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派人要账, 少将军长怒电许世友: 司令, 你下的命令?

一堂过去2024-07-18 13:23:38  82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1年的一天,南京军区司令部内打来了一通电话。作为南京军区的一号首长,许世友不慌不忙接起电话,准备开口询问对方身份。

不成想,许将军还未开口,电话那头便传来了一阵隐隐带有怒火的急躁之声:“司令,是你下的命令吗?不是说那些大米是免费调给我们27军的嘛,怎么你还派人来要账来了……?”

面对电话那头不断地质问,许世友也急了起来,忙回应称:“我没派人去要账啊!”

听着许世友的回应,电话那头却并没有打算就此打住,反而更为激动的表示:“不是你干的,还能是谁?我现在不归南京管了,就来找我要钱了是吧?”

许世友不明所以,只好暂时稳住了作为少将军长的对方,表示自己立即清查,一定给对方一个交代。

电话中怒问许世友的少将究竟是谁?为何他敢对许世友如此放肆呢?

点个关注,一起了解侠骨少将尤太忠的故事。

怒问许世友

南京军区上门要账,少将军长怒电质问许世友:司令,你下的命令?

许世友作为开国将军中的佼佼者,素来以脾气火爆闻名。平日里,往往都是他给别人脸色看,还没听说过谁敢给他脸色看的。

但偏偏这位少将军长就打破了这个惯例,成为了特例。而这位少将,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军长尤太忠。

27军作为我军建军历史最为悠久的部队之一,最早可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其最早前身,乃是我军在胶东地区发展出来的地方部队。别看他们都是地方部队,可战斗力却丝毫不弱。

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地方部队的主力,应中央要求,重新整编前往东北,成为了后来四野41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剩余一部分的胶东部队,则被重新混编,组建华野9纵队,由许世友任司令。可以说,27军这支部队,乃是许世友一手带出来的“亲儿子”。

在许将军的调教之下,这支由地方部队组建出的新军,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大放异彩,成为了华野的主力部队之一。

1949年2月,华野九纵正式改建,成为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军长由聂凤智担任,归属三野九兵团管辖。

此后,27军南征北战,先后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行动。1950年,27军更是随九兵团出征朝鲜,在长津湖地区与美军王牌陆战一师交战,夺取大胜。

朝鲜战后,27军回国,纳入南京军区管辖。

从27军的成军经历不难看出,其与许将军之间的深刻羁绊。可以说这支部队乃是由他亲手建立起来的,是他手下最值得信赖的部队。

27军的历任领导人,也都是许将军最为信重的部下,是其手下虎将。尤太忠,1958年开始接任27军副军长职务,后来升任军长,与27军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按理说,作为27军军长的他,应该对许世友将军客客气气才对。为何他竟然敢于质问许将军呢?实际上这和南京军区“要账”一事有关。

60年代,我国因为发展理念与苏联出现偏差,中苏关系逐渐走向破裂。苏联方面抽调重兵于我国北方边境,是不是制造摩擦事件。

1969年春,苏联方面制造“珍宝岛事件”,挑起了中苏边境摩擦的火化。有感于势态的恶化,中央军委不得不抽调一部分军队移防北京等地。

27军作为三野主力之一,被选中为“幸运儿”。其中27军的一个师被调往北京,拱卫首都之用。不久后,27军主体也被调往石家庄地区,成为北京军区的一部分。

也正是因为这次调防,才有了尤太忠怒问许世友之事。因为27军长期驻守无锡,都是吃大米为生的南方子弟。

一时间调往石家庄,整天啃馒头,战士们有些不适应。因为吃饭问题,战士们的训练也受到了影响。

为了解决困难,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尤太忠,不得已找自己的“娘家”南京军区,调一部分大米,希望让战士们逐步改变饮食习惯。

南京军区后勤部很快便送去了大米,解了尤太忠的燃眉之急。可不久后,他们便找上门,向27军索要大米的费用。

尤太忠自认27军与南京关系情同“父子”,哪有“儿子”遇到困难,“老子”帮忙还要钱的。

他心中越想越气,于是也就有了怒电许将军的场面。

许世友将军查明此事后,当即便批评了南京后勤部的干部太过计较,同时向尤太忠致电说明了情况。

当然,尤太忠能够质问许将军,除却27军与南京军区的密切关系外,也与他本人的人生经历和性格有着重要联系。

共度革命情

南京军区派人要账,尤太忠怒问许世友:司令,你下的命令?

尤太忠作为“区区”一开国少将,敢于怒电质问许世友将军,各种原因十分复杂。除却本身在这件事上,他占着道理之外,最关键的还是他与许将军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侠肝义胆的品格。

尤太忠出身河南光山县,与许世友将军算是半个老乡。尤将军家境贫寒,少年时期常以放牛为生。在革命思想的感召之下,1931年年仅13岁的尤太忠,加入工农红军,开始投身革命事业。

尽管加入红军之时,他还只是个“小鬼”,但却丝毫没耽误他在革命的道路上建功立业。1934年,入伍3年的他便被红军任命为排长。也正是在这一年,他成功加入我党,开始以一位党员的身份战斗。

尽管因为家境贫寒,没读过什么书,但尤太忠打起仗来却有些自己的理论。在其革命生涯中,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是他的基本打仗标准。

也正是这种狠劲儿,让他成为了许世友眼中的可用之才。

长征开始之时,许世友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的军级干部,是毫无疑问的高层领导。彼时的尤太忠,不过是个17岁的半大小伙子,担任31军某连的指导员。

