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五年(1866年)10月初,河狄回民军反复攻打十余次方才攻占的巩昌府城(今甘肃陇西)又被清总兵傅先宗率部夺回。
在河州北面,回民军统帅马占鳌多次派兵进攻巴暖营、马营,曾经挫败道员赵必达部清军,凿通了往平番(今永登)及河西的道路。随后他又夺取了平番西南百余里处的牛站堡,对巩固河狄回民军根据地有重要意义。文献记载,牛站堡位置险峻,居高临下,由何得彪率乡勇在此据守,对河州地区威胁颇大。为了攻占这一要隘,马占鳌亲率万余回军精锐,携带火炮十多尊,于同治五年(1866年)5月25日发动进攻,何得彪率练勇拼命反击,战斗十分艰苦。激战中,马占鳌的左眼被流弹击伤,只好暂时退兵。6月,他率军从牛站堡东北面的官水沟匍匐前进,再利用夜色掩护挖掘地道运进炸药将堡寨轰开,守堡的数百乡兵全被炸死,何得彪仅以身免,趁乱连滚带爬侥幸逃生。
同治四年(1865年)7月,河州回军围攻洮州(今甘肃临潭)着逊堡、水磨川,得手后大开杀戒,斩杀土司杨绣春、贡生杨登明及400藏兵。接着洮州回民马芳、丁万选率回众劫持该州文武官员及关防、印信,控制了洮州新旧二城。土司官杨元集结千余藏军,多次攻打占据州城的回民军,均未能成功。
洮州城内有以杀牛宰羊和练习武艺为业的“十三回民兄弟”。他们在当地清军回族都司丁永安的支持下,于11月间聚众造反,击杀洮岷副将冯光明和洮州都司雷兴隆等清军将领,河州回军之一部分长期活动于洮州、岷州(今岷县 )一带,与“十三回民兄弟”的队伍相互配合、相互呼应,推动和支持了洮、岷两地回民武装的发展。
同治六年(1867年)9月,河狄回军主力2000余众忽然向兰州进发,先后攻打阿干镇、果园乡、侯家峪等地,兰州一日数惊。护陕甘总督穆图善率骑兵前往阻抗,半道上遭遇回军伏击,狼狈退回兰州后,紧急调总兵彭文林率部至兰州以加强防御。回军乘势攻占玉泉山、龙尾山,旋即又攻打广武门,部分死士用钩绳攀援而上,被守城清军乱枪击退。由于回军仅有2000余人,兵力不足,便从兰州城外撤回河狄。
从同治七年(1868年)2月始,穆图善征调各路清军和乡团武装向狄道发起猛烈进攻,总兵傅先宗、王得胜为前锋,从东面发起直接攻击;都司范铭率部与团练武装协同由渭源官堡进击;穆图善亲率督标营从金县进发,三路夹攻狄道。傅先宗、王得胜所部10营进抵狄道东二十里铺,突遭回民军的有力阻击,士卒死伤惨重,王得胜身负重伤。傅先宗收拾溃卒,据险苦守。
马占鳌
3月,提督黄金山7个营、梅开泰8个营、副都统善保山8营、提督李奉清10个营及兰州知府舒之翰、都司范铭等各率所部数营,集结于二十里铺,分别由平川及南北二山节节推进,回军虽浴血奋战,无奈寡不敌众,余部遂弃城而逃,狄道城于4月初失陷。
收复狄道后,清军诸部分别进攻三甲集、康家崖、胭脂川等回军据点,在回军的激烈抵抗下,均失利。就在双方对峙时,马占鳌、马永瑞等回军首领忽然来到穆图善大营外求见,“恳请一律受抚”。穆图善与左右商议时认为:“近日太子寺以东与我军营垒相近贼之帐房日见周密”,可想其人多势众,凭武力是很难彻底攻取的,“不得不暂示羁縻”。他表面上同意收抚回军,但并没有和马占鳌等达成“抚议”。双方从5月间相持到10月,清军再次发动进攻。回军则避开清军主力。分头进攻碾伯、平戎驿、平番、古浪、巩昌、渭源、通渭,兵锋甚至深入到陇南、西和、徽县、成县等地,清军顾此失彼,饱受牵制,迫使穆图善无法集中兵力向河州发起大举进攻了。
河狄回族、东乡族暴动军从同治三年(1864年)到同治九年(1870年)的7年时间里,转战四方,牢牢地掌控着河州,向北拓展到平番、皋兰;向东发展至巩昌、安定;向南进取到洮州、岷州。清代文献记载:河狄回众“不特为兰州之患,并为全省之忧”,足见其对清廷统治的威胁之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0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