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诺和《西行漫记》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怎么说都不为过。
正是他第一次向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在遥远的中国陕北,有这样一群意志坚定、志向高远的中国共产党人,颠覆了国民党反动派长期以来的抹黑。
连著名的白求恩医生,都是通过这本书才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后来他给朋友写信说:“要问我为什么去中国?请看一下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读完这本书后,你们肯定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西行漫记》持肯定态度,比如另一位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就认为这本书写得很不好,里面的很多观点都是不正确的,还专门在报纸上写文章批评《西行漫记》。
但是,可不要以为这位汉斯·希伯是一个反面人物,恰恰相反,他其实和斯诺、白求恩等人一样,都是值得中国人永远尊敬和纪念的伟大的人。
汉斯·希伯1897年出生于波兰,后来在德国加入了德国共产党,还去过苏联,见过列宁和斯大林。
1925年,汉斯·希伯以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向西方介绍中国的革命情况,还与国际友人史沫特莱、马海德等人一起组织了“国际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
七七事变后,汉斯·希伯没有离开中国,而是加入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战斗中,采访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很多高级将领,不遗余力地向外界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
可惜在1941年11月29日,汉斯·希伯在山东参加抗战活动时,在大青山突围中不幸牺牲,年仅44岁。
后来,汉斯·希伯的骨灰就安葬在山东临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坟墓高达9.4米,非常壮观,坟墓前还树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雕像,一只手拿着钢笔,一只手拿着笔记本。
在1938年春天,汉斯·希伯去了一趟延安,见到了毛主席,两人相谈甚欢。
但是,对汉斯·希伯批评斯诺的《西行漫记》一事,毛主席却没有同意,说:“这本书是外国人报道中国人民的最成功的著作之一,斯诺不是一个共产党人,当然不能要求他的观点都是无产阶级的。他把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史,特别是十年的斗争史,介绍给了世界。国民党和外国反动派一致辱骂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是匪,只有斯诺到了陕北,比较真实地报道了我们的斗争情况,这不是中国人报道的,而是通过外国人报道出去的,在国际上发生了极大的影响,你为什么还要批评他呢?”
最后,毛主席还委婉地批评汉斯·希伯说:“你是共产党人,你个人写的东西,绝不可能起到斯诺那样大的作用。”
后来,汉斯·希伯感慨地说:“毛主席站得高,看得远,从国际统一战线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从这件事上,也体现出了唯物主义者的广阔胸怀,这对我教育很大。”
确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毛主席的统战思想,并不要求别人和自己站在同一个立场上,而是要尽量联合各个派别的人,大家求同存异,合作发展。
这个思想,不光体现在抗战时期,也体现在建国后的外交方面,后来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在毛主席的思想上发展出来的,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求同存异”。
对于斯诺的这个贡献,毛主席是记了一辈子的,建国后还多次邀请他到中国访问,甚至带着他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给予了他外国元首一般的待遇。
1972年1月,当毛主席得知斯诺患上了癌症,立即让周总理帮斯诺安排最好的医生救治。
当时,斯诺正在瑞士,周总理就亲自挑选了一支医疗队,远赴瑞士,为斯诺治疗。
可惜,斯诺的病症已经到了晚期,没能救过来,在1972年2月15日不幸病逝,享年67岁。
当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流着泪说:“算起来,他才67岁啊,还能做好多事呢!”
斯诺在临终前留下遗嘱,希望能把自己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中国,毛主席就让周总理亲自安排这件事。
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斯诺的骨灰被安葬在了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墓碑上刻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
(参考资料:《西行漫记》《北京日报》《毛泽东与外国首脑及记者会谈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1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