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道出自己软禁张学良的原因,宋美龄得知潸然泪下,透露出哪些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无奈?
九一八事变后,大片国土沦陷,全国人民渴望团结抗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对红军进行清剿,使得全国民众的抗日情绪高涨。
这种背景下,张学良及其率领的东北军陷入既要应对红军的压力,又要满足全国民众的期望,陷入两难境地。
张学良多次向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请求,都被蒋介石拒绝,他和杨虎城感到除发动武装政变以外,已别无他法。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扣押蒋介石及国民党重要军政官员,并发表《对时局通电》,提出八项主张,力主国家走向抗日之路,推动国内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
不久,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与张学良、杨虎城及周恩来等延安方面的代表共同坐在谈判桌前。
周恩来代表延安提出六条核心主张,每一条都旨在推动国家的和平与统一,共同抵御外侮。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谈判,蒋介石最终接受部分条件。
令人遗憾的是,张学良不顾众人的劝阻,决定亲自陪同蒋介石返回南京。
前往南京之前,张学良得到宋美龄的保证,相信他会安全返回西安。尽管张学良的下属们持反对意见,但他本人并未过分担忧,对宋美龄的承诺深信不疑。
遗憾的是,回到南京后的蒋介石背信弃义,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迫害,导致两人被软禁多年,最终杀害杨虎城。蒋介石背信弃义,为了私怨,不惜让妻子陷入不义的境地。
张学良的囚禁生涯由此开启,宋美龄与被软禁的张学良之间始终保持着书信的交流,宋美龄多次表达对张学良的歉意,坦言自己和蒋介石对他有负于情。
最初,张学良被拘留在宋子文公馆,期间他的活动并未受到约束,不久自由被彻底剥夺,生活条件也急剧恶化。
1938年,张学良和杨虎城一同被监禁在修文县的阳明洞,一关就是漫长的三年。此后多年,张学良的监禁地多次更改,直到最后被监禁在台湾。
张学良知道蒋介石是睚眦必报之人,预料自己会受到蒋介石的报复,万万没想到,报复是无休止的软禁。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的身体缠绵病榻、虚弱不堪,或许感应生命的流逝,勉强坐起身来,与蒋经国进行一场深谈。
蒋介石再次提及张学良,反复叮嘱蒋经国:“不可放虎归山”。
在蒋介石看来,张学良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若释放他,对蒋经国有一定威胁,因此他“决不能放”。
宋美龄得知此事,心中五味杂陈,泪水夺眶而出,深知丈夫对张学良的怨恨,猜忌和敌意,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都未消解。
蒋经国遵从蒋介石的意愿,成为政权继承人后并未赦免张学良,继续维持对他的软禁。
直到1988年1月,蒋经国的离世,李登辉上台,张学良终于获得自由之身。
此时张学良已经87岁高龄,距离他被困已经过去整整54年,不久便离开台湾,前往美国定居,直到病逝。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0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