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人驾驶汽车在武汉运行一事,网上众说纷纭,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趋利避害地剖析这个事情,我不得不亲自下场。
首先,我要说的是无人驾驶是一种新技术,是一种未来必然会出现的技术,大家不应该抵制这种技术的出现。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也不管这种无人驾驶技术会抢了多少人饭碗,让多少出租车司机下岗,它始终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原因很简单,即便我们中国的企业不发展这种技术,国外的企业也会发展这种技术。
一旦在这个技术上我们中国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那么以后无驾驶界中的“特斯拉”就是外国人掌控的人,到时候我们仰望外国公司持有的“无人驾驶技术车辆”就如同现在仰望特斯拉一样。
由此,我们中国人不能因为出租车司机与网约车司机失业而抵制无人驾驶汽车上路。
因为只要我们中国企业的无人驾驶技术技术上领先国外企业一步,那么未来全世界所有大小城市马路上跑的无人驾车辆都将会是我们中国企业生产。
大家想一下,要是我们中国企业生产的无人驾驶车辆占据全世界所有城市,那么这将给我们中国带来多少外贸出口?这将会给我们带来多少GDP贡献?这将会给我们中国创造多少个工作岗位?
可以说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能否成功,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不能因为出租车司机与网约车司机叫苦连天就抵制这种技术。
当前,在无人驾驶技术上,我们中国与美国在相互竞争,假如我们抵制我们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就相当于在变相资助美国。
一旦让美国在这种技术上领先我们中国,那么未来全世界各大城市中奔跑的无人驾驶车辆就是美国的,这相当于给美国送去了一块大蛋糕,让美国重新满血复活。
在这里我奉劝国家理性地看待无人驾驶汽车上路,不能因为它暂时影响了我们一部分人的生存和生活就抵制它。
毕竟,未来美国成为这个技术的霸主之后,他们的无人驾驶车辆迟早也会进入我们中国,到时候我们中国的出租车司机与网约车司机同样会下岗。
其次,由于当前的AI技术还没有超越人类的意识,无人驾驶技术还存在严重的缺陷,中国的城市不应该立刻就全面对无人驾驶汽车开放。
不管当前的AI技术有多牛逼,也不管无人驾驶技术对中国的未来多重要,它暂时还不能满大街去跑。
不管是AI技术还是无人驾驶技术都依赖数据来训练,虽然这些数据都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但是被用作训练的数据始终不是最新的数据。
要知道所有数据都是具有时效性的,一旦用于训练AI或者无人驾驶的数据失去时效性,那么一旦AI或者无人驾驶技术使用到这些失去时效性的数据,就必然会出现一些可能有害的事情。
在无人驾驶车辆的实际运行中,我们也看到了无人驾驶车辆并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突发的事情。
网络上就流传一个无人驾驶车辆被一个垃圾袋挡住了去路的视频,那辆车是不是真的被垃圾袋挡住去路我不知道,反正最后是一个大爷出手把垃圾袋捡走。
假如那辆无人驾驶车辆真的是被一个垃圾袋挡住了去路,那么在一条双行车道上来要是刚好有两辆无人驾驶车辆并排行驶,而恰好一阵大风把两个垃圾袋分别吹在它行使的前方停了下来,那么它们很容易就会把整条马路给堵死。
后果就是让原本的拥堵的城市出现大面积堵车,让广大车主白白地浪费时间。
要是有人恰好在上班途中,因此事迟到而被罚款,又或者是急救车或者消防车都被堵在车流中,那么就会给我们人民的生命与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从网上流传的一些视频来看,无人驾驶车辆除了无法“通过”垃圾袋之外,在很多交通行为上也有不少笨拙的行为。
比如,我看到一辆无人驾驶车辆因为马路突然变窄后只能停在原地不停的打灯,无法在源源不断的车辆中找到机会变道前行。
试问,如果这辆车上刚好有一位生病患者赶着去医院,这时候在马路中间无人驾驶车辆打开车门让乘客下车与不打开车门让乘客下,都对生病乘客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除此以上这些例子之外,还有不少的例子,这些例子无一不在说明无人驾驶车辆的正常运作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特殊环境的。
换句话说无人驾驶车辆目前适合在数据正常的道路上行驶,在遇到数据不正常的道路时就需要人工进行干预。
从理论上讲,如果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做到人工干预及时的话,那么它是可以在任何路况下行驶的。但显然,当前无人驾驶车辆在武汉的测试中他们的人工干预还没有做到百分百及时。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在欢迎无人驾驶车辆进入城市的同时,也应该持谨慎的态度,不能一下子就把整个城市的道路都对无人驾驶车辆开放,尤其是一些儿童与老人比较多的道路。
要知道,中国还很多老人是不知道交通法的,哪怕红绿灯就在他们前面10米的地方,他们也懒得去走斑马线,所以别指望他们会等红绿灯。
儿童就更不用说的,有时候大人都拉不住,你越喊他就他越往马路上跑。
面对这些情况,要是有人驾驶的话,司机看到的话会及时做出刹车动作。要是换成无人驾驶车辆,一旦行驶速度太快,我无法确定当无人驾驶系统检测到情况后能不能刹得住车。
交通要以人为本,就算对方法不遵守交通规则,闯了红灯,你能刹住车的话还是得把车刹住,不能因为对方闯红等了你就撞他。
本文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两点:
一是,我们不能排斥无人驾驶技术,对于中国企业研发的无价驾驶技术,我们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大力支持。
二是,由于无人驾驶技术还没有完成成熟,因此我们还不能放开所有的街道让无人驾驶技术任意驰聘,我们应该走逐渐循环的路线。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03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