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元利化学集团兴安盟元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工建设生物基新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40亿元,将充分利用玉米、玉米芯和秸秆等为原料生产淀粉、生物基丁二酸等生物基新材料,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以此实现生物制造在生产原料、制造工艺、产品性质等方面的重大革新。
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投资计划约12亿元,全面达产后可年消化玉米80万吨,年生产60万吨生物基新材料,年产值达58亿元。
生物发酵法优势突出
丁二酸又称琥珀酸,是一种重要的二元羧酸,在医药、食品、合成塑料、生物可降解塑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1,4-丁二醇(BDO)、γ-丁内酯(GBL)、四氢呋喃(THF),以及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多种大宗化学品的合成,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场景,丁二酸的市场规模预计以8.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将超过2亿美元。
丁二酸主要有电解法、顺酐加氢法和生物发酵法三种工艺,目前国内以电解法和顺酐加氢法为主。其中,电解法生产工艺,存在规模小、产能低的特点,还存在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顺酐加氢法相对成熟且原料顺酐供给充足,目前产能仍占据60%以上;生物发酵法是利用微生物菌种以农作物玉米、糖蜜等或直接以糖为基本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工艺流程分为制糖工段、发酵工段、过滤除菌工段、离子交换工段、浓缩工段、丁二酸结晶工段,可同时联产丁二酸二钠产品。
丁二酸产业链一览 来源:石化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
生物发酵法作为后起之秀,优势非常明显,是近几年发展的热点方向。一是主要原料为玉米,价格低廉,可再生;二是发酵过程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绿色环保;三是生产过程能耗等成本显著低于化学法和电化学法,初步测算至少有近2000元的优势。生物发酵法丁二酸工艺的大规划量产,有望推动产业链产品的降本和应用渗透。 巴斯夫等在内的多家公司建成了多条生物基丁二酸生产线。2023年7月,瑞丰高材透露,全资子公司瑞丰生物的生物发酵法丁二酸的中试已取得良好成果。
生物基丁二酸工艺原料是可再生资源玉米等农作物,可以完全替代目前以石油为原料的电解法和顺酐法工艺,经多年开发,现应用领域已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六大领域:一是用于生产谷氨酸钠、丁二酸钠、食品保鲜、调味品、香料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原料;二是作为可降解塑料PBS、PBST、PBSA合成的必需原料;三是用于生产丁二酰亚胺、尼龙54等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原料;四是用于生产衣物生物纤维材料的主要原料;五是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产品的辅助原料;六是用于生产聚氨酯、聚醚等聚酯产品的辅助原料。
国内规划总产能逾百万吨
在全球范围内,化石基丁二酸产量占比仍较大。在海外市场中,规模化生产生物基丁二酸的企业主要有美国BioAmber、德国Succinity GmbH、荷兰Reverdia、帝斯曼等。
国外生物基丁二酸厂家
我国丁二酸生产企业大多数也是以石油基丁二酸生产为主,生物基丁二酸企业数量少,产能规模占比小。国内南京工业大学和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已经工业化应用的有中国石化扬子石化公司、山东兰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飞扬化工等企业。
在投产规划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规划生物基丁二酸产能有:华恒生物5万吨/年、辽宁金发10万吨/年、山东兰典5万吨/年、山东国安新材料20万吨/年、久泰集团20万吨/年、 聚维元创5万吨/年、安徽银创生物1000吨/年,此外还有扬子石化、态创等也有相关规划,总产能预计超过100万吨/年。
从市场容量来看,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丁二酸市场规模将达到1.1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9%。国内市场可降解塑料潜在市场规模超过300万吨,其中用于生产PBS的丁二酸需求量将达180多万吨,而丁二酸产能只有十几万吨,市场空间巨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10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