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芬战争中, 苏军仅用3辆T-26, 全歼芬兰唯一的一次坦克集群冲锋

陶慕剑地球观察2024-07-16 23:51:21  129

1939年冬季爆发的苏芬战争,苏联红军损失十分惨重,仅坦克损失就达到了3000多辆。但是由于芬军坦克很少,所以双方坦克间的战斗非常罕见。

有趣的是,面对芬军步兵表现非常拉跨的苏军坦克,面对芬军坦克却如“神兵天降”,仅靠三辆T-26就将芬军仅有的一次坦克集群冲锋干翻了。

苏芬战争中的苏联和芬兰坦克

1939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后,苏军试图凭借绝对优势兵力一举击垮芬兰军队。战争初期,苏军就投入了40万兵力和2500多辆坦克,战争后期更是增加到100万兵力和7000多辆坦克,对面的芬兰军队最多时也只有35万军队和几十辆坦克。

然而,苏军却犯下了“冬季强行出兵”的大忌。芬兰军队借助严寒的气候和复杂的森林湖泊地形,以曼纳海姆防线为核心,将运动战和“原木战术”灵活结合起来,多次给予苏军以歼灭性打击。不仅如此,芬军步兵更是巧妙使用反坦克枪、反坦克炮和“莫洛托夫鸡尾酒”,在森林雪地中对鲁莽冲锋的苏军坦克造成巨大损失。

在四个多月的战斗中,苏军坦克因各种原因损失的数量竟达到了3000多辆,要知道德军在1940年对法国发动“闪击战”投入的坦克总数也不过如此。当然,除了被反坦克武器击毁外,苏军大约2000辆坦克是由于故障被丢弃在前线,这也暴露了苏军对机械装备保障不力的严重缺陷。

总得来说,苏联坦克部队在1939年底-1940年初的苏芬战争中表现非常拉垮,尤其在面对装备简陋的芬军步兵时,完全丢尽了“装甲部队”的颜面。尽管如此,苏联坦克在战争中却有两次与芬军坦克发生了遭遇战,表现截然相反。

当时,苏军坦克主力为T-26轻型坦克、BT系列快速坦克、T-28中型坦克、T-37A和T-38两栖坦克,并且还投入了少量试验坦克,例如KV坦克的原型车。相比之下,芬兰军队坦克很少,只有大约26辆英制维克斯6吨坦克,32辆更落后的法国FT-17轻型坦克,以及几辆派不上用场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

需要指出的是,T-26正是苏联从英国引进维克斯6吨坦克发展而来的,不过T-26普遍配备了45毫米坦克炮,维克斯6吨坦克只有B型配备47毫米坦克炮,A型则只有两个机枪炮塔。芬兰在战争爆发后,紧急将这些维克斯6吨坦克改装了博福斯1936年型37毫米坦克炮,勉强能对抗苏军的T-26坦克。

但是,芬兰坦克部队在苏芬战争中的表现,按照芬兰和西方的说法就是“一场灾难”。

芬兰唯一投入战斗的第4坦克连

当时,芬军全部坦克都被编入一个装甲营,共辖有五个坦克连。其中,第1连和第2连装备老旧的FT-17轻型坦克,多数都被埋入地里充当固定炮台,在苏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时,这些跑不掉的FT-17坦克不是被击毁就是被俘虏。

芬军装甲营的第3连和第5连,实际上是训练部队,装备的虽然是比较“新”的维克斯6吨坦克,但是战备情况不佳。芬军真正拥有战斗力的坦克部队,实际只有一个坦克第4连,拥有大约16辆维克斯6吨坦克。

苏芬战争仅有的两次坦克战,实际上发生在战争快结束的2月底,挨打的都是倒霉的芬军第4坦克连。

第一场战斗发生在1940年2月26日,被称为洪卡涅米坦克战。当时,苏军在铁木辛哥元帅指挥下改变打法,集中45万兵力和2000多辆坦克,以三倍兵力的优势,对卡累利阿地区的15万芬军发动猛攻,迅速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为了迟滞苏军的突破,一直部署在后方的芬军第4坦克被紧急调往卡累利阿前线,该连的指挥官是I·昆纳斯上尉。

2月25日夜间,芬军第4坦克连接到命令,以该连主力配合芬军第23步兵师,向洪卡涅米(现在被俄罗斯称为列别杰夫卡)火车站发起反击。此时,这座火车站已经被苏军第123步兵师占领,并得到了第35轻型坦克旅第112坦克营的支援。

26日凌晨,芬军第4坦克连趁着夜色,连续行军30公里抵达了进攻出发地。然而,这场夜间行军却造成很大损失,先后有5辆坦克因为天气和道路恶劣,导致发动机故障抛锚。最后,芬军只有8辆坦克投入进攻,分配给三个步兵连用于支援步兵作战,但在进攻途中,又有两辆坦克故障失去行动能力,最后只有6辆维克斯坦克参加了交战。

洪卡涅米坦克战

这次反击战,是苏芬战争中芬军组织的唯一一次坦克集群进攻,也是唯一的坦克、步兵、炮兵协同作战,但这场协同从一开始就乱成了一锅粥。突击部队与炮兵的通讯发生重大失误,芬军两个炮兵营进行火力准备时,竟然将炮弹打到了步兵和坦克队列中,造成了30多人死伤。

