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作为国家对内巩固秩序、对外维护主权的暴力机器,自国家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军队的规模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越来越大的军队规模也带来了越来越高级的各类编制,方面军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级形态了。
所谓“方面军”,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独自负责一个方向区域内的所有作战任务,是相当高级的战略级单位,根据所赋予的任务不同,可能下辖数个集团军,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下辖数个军或者师,兵力也从几万人到几百万人不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编制。
受军队规模的限制,方面军的使用历史并不长。国内第一个正式使用的人是著名的职业倒戈人、基督将军冯玉祥。第二次直奉大战时,直系将领冯玉祥阵前倒戈,突袭京师,助力奉军击败了直军,掌握了北洋政权。
但响马出身的张作霖江湖义气极重,他看不起冯基督的小人行径,在接手北洋政府之后,立刻与前一秒还在撕杀的直军首领吴佩孚讲和,联合进攻冯玉祥,冯玉祥不敌,只得收笼残兵败将躲到西北一隅苦寒之地,自己宣布下野,实际上是躲避风头,同时乘机寻找外援。
恰逢二次北伐,在国外寻求到苏援的冯玉祥迅速回国,宣布响应北伐,为了壮大声势,同时激励部下多多抢夺胜利果实,将所部编为7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负责一个作战区域,东出与奉军抢夺华北地区。
其实,冯玉祥败退西北时,部下仅剩10万余人,此时就算招兵买马,至多也不会超过20万人,编成7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也就2-3万人,属于典型的大单位小编制,唬人的成分居多。
而且,这些方面军的指挥官虽然看上去位高权重,其实多是虚职,实权掌握在所辖的各师师长手上,比如著名的韩复渠、石友三当时就是师长,因为手上直接掌握着一万多精锐,被蒋介石重点拉拢,后来都成为了封疆大吏。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为了壮大声势和统战需要,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实行了大单位小编制的策略,先是组建了军级单位,随着实力的增长又组建了军团。由于各个根据地互不接壤,为了便于指挥,又按地域分别组建了红一、红二、红四3个方面军,作为最高级的野战军固定编制。
名为方面军,只是作战任务上体现了“方面”之意,实力并不匹配,如:红一方面军在长征前经过大规模扩红,人数也才仅仅10万人;红四方面军兵力最雄厚时也才8万人左右;红二方面军更是只有区区2万余人。最多只能算做集团军级单位。
而第三方面军之所以空缺,据说是因为彭帅的关系。本来中革军委准备将第三方面军的番号授予彭帅所部,但彭帅一直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辗转来到井冈山地区,同红一方面军各部一起战斗。历来注重实际、不计个人名位的彭帅婉拒了单独组建方面军的要求,而是以红三军团的名义开展战斗。
其实,彭帅是完全有实力单独组建方面军的,他的资历、威望就不说了,单是他指挥的红三军团兵力就达到2万余人,别的小军团才万把人,有的才几千人,战斗力也是各军团中的佼佼者,与林帅的红一军团并称“红一双雄”,都是绝对主力。红三军团如果搭配上两个红八、红九这样的小军团,组建一个方面军是绰绰有余的。
方面军使用的集大成是苏联红军。卫国战争期间,为了对付强大的德国野战集团军群,苏联根据各支部队的作战区域和任务,以地域命名组建了大量的野战方面军,方面军下辖集团军,集团军下辖军,军下辖师。
苏联方面军的兵力规模从20万人至200万人不等,例如柏林战役期间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就拥有150万人的强大兵力,可谓空前绝后的大规模编制单位。但大多数时候,方面军的兵力在60-80万人左右。其实,德军早期的集团军群也是方面军级单位,兵力在100万人左右,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后期由于减员严重,往往只有2-30万人,有的甚至只有几万人,成为了集团军甚至军级单位。
二战时期,日军由于打国内的“村战”打多了,认为师团级战斗就是国战了,导致在侵华战略上并没有统筹到底的战略,在兵力的投入上是以师团为主力单位逐渐增加的,每当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作战区域,就会把若干师团编为一个军或者方面军,两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区分标准。
比如,中国派遣军就在下辖华北方面军、华中方面军的同时,还拥有第10、11军等单位,更奇葩的是,第11军作为关内日军的唯一一支“攻击军”,其兵力规模、战斗力反而在华北方面军之上,军作为方面军的下级单位,竟然实力超过同一个总军下面的方面军,日本人的脑回落确实难得,可能是打“村级战争”多了,对大规模战争一时无法适应吧。
抗日战争后期,由于缅甸交通线的打通,大批美援军火进入国内,而日军已在战场上呈现出颓势,为了组织反攻,国民党军队开始编组大规模野战攻击集团,并换装最新的美式装备,先后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个方面军,作为攻击军。
但各方面军只下辖2-3个军,兵力不过几万人,而且也没有具体的作战区域任务,只是作为机动兵团使用,所以实质上还是集团军级单位。而之所以没有使用集团军这种编制,主要是因为前期已经颁布了大量的集团军番号,使用方面军是为了区别,也是希望他们能够有不同以往的战斗力。
解放战争期间,子弟兵各大战略区先后组建了自己的野战单位,前期是以根据地名称命名,如晋冀鲁豫野战军等;中期是以作战区域命名,如华东、华北、西北、东北、中原野战军等;后期则统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若干军委直属兵团,各家单位的兵力也从初建时期的几万人,增加到最多时的百万之众。
这里的“野战军”级单位其实就是方面军,之所以没有采用“方面军”这种编制名称,除了摆脱“苏式”的影响之外,不知道有没有规避红军时期“方面军”叫法的考量在内。不过,不管怎么叫法,战斗力才是第一位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6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