因为张国焘的野心,四方面军许多优秀人才,在长征中吃尽了苦头。在张的错误指挥下,尤太忠与战友们三过草地,与国民党军打了好些硬仗。

许多优秀的指战员,都因为这样无意义的折腾,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尤太忠所在的部队,作为打仗最强的几个团之一,更是牺牲惨重。

他身边的战友换了一茬又一茬,他的职位也越升越高。好不容易走完长征,8万余众的四方面军竟只剩下4万来人。

这段经历,成了尤太忠和战友们永远的痛,也成为了他们团结一致的纽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组建三个师的主力部队。原张国焘指挥下的部队,几乎都被编入129师。许世友任129师386旅副旅长,尤太忠则就任该旅连指导员职务。

同在一支部队任职,这两位老乡或多或少也有些来往。不过,彼时的尤太忠革命资历还是太浅,很难在许世友面前说上话。

此后,因为革命分工不同,二人也各奔东西,各自在二野和三野任职。

在刘邓指挥之下,尤太忠也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了一员虎将。

在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之际,他为了阻击敌人,亲自前往阻敌一线,时刻关注距自身不足两里远的战场情况。

面对敌人的攻击,他丝毫没有慌乱,冷静地侦察指挥着阻击部队。

根据其后来回忆,当天敌人炮弹都已经打到他的指挥所附近,气浪甚至已经卷走了他的帽子。但他丝毫未受影响,坚决完成了阻击任务,为刘邓跨越汝河,挺进大别山提供了机会。

解放战争中,为了拿下榆台,保障二野整体的进攻计划,他又一次亲临前线指挥。最终,在他的率领下,二野成功拿下榆台城,可他的右腿却被敌人打残。

也正是因为这样敢打敢拼的作为,他在后来调任27军之后,许世友对其爱护有加。二人虽然多年未见,但当年共度长征患难的情谊却更为坚定。

再于南京相逢,也让二人成为了超远一般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好友兄弟。

这种共患难,同坎坷的革命情,正是尤太忠敢于质问许世友将军的底气。

而许将军这位急脾气,能忍受尤太忠的”犯上”,也是因为他顾念二人的革命之情,同时太了解尤太忠的“侠骨柔情”。

侠骨竹梅香

南京军区派人要账,尤太忠怒问许世友:司令,你下的命令?

作为一名颇具个人魅力的开国将领,尤太忠在军中素有“侠骨”之名。这种往往出现在古人身上的“侠肝义胆”和“不屈傲骨”之词,用在尤将军的身上,可谓是十分合适。

他为人处事,多有侠义之风。他的许多老上级,因为某些敏感问题,成为他人眼中的“禁忌”之时,他仍不改态度与之交往。

作为其老上级,王近山便是其中一个例子。作为许世友、尤太忠二人共同的老朋友,王近山在中国革命史上也算是一方人物,其作战能力在全军也是鼎鼎有名。

但在建国后,这位中将因为个人感情问题,遭到了中央重责。他不仅被一贬再贬,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他曾经的不少战友部下,更是对他避之不及,不愿与其解除。

可尤太忠却顶住压力,找到许将军希望帮助王近山。最终,许将军向主席开口,才将王近山调回南京军区任副参谋长。

王赶赴南京任职时,不少人仍担心惹上麻烦,不愿意来接这位老上级。可尤太忠这位没得到通知的军长,却在听说此事后第一个赶到了火车站等候。

在任职广州军区司令之时,中央曾要求广州军区排演有关红军长征的剧目《北上》。作为当年的亲历者,尤将军一眼便看出其中情节失真,乃是编造作为。

为了四方面军无数活着和牺牲官兵的荣誉,尤将军坚决抵制排演该剧目。军区政委告诫尤将军表示,这是中央亲自定下来的剧。

然而,尤将军却回应称:“就是天王老子的指示,我也绝对不演,大不了这个司令不干就是了!”

1973年,邓公再度接到中央命令,准备回国务院参加工作。尤太忠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赶赴江西,探望自己这位老政委。

尽管彼时邓公已经再度获得中央承认,可国内不少人仍旧视其为“走资派”的代表,恨不得与其划清界限。

邓公对此事也是心知肚明,一见尤太忠和其他几位将军,便有些生气问道:“你们怎么还敢来?”

面对这隐有怒意的质问,尤将军只是缓缓回答:“您永远是我们的老政委!”临别之际,尤将军还自掏腰包,买了五条中华烟,送给刚刚获得解放的邓公。

1985年,许世友将军离世,经中央特批允许土葬。中央内部不少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个决定有背“推崇火葬”的国家规定。

许多人尽管没有表示反对许将军土葬,但也尽量保持中立态度,不想牵扯其中。尤将军却主动揽下许世友将军后世,派人前往广西寻找百年楠木。

在花重金购得两棵上好楠木后,他又将其直运南京,派专人制成棺椁,为许将军所用。

即便是他本人,在特殊时期成为了“打倒批斗”的目标,他也从未低过头、弯过腰。面对这样一位刚毅的将军,那些素来嚣张的年轻人们,也只敢在口头上讨伐,不敢真的对其动手。

1988年,我军回复军衔制度,尤将军以军纪委第二书记的身份,被授予上将军衔。10年后,尤太忠将军于广州病逝,享年80岁。

尤将军戎马半生,一生屹立不倒却能始终保持着坚毅的品格。他虽是农家贫寒子弟,但纵观其一生,品格却香胜竹梅,不愧于“侠骨”之名。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597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