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至6月,中共七大终于在延安顺利召开。
如今看来,这只是一次会议而已,哪怕它的意义非常重大。但了解到台前幕后鲜为人知的一些事后,就觉得它有多艰难了。
比如,从700多名代表到延安的时间顺序来看,这场会议至少准备了六七年。又如,一些代表对选举结果有意见,毛泽东却极力平衡,他正确评价王稼祥,关心王明的得票数,就是例子。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
一、正确评价王稼祥
依照之前的规定,大会要选出45名中央委员。然而,王稼祥因为票数未过半,没有当选。
毛主席知道后,开始四处走动,有意让王稼祥成为候补委员第一候选人。
对此,许多人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王稼祥走过错误路线,不应当被选上去。
毛主席不以为然,对他们说:“王稼祥同志是有功劳的,他提过正确意见,对遵义会议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传达的共产国际意见也是正确的……”
受到毛主席的影响,王稼祥成功当选,虽然不排第一,只排第二,但终究还是成了33位候补委员之一。
毛主席不仅关心王稼祥,也关心张闻天、王明、秦宪邦等人的得票数。
投票结束后,毛主席没有离开。他来到数票的地方,亲自等待结果。
当时没有计算器,计票员要一票一票数,一个号一个号报数,都记下来,最后才统一记数。
毛主席来时,一些同志的票已经出来了,但王明等人的票还没有出来。他就问:“洛甫(张闻天)、王明、秦宪邦他们的票数出来了没有?”
计票员说:“还没有,还在统计,洛甫同志估计会当选,其他两人很难说。”
毛主席沉默了,过了一会才说:“最好都能选上!”
一些人好奇,除了张闻天外,其他两人能选上确实很悬,毛主席为何希望他们能选上呢?
二、毛主席的用意
毛主席不再说话,默默等着结果。
票数出来了,毛主席关心的两人,虽排在倒数第一和第二,但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毛主席长舒一口气,整理一下衣装,高兴地离开计票现场。
毛主席为何如此关心两人的得票呢?他之前说的一些话,能解释他这样做的用意。
毛主席曾不止一次说:“这一次会议,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无论一些同志过去怎么样,都不能推倒,只要改正错误就好了,要把他们团结起来……”
足以见得,毛主席是想让所有同志都团结起来,不要因为过去的一些事而产生间隙和不良结果。
只不过,由于整风运动等的影响,一些同事对毛主席所关心之人早就产生了固定看法,要想让他们改变,还真的有些难。
红军从建立到长征,又从长征结束到抗战,党和军队每一天都迎接着挑战。这个过程中,可谓是一次大洗牌,优秀的同志脱颖而出,正确的路线被执行,而其他东西都被摒弃。
毛主席所关心之人,正是属于后者的情况。他们给党和军队带来了太多经验和教训,而且都非常印象深刻,任谁都会产生看法。
在这些看法的影响下,一些人是不可能投他们的票、让他们当选中央委员的。
这个看起来像是好事,毛主席却隐隐担心。他觉得,七大就应该团结所有同志,以期共同完成革命目标。
因此,他才到计票现场,亲自等待投票结果。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一些人还是听了毛主席的话,暂时放下成见,投了一些他们不愿意投的票,从而让毛主席所关心之人当选。
那么,毛主席为何如此迫切党内实现团结呢?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和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巨大转变,抗日战争接近末期,党即将迎来新的挑战,党内要团结一致,才能克服新的困难和挑战。
后来的事实表明,毛主席是正确的。
结语
一些人说,毛主席关心一些人的票数,甚至为了他们去做一些人的工作,是宽宏大量的表现。
其实,这只说到了一个点,并没有说到核心。经过多年的历练,毛主席已经完成了蜕变,成了实质意义上的领袖。
作为领袖,他思考的问题自然与普通人不一样,要顾及方方面面,也要顾及将来。将来到底怎么样呢?很显然,他是看得非常清楚的。
为了将来,他必须要放下过去的一些事,将一些人团结起来,这样才能为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0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