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 去产能, 先革自己的命

那些与景观的故事2024-07-14 22:48:10  139

设计院产能过剩的现象,已成为行业内不言而喻的难题。设计机构的数量激增,仿佛蝗虫过境,而每年又有源源不断的设计力量在等着孵化进入社会。

产能过剩本应触发宏观调控的介入,以解决市场无法自我调节的问题——就是自上而下的去产能。但在建筑设计这一领域,为何宏观调控的步伐迟迟未见?为何建筑师们似乎被时代所遗忘?

01

过度市场化的结果

数十年的市场化进程,为设计行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却也埋下了无序竞争的种子。

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各种所有制的设计机构在此汇聚,规模膨胀的速度令人咋舌。市场的需求曾如汪洋大海,如今却似退潮后的沙滩,露出了干涸的礁石。

设计资质的发放,似乎也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利益网络之错综复杂,已经有的资质又如何关闭?这几乎不太可能。

对设计院来说,去产能是先革自己的命,还是少养几个人容易?而普通设计院员工有说不的权利吗?万一失业了房贷车贷靠卖血还是靠私活靠谱?

何况,每个设计单位的领导都怀揣着一丝希望,期盼着能够接到大项目,以维持生计。这么想想,这个产能,谁有动力去去?

02

涨设计费?没用!!

建筑设计领域,规范和法规林立,却唯独缺少对产能的统一协调和规划——不是缺乏规划,而是没有规划。

设计院的委员们在zx会议上不断提出——我们要提高设计费用!但在过度市场化和过度竞争的背景下,这一提案显得苍白无力。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了行业的环境日益恶化。面对当前空前庞大的设计产业规模,单纯提升设计费用已不足以解决问题。

一家设计院若提出100万元的报价,其他竞争者可能会迅速降低报价至80万元,另一家或许会进一步压价至60万元,另一家可能以40万元的低价竞争,更有甚者,即便报价低至20万元也愿意承接项目。这是行业的莫大悲哀。

这种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使得即使设计费用名义上增加,实际上并不能有效改善行业现状。设计费用的提升,似乎成了一剂无法根治病痛的止痛药。

03

盲目扩张的陷阱

设计院不同于传统制造业,可以通过减少生产线来直接降低产能。而且设计项目通常周期较长,从接单到完成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导致设计院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调整产能。

而设计单位领导们的野心,如同不断膨胀的泡沫,病态地、一味地追求规模的扩张。

扩张的方式,依靠的是源源不断的低价劳动力和毫无底线的低价竞争。市场的容量有限,而内卷化的竞争,最终只会导致市场的崩溃。

即使国家再次投入巨额资金,按照投资的收费比例,也只能为设计行业带来有限的生机。大型设计集团的产值,在这样的投资下,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04

设计院的未来:共同去产能

去产能的目的,在于优化资源分配,促进行业的高效发展。然而,设计行业并非国家管控的战略性或资源型行业,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减产,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设计院的未来,似乎只剩下了绝望。但在这绝望中,也许正孕育着新的希望。

建筑业的重生,也许只有在经历了痛苦的去产能之后,才能看到未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576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