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7月19日文章,原题:与你想的不一样——与中国的亲密接触不久前,我和一名当尼姑的老朋友以及一个由30多名年轻制片人组成的摄制组一起游览了中国的佛教名山五台山。在寺庙里,他们都在践行一种在我看来非常现代的古老哲学:通过培养与自己和世界的良好关系,我们恢复了共同的人性,发现大多数人都和我们一样——他们想要快乐、安全、免于痛苦,并因自己的身份而受到尊重。
我的中国经历始于50年前。起初,我从香港出发,与中国丈夫住在一起,坐慢火车去广交会,还去西安、上海、华山旅游。如今,我去北京看望儿子。我目睹了中国惊人的物质和技术变革、高铁、电动汽车、摩天大楼和科技园区。但令我津津乐道的是中国人的性格,及其持久、务实的美好生活理念。
澳大利亚媒体的反华报道伤害了我们所有人。这种对中国的不平衡描述,轻事实,重片面之词,引用虚假的“事件”和未经证实的“网络威胁”,只会助长“赢家”和“输家”、“好人”和“坏人”的简单叙事。现在难道不是用基于我们共同人性、多元、现实的故事,来取代这种陈旧而虚假的二元叙事的时候了吗?
历史学家兼主持人迈克尔·伍德表示,与每个国家一样,中国也有矛盾,“永恒的原则与当前的现实之间长期存在着紧张关系”。但中国有应对这种生存矛盾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千百年来屡试不爽的系统观:一切都是联系。这种集体主义观点既体现在个人交往中,也体现于政府的指导方针:包容差异,和谐共存。在中国,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为了人民福祉而和谐运转的社会。
最近到中国旅游的一对外国人发布视频,他们表示:“美国人第一次来中国,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萨米和汤米游览北京4天。他们对这座2200万人口的城市多么“和平”和“绿色”感到惊讶。当地人的友好让他们大吃一惊。在这里,人们在郁郁葱葱的公园里散步、跳舞,与家人一起品尝美食,看着孩子们玩耍,搭乘快速列车,欢迎陌生的游客。
总之,不应抨击中国的做法与众不同,我们可以从周恩来70年前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学到一些东西。这些原则至今仍指导着中国的外交政策。澳大利亚受益于与中国的合作。合作与相互尊重,而不是骗人的新闻报道,将决定人类是拥有共同的未来,还是没有未来。输赢不是选项。(作者梅格·哈特,白晓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6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