨沛霖率军进至沁县交口镇时,王成元带变兵也到该镇。王成元恃其舅杜上化(省咨议局副议长)为护符,毫不畏惧,即面见杨沛霖,自称兵变与己无关,拟返太原向阎都督面陈一切,并听候改编。杨答以“这样很好”,声色非常和缓。王见杨沛霖不加过责,心已安定。杨即告王成元说:“请把你的队伍集合于村外,听候训话。”

王成元毫未察觉有诈,即将队伍全部集于村外,杨带马弁数人前往训话。在训话之际,杨的队伍从右边包围上来,变兵毫无察觉,杨将手一挥,全部变兵同时被擒,无一逃脱,王成元也被捆绑。依次检查变兵所带的行李,将超过大洋百元以上的共十八名,一律就地正法,枭首示众,其余发给退伍证明,准其回家。王成元睹此真赃实据,乃承认抢劫粮银属实,杨沛霖遂即将王成元斩首,并将其头颅挂于潞安西门之上。杨沛霖这种杀气腾腾的作风,博得了上党区士绅们的好评。

杨沛霖到潞之后,地方治安有了保障,各县政府先后正式成立,各项政治设施逐渐正常。特别是学堂出身的知识分子,有的担任了政府职员,有的当选了县议会议员,关于教育部门,更是由这类人全部占据。

当年阴历七月初一日,潞安举行传统的迎神大会。参加赶会的人员之众多,情况之热烈,极一时之盛。正当迎神会极盛之日,忽有人向杨沛霖密报:商会会长裴宝棠有向三义班勒索贪污事情,根据密报立即将裴扣捕,略加审讯,即令绑赴西门外斩首。幸而有三义班负责人鲍子龙挺身而出,口喊“冤枉”,力白裴会长绝无贪污情事,如有证据,愿同裴会长一同就刑,死而无悔。杨沛霖在此众目睽睽之下,自觉考虑欠周,将裴宝棠当众释放。裴宝棠被吓掉三魂,释放后立即上京津去了。

阴历八月中旬,长子县李华炳县长向杨沛霖报告说:陈采彰(农民起义军)部占据了长子桃菊沟,有向长子进扰之势,杨接报后,即亲自带队前往迎击,路经长子县城,李县长备妥食宿,优裕招待。杨弃而不顾,稍事休息,即向桃菊沟驰去。到时,陈部已闻风远避,杨扑了个空,次晨返来,对李县长大发雷霆,要将误报军情之人斩首,经李县长及各界人士再三恳求,始免追究。

十一月中旬,陈采彰部由沁水县石矿河向长子县小寺庄一带活动。杨沛霖闻报后,较前慎重,首先派人侦察,果然情况属实,于是率二十余人轻装出发,以为兵贵神速,乘陈不备,一战就可成功。不料山路崎岖,地形不熟,误入陈采彰诱导之山沟。刚进山口,即遭陈采彰预伏的榆木炮轰毙命。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其士兵始将杨的尸体抢回潞安。潞安各界开会追悼,阎锡山派员参加祭奠,并将尸体运回太原葬埋。

杨死后,阎锡山委魏德新代理镇守使,镇署各职员基本未动。魏少年得志(24岁),意气骄纵,部下对其颇表不满。1913年2月中旬,接到陵川县政府报告说:“今有土匪二百余人,由河南辉县窜入县境,已到达冶头镇,大肆抢劫。请速派兵剿除”。魏接报后,即率队出发,参赞王家驹随行。行至距陵川六十里之荫城镇,天色已晚、魏一面派人侦察前方情况,一面命令士兵准备战斗。

次晨到达陵川县城,城内一切正常,毫无掠扰气象。队伍一夜行军疲劳,而且政府概无丝毫准备与招待工作,队伍中怨言啧啧。魏在此情况下,大发雷霆,即令县政府安排食宿。适县长已于昨日下乡视察,县府各科长均未上班。王家驹于是邀魏一同走到县议会商议临时解决办法,幸正副议长都在会内。魏盛怒之下,手执马鞭,逢人就打。王家驹当告以这是县议会议长,有事尽可商量,打有何益,魏怒稍解。此时有一马弁向魏报告,门房有一差役说:这伙人比土匪还厉害。魏甚怒,命令将该差役“捆绑斩首。”议会全体人员听到此话,全部跪下,请求宽恕,王家驹也从旁劝解,才算赦免。县议会迅速派人给队伍安置好住处,同时向城内饭铺及商号准备馍饼米汤等,尽力招待,一场风波,始告平息。

下午二时,县长返县,面向魏德新报告:“土匪抢劫冶头镇后,即下山逃逸,我(县长)向大人报告匪情时,并未想到我队伍如此神速。今早听到匪已远遁,即亲往冶头镇安抚受害百姓,未及呈报,实属玩忽,罪过在我,与众人无关,请大人原恕。现拿获嫌疑犯一名,如何处理,请大人裁夺”。魏初犹余怒不息,继听县长婉言陈述,也就不甚苛求。当即回到县府,审讯嫌疑犯,该犯言语支吾,不承认自己是土匪。魏以“枭首示众”处理,并将人头送挂冶头村外。当晚县府准备丰盛酒宴及蒸馍、烙饼等物,大犒镇守使及其随从人员和士兵。次日整队返潞。

三月中旬,平顺县长报告有河南土匪百人,由虹梯关侵入县境。魏德新接报后,即派王肯堂司令同王家驹参赞带队前往剿除。魏所以没有亲自出马,概因上次陵川之行,有人密报到省,省对魏有不满之故。王肯堂同王家驹率队伍行至平顺北社镇,接平顺县报告:土匪知我有备,已有行退去。王肯堂同王家驹也就带队返回潞安了。

四月上旬,阎锡山任命王嗣昌(阳曲县人)为辽沁潞泽镇守使,魏德新调任戍守朔州。魏在朔州时因处决了当地一名士绅,阎锡山从此再未任用。1933年秋,魏德新被人刺杀于太原街头。

王嗣昌为人沉着,有较深的社会阅历,到任辽沁潞泽镇守使之初,即得到上党士绅各界的欢迎。王对维持地方治安,另有一种措施。对所召新兵加紧训练,对各县警务人员不时召集训话,各县互相联防,定期会哨。王本人则稳坐镇守使署,不多出门。与杨、魏二镇守使之作风,大相径庭。王为整肃各县军警人员起见,加委参赞王家驹兼任辽沁潞泽镇守使署总稽查,不时到各县明察暗访,以资奖惩有据,并面嘱王家驹对各县边界及通河南之大小卡口特别注意,并着嘱王家驹实地观察,绘成简明地图。

王家驹接受任务后,不足一月,即绘成西自晋城天井关起,东至辽县峻极关止,沿边经过碗子城、柳村口、夺火、花园梯、大河口、玉匣关、金灯寺等卡口之简明地图一幅。王嗣昌根据地图分别派兵防守或派军警巡逻,并呈请阎锡山审核。阎见报颇表满意,乃转呈大总统袁世凯颁给王嗣昌以少将军衔,赏给四等文虎章。

1916年护法之役以后,阎锡山兼任了山西省长,认为上党治安良好,乃将辽、沁、潞、泽镇守使裁撤,王嗣昌遂调回太原。此后,王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新中国成立后,王加入民盟组织,1953年去世。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655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