在这种情况下,芬军坦克和步兵勉强推进了200米,就遭到苏军猛烈火力阻击,主力被迫停止了前进。配合步兵的6辆维克斯坦克,全部遭到苏军炮火集中打击,按照芬兰的说法,第4坦克连遭到了“T-28中型坦克和大量反坦克炮的阻击”,其实苏军根本没有T-28坦克在场。

芬兰人宣称,第4坦克连的一名排长米科拉中尉指挥的坦克最为英勇,前进了约500米才被击毁,“几乎突入苏军防线”,并宣称击毁两辆苏军坦克。最后,芬军全部六辆维克斯坦克都被击毁。只有一辆坦克因为前进距离不远,被击毁炮塔后困在了一条沟里,被芬军勉强拉了回去,其他5辆坦克的残骸都被丢在了战场上,坦克乘员伤亡大半。

虽然遭到惨败,芬军仍然大言不惭宣称“第4坦克连被迫丢弃全部坦克前,至少击毁5辆苏军坦克”。然而事实上,苏军没有损失一辆坦克,而且人员伤亡也非常轻微。

参战的苏军坦克部队,是第35坦克旅第112坦克营的三辆T-26轻型坦克,当时正执行侦察任务而部署在前方。据其中一辆T-26坦克的车长阿尔希波夫中尉回忆,这次坦克战的发生是非常突然的。

当天凌晨,苏军这三辆T-26坦克正在森林中停车警戒时,突然听到了坦克的轰鸣声。当T-26车长探出头时,发现对面驶来的坦克与T-26非常相似——因为T-26的设计起源就是“维克斯”坦克。但是,T-26坦克车长很快发现这些不是苏军坦克,不仅没有苏军的标志,而且坦克的炮管也有很大区别,芬军坦克的炮管“又短又小”。

阿尔希波夫中尉还回忆道,芬军的进攻部署存在重大失误。当时,苏军坦克和步兵在占领洪卡涅米火车站后,还从火车站前出了1500米设立了阵地。芬军完全没有发现这一点,而是将火车站当成了冲锋的目标,结果半路遭到苏军迎头痛击时猝不及防。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负责侦察和参加战斗的三辆T-26坦克,车长正好是苏军第112坦克营的三个中尉连长。这三人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再加上T-26坦克拥有火炮口径优势,因此对上数量两倍于自己的芬军坦克,仍然游刃有余,在苏军步兵配合下将对方打得溃不成军。

在T-26坦克的火炮点名下,芬军坦克接连起火燃烧,芬军坦克兵纷纷逃出坦克,有人被当场打死,有人则成为了俘虏。苏军坦克没有一辆受伤,坦克兵也只有一人受伤——阿尔希波夫中尉在探头侦察时,被芬军坦克机枪子弹打出的碎片擦伤了头部。

当然,苏军也夸大了自己的战果,宣称当场击毁了14辆芬军坦克(实际上是6辆),除了维克斯坦克之外,还宣称击毁了几辆雷诺FT-17轻型坦克(至今有争议)。

芬军坦克的表现为何如此差劲?

事后,苏联将其中三辆缴获的维克斯坦克拉回了国内。两辆缴获坦克送到了列宁格勒博物馆进行展览,一辆缴获坦克(编号R-668)送到了莫斯科博物馆,后来还在库宾卡坦克试验场进行了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成为列宁格勒博物馆藏品的两辆维克斯坦克,在1942年德军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被修理后重新投入了战场。

芬军第4坦克连在洪卡涅米遭到惨败后,将故障抛锚的几辆维克斯坦克修好,其中两辆坦克在2月29日投入了佩罗火车站的争夺战。这场战斗中,这两辆维克斯坦克也都被苏军坦克击毁。

这次,芬军的识别再次出现错误,声称两辆维克斯坦克是“被BT-7坦克击毁”的。事实上,苏军这次投入的反而是T-28中型坦克,来自于第20重型坦克旅第91坦克营。面对T-28坦克的76毫米炮,芬军的维克斯坦克更加不是对手了。

佩罗火车站战斗,芬军坦克参加的第二次战斗,也是最后一战。两场坦克交战,都以芬军唯一能出动的坦克部队——第4坦克连的惨败告终。十几天后,芬兰就在1940年3月13日被迫签署停战协议,割让大片领土给苏联,宣告了苏芬战争的结束。

苏芬战争中,芬军步兵表现相当精彩,可是芬军坦克为什么表现得这么差劲呢?其中,这也说明了芬军并不是什么“战争神话”——苏联、德国、美国等国坦克部队曾经暴露的一些问题,例如步坦炮协同不利、坦克手缺乏经验、维修保障能力跟不上等等,芬兰同样不能避免。

相反,苏芬战争中的苏军部队也不是传说中的那种“昏庸无能”,洪卡涅米的战斗部署就有不少亮点,包括专门挑选坦克连长担当“坦克尖兵”、部队前出部署、步坦协同得力等等。这也说明,苏军也能够很快吸取战争经验和教训,迅速弥补自己的不足。(作者:陶慕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0096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