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也是最聪敏的,无论是放在什么时代背景之下,能够赢得资本的信任,永远是对长期主义者的一种褒奖。
近日,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医疗”)获得通用技术集团所属资本公司联合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的战略投资。
消息一经曝出,迅速引来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坦白讲,近年来能被热议的融资案例、特别是医疗设备领域当中的项目,并不多见,说到底,这个行业始终是一个重技术、重资本的高门槛赛道。
即便是全球科技巨头的谷歌,于2018年前后就宣布将搜索、云、谷歌大脑等业务中的医疗板块,以及Deepmind的健康部门统一整合为超大规模的医疗作战集群——“谷歌健康”,全力all in这一领域,最终依然难逃拆分命运。
出于产业本身的严肃性,医疗领域一直都不算是投资圈的热门赛道,特别是在资本愈发理性的当下,为何东软医疗能成为国有资本的投资标的?双方的“适配度”有多少,此次投资又会为其带来哪些机会?更深一层来看,这对于东软集团又有哪些生态价值?
这些问题,才是此次合作背后的重中之重。
走入“国家队”
结合目前已有的公开信息,此次战投案例有两个点最值得关注——
其一,尽管通用技术集团、东软医疗均未披露具体的融资规模,但从市场讨论程度来看,相关数额应该相当可观。
特别是,据知情人士透露,两方从初次接洽到交换意见,再到最终的落实敲定,前后加起来不过173天,完全可以用“一拍即合”来形容此次合作的顺畅。
二是通用技术集团注资东软医疗,是国内医疗设备领域当中央企投资民企的鲜有案例,这或将帮助东软医疗调整自身的股权结构,去更好地适应新的成长周期。
作为国内大型医疗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东软医疗能够获得国有资本的投入,于某种角度而言也不意外。借以后者在资金、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力量,东软医疗有望进一步夯实自身优势,甚至带动整条产业基建的提速。
针对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所说的“此次通用技术集团所属资本公司战略投资东软医疗并成为东软医疗的第一大股东”,这恰恰是为了“东软医疗自主发展并实现上市”构建的股权结构。
就这一点而言,与通用技术集团的资本合作,无论是对东软医疗、还是对东软集团,都是一种更明智的动作。
翻看第三方数据平台企查查可以看到,自正式成立以来,东软医疗共引入三轮融资。自2014年首轮引入外部投资,不仅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带来了行业内宝贵资源和经验。
在资本的加持下,东软医疗在技术研发、市场扩张、品牌推广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渐崭露头角,陆续推出国内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第一台DR等里程碑式创新成果,研制出中国首台512层超高端CT、业界首创双能3.0T磁共振、全球首款无轨悬吊双中心七轴血管机等赶超国际先进水准的产品,成为国内高端医疗装备行业翘楚。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从宏观环境的演进趋势来看,2024年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会变得愈发理智,这时候,做好产品、服务能力的有力传递,往往才会吸引资本机构的信任,赢得破局或是拉大优势的机会。
但必须要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资本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也是最聪敏的,无论是放在什么时代背景之下,能够赢得资本的信任,永远是对长期主义者的一种褒奖。
去摘高枝之果
东软医疗先后引入的几轮融资,尽管每个轮次之间的时间距离并不算短,但足以证明,这家医疗设备企业即便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都能吸引到资本的注意。
毕竟,站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能够瞄准未来规划自身发展战略,通过锻造产品、服务能力来夯实自己的竞争壁垒的企业,恐怕并不多见。
就市场需求变迁来看,基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近年来,国人健康意识日益浓烈,健康消费也日益增长,人们对于使用先进医疗手段、科学康养方式的需求异常迫切,整体大医疗健康产业拥有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局势的剧变,高精尖的医疗器械“卡脖子”的风险逐渐增大,而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零部件、关键设备等构件的自主研发,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展开原始创新、前沿探索研究。
“根创新”才能引出淙淙“活水”。
今年5月,东软医疗自主研发的光子计数CT技术成功获取首幅人体图像,相较于传统的积分型CT,光子计数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辐射剂量,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加清晰、准确的诊断依据,这也是医学影像领域一次革命性的跃迁。
为了摘得高枝之果,东软医疗不断将战略版图向全球化推进,另一方面通过数智化技术,将AI等嵌入到医疗相关的全域工作环节之中,从医技科室拓展到临床科室乃至科研教学场景,实现了从设备端到应用端的全栈智能。
对于AI技术不断渗透至医疗各细分领域这一趋势,刘积仁也在不久前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上对媒体表示——
医疗和AI的结合离不开具体的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有智慧,更不能谈AI医疗落地,因此AI领域的技术发展需要消费者电子病历和档案、病例的影像等数据作为支撑,这也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可见,只有着眼“远方的风”,夯实底蕴、创造机会,企业才有可能通往未来,帮助生态内外一起去摘“高枝之果”。
沃土之上的生态繁茂
过去数十年来,纵观市场中的每一起投资或是合作,背后都有着主导者的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战略意图。同样地,在东软医疗获得通用技术集团战投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东软集团对于生态协同的一些理解。
于生态的角度而言,东软医疗本就是集团大健康联盟生态体系内经营能力最为出色的一个业务板块。这个时代,任何一切洞察其实都是环环相扣的,所以这次战投,造就的并不是一笔你来我往的买卖,而是东软医疗、通用技术集团、东软集团三方对于未来预期的共识。
鉴于东软医疗和东软集团的特殊性,国内暂未有哪家同属性企业可以作为类比,这里我们暂且用上述提到的“谷歌健康”,用于一种参考。
事实上,早在数年前,谷歌在发力医疗业务的时候,同样也考虑到了生态协同所能创造出来的巨大价值。
诸如进行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将搜索、云服务、设备等软硬件团队整合到一起;再如在2019年,选择与连锁医院集团Ascension建立合作,启动“南丁格尔计划”,根据一些公开资料,该项目涉及来自2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000万份患者记录的详细信息。
这样看,谷歌的一些布局和生态逻辑,其实与东软多少有些不谋而合。但谷歌医疗最终没有实现预期中的结果,很大问题在于,医疗行业壁垒高筑,临床流程和技术过程的复杂性,对于非医疗专业领域的人士来说,其实门槛相当之高。
加之,大医疗行业在创业的中前期,大多都要面临难以回避的经营亏损,这种无形但强大的压力,也会成为纯科技企业创造力的窒息点。这些都是造成谷歌健康分分合合分分的一些现实因素。
回到东软医疗和东软集团身上,在大医疗健康领域,东软集团不仅布局医疗设备,其旗下还拥有云医院、医疗卫生信息化、健康与医疗教育、大健康生态、医疗大数据与智能、医疗物联网等各类产品及服务。
仅就医保这一细分领域,东软集团目前已与30个省合作、服务200个省市(含省直)医保行业客户、7亿参保人群,8000万参保单位,服务44万医药服务机构,在IDC《中国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市场份额》排名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以数智、赋医道,一部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自东软医疗发出轰鸣。更进一步,对于东软集团来说,以医疗为样本,这片繁茂的生态密林,有望在“客户-数据-服务-管理”的协同之下,迸发出更多的商业机会。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2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