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雄师百万,兵临长江。而国民党军数十万之众,亦沿江摆开,固守以待,妄图凭借长江天险,同人民解放军决一死战。
中国历史上,百万大军沿江对峙的局面,又一次出现了。
渡江战役
任何历史现象,都非无因之果。1949年的大军对峙,是国共双方军队大战三年,军事力量的对比逆转所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己的战略大构想的必然。那么,中国共产党兵临长江的这一战略构想,始于何时呢?
这,还要从陈毅老总的两首诗说起。
时光倒流,1947年底。
11月,陈毅离开华东野战军,到河北平山向中央工委汇报工作。之后,接到通知,要他去中央参加十二月会议。当他辗转到达中央所在地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时,会议已经闭幕三天了,但许多重大问题还在会后继续研究。
陈毅夫妇
毛泽东叫陈毅看会议记录,请他参加讨论准备夺取全国胜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期间,毛泽东指出:根据我们作战一年半的经验,如果从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时算起,我们作成5年,建设500万解放军,歼敌750万人,就可以说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从根本上被我们打倒了。
据陈毅后来说,他当时曾经问过毛主席:“能够说我们已经接近全国胜利了吗?”
毛主席坚定地说:“我们确是胜利在望了。”
毛主席
陈毅了解了这一切之后,心潮激荡,慷慨赋诗:
小住杨沟一月长,评衡左右费思量。
弯弓盘马故不发,只缘擒贼要擒王。
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
五年胜利今可卜,稳定长江遣粟郎。
诗中的最后一句,透露了当时中央军委的一项战略意图,就是根据中央把战争继续引向国民党深远后方的战略方针,准备在解放战争第三年度的适当时候,派遣粟裕率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由宜昌、沙市之间横渡长江,向江南跃进,在国民党的心腹地区实行新的战略展开。这样,可以威逼南京、上海,同时调动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一部分主力南下,拖散敌人,以便创造我军在中原大量歼敌的战机,加速革命形势的发展。
粟裕
根据上述战略意图,粟裕率华野一兵团于1948年二三月间进行整训,待整训完备,即行渡江。刘邓大军则转出大别山,并统一指挥华野在中原地区的作战部队,以掩护华野一兵团进行渡江准备。
谋事在人。革命形势的发展,快得出人意料。解放军在各战场的战略攻势,节节胜利展开。国民党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已绽开裂痕。对此,粟裕考虑了一个多月,提出了新的建议。中央军委权衡利弊,决定华野一兵团暂缓渡江,继续参加中原逐鹿。
淮海大战正酣。毛泽东的战略目光,再一次转向了长江。当黄维兵团被歼灭过半时,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一份通知给淮海战役总前委,指示说:淮海战役结束后,华野、中野休整两个月,作好渡江所需的物资准备和政治动员,以一两个月的时间,歼灭江淮之间的敌人,控制长汇北岸。五六月间,最后完成渡江准备工作,随时听命出击。
黄维
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全歼以后,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举行了总前委第一次五人会议。他们认真讨论了未来的渡江作战问题,形成了总前委的意见,并向中央作了汇报。整个渡江作战的基本方针,很快就确定下来。
12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中,满怀信心地向全国、向全世界宣告: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便全面展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1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