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感受到AI威力的人已经出现了。
最近,武汉的无人驾驶萝卜快跑正式上线,瞬间让无数出租车司机破防,有人“碰瓷”AI,也有人疯狂抵制。
“毕竟AI不用还房贷,但人类要。”
与无人驾驶陷入水深火热不同,同样是AI,这家公司却被打工人捧成了香饽饽,一边倒的叫好。
很难想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APP,上线才几个月居然连服务器都崩了,原因是访问量激增。
你更难想象,在一个讨论AI的论坛上,原本是专家大佬关起门的交流,嘉宾却得到了堪比明星演唱会的待遇,现场观众人山人海,比演唱会还热闹。
达成这些成就的,就是最近爆火的AI公司月之暗面,被视为是“中国版Chat GPT”最有力的挑战者之一。
创始人杨植麟更是一夜之间成了被众人respect的明星,有媒体报道,“一个i人,被一群e人围住了”。
你更难想象,这个AI黑马的老板竟然是93年,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还有点腼腆。
用一年吸引腾讯美团大佬送钱,怎么是这个广东90后?
最不务正业的玩家:
是AI大神,也是摇滚歌手
很多人想不到,作为AI公司创始人,杨植麟现实中的反差感却是拉满。
他的前半生,就像很多从小拿到爽文男主剧本的创业天才一样,关键词只有一个:开挂。
他是广东汕头人,高考理科667的高分进入清华大学,作为广东省汕头市高考理科状元,也是当年汕头市唯一一个考入清华的学生。
连国航都主动邀请杨植麟及其父母,开学时免费乘坐国航的飞机去北京,为杨植麟办理了国航知音会员卡,还在机场送给他一份飞机模型礼物。
考上大学,杨植麟也没闲着,大二时转专业进入计算机系,师从清华教授、IEEE Fellow唐杰,然后一路升级打怪去美国读博士,跟着的也是业内大佬,苹果公司AI负责人和Google AI智能首席科学家。
读过博的人都知道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地狱级难度,杨植麟却还是照样开挂,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分别在国际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了3项科学研究……
当时,杨植麟意气风发地说:“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时代,因为我怀揣梦想,做最好的事情,让数据改变世界。”
如果事情发展到这里,也许就是个励志又普通的学术天才故事。然而杨植麟与大部分天才不同的是,他还有个反差感巨大的B面:歌手。
高中时期喜欢练习打鼓,参加学校乐队,在清华也没闲着,你以为的学霸是整天泡在实验室,而他却积极参加清华大学学生会文艺部、学生节演出,还与清华大学同学联手创办了校园摇滚乐队Splay,担任鼓手和词曲作者……
一张颇有年代感的旧照
很多人更想不到,他唱歌也很有一套,在清华大学校园歌手大赛原创决赛中直接晋级前三名。
摇滚,是杨植麟极为钟爱的音乐类型,大学期间,他就组建了校园摇滚乐队,并创作了一首歌,“做了一个创业成功一夜暴富的白日梦”。
但现实证明,“创业成功一夜暴富”并不是白日梦。
不满足于只为别人打工,虽然此前有盘古NLP模型和悟道大模型开发的经历,杨植麟还是更想自己创业,“你可能只有自己创建一家公司才能真正意义上去实现这个目标。”
于是,2023年3月,30岁的杨植麟开始创业,当时恰逢英国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发布专辑《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月之暗面)》50周年,杨植麟非常喜欢这张专辑,于是给新公司取名为:月之暗面。
没想到刚创业就被资本排队送钱。资本有多看好呢?杨植麟刚搭建好初始团队,什么产品都没推出,就获得了20亿天使轮投资。
王兴创办的美团龙珠基金,只跟杨植麟三次接触,就确定领投了月之暗面的A1轮融资。
一年后,月之暗面更是成为同时让阿里、腾讯、美团都参与送钱的公司,估值高达近200亿,而公司成立还不到1年。
朱啸虎的说法,或许代表了很多投资人的想法:
中国的基础大模型公司基本都没戏,他一家都不会投,但是他就是看好杨植麟这个人。
连马斯克都在卷,
怎么是中国小公司先爆红了?
现实证明,这些大佬并没有看错人。
2024年3月18日,Kimi智能助手启动200万字无损上下文内测,3天后,Kimi一度冲进App Store免费版应用第5名,当天甚至超越微信的排名。
像kimi这样突然爆火在互联网的例子不是没有。
2022年末,OpenAI公司带着ChatGPT横空出世,一个会说人话、懂人性甚至无所不知的AI应用在全球形成现象级冲击,成为所有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连对AI最不感兴趣的人都听说过它的存在。
看到人们对其的追捧,一夜之间,成百上千个大模型遍地开花,国内外大厂嗅到前景,更是纷纷下场。阿里云正式发布通义千问2.5,模型性能全面赶超GPT-4 Turbo;字节跳动发布包括多模态大模型在内的豆包大模型家族……
连马斯克也从之前的观望,变成鸡血入场自己干。他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打开源GroK-1,在推理和上下文理解能力上发力。
大家都对OpenAI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有业内人形容,“大模型之争,不亚于一场国力之争”。
谁都没想到,在如此多大佬、大厂都在带头卷的情况下,率先跑出的竟然是个刚创业一年的小公司。
杨植麟的月之暗面,凭啥就杀出来了?还要跟他两个战略级决定有关。
第一个决定,是只做接地气的产品。
AI大模型先用在普通人身上,还是公司身上?关于这个问题,AI玩家一直争论不休。
腾讯、阿里等大厂更喜欢面向企业客户,毕竟企业客户钱多,需求也更广。
而坚持以普通人为目标用户的,就是月之暗面、OpenAI为代表的另一阵营,杨植麟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只看好To C(面向消费者)。
现实证明,面向个人的AI应用未必赚钱能力更强,但一定更容易爆火。
就像2月5日,月之暗面在其官微宣布Moonshot AI开放平台启动公测,还推出了浏览器插件,因为使用门槛低,很多人都去尝鲜,Kimi智能助手的访问量一度达到305万,仅次于百度文心一言和阿里的通义千问。
最火的时候,月之暗面还刷屏了很多城市的地铁站大屏,这放在过去,谁能想到一个大模型公司还能像个饮料快消企业一样投广告?
第二个决定,是只做好一个长板。
跟市面上普遍追求“面面俱到”的大模型不一样,Kimi有个相当长的“长板”——专攻长文本处理能力。
这个能力又有一个直观的形容:打工人摸鱼神器。
Kimi,全球首个支持输入20万汉字,也是最长的上下文输入,对很多打工人的痛点一招到位。
因为过去大模型受限于“读取能力”,一旦遇到很长的信息,用户只能截取片段发过去,得到的回答也是片段式,不准确也浪费时间。
但有了kimi以后,再复杂的信息也能一键丢过去,更不用说多篇财报生成市场分析、超长的法务合同,以及快速梳理多篇文章或多个网页的关键信息,解决很多打工人的难题。
而且kimi还干翻了很多浏览器的痛点。过去的搜索引擎搜索广告弹窗一大堆,但Kimi搜索却没广告无套路,更关键的是还免费!
有人更是给出超高评价:“有了kimi,基本可以不用搜索引擎了。”
而杨植麟之所以专攻长文本,不仅是拿捏打工人痛点,是因为他深知,要想从国内一众AI大模型公司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打破这个行业在产品上大同小异、技术上同质化的刻板印象。
现实证明这个思路相当正确,月之暗面甚至还在二级市场形成Kimi概念股板块,连资本市场都跟着沸腾,可见其影响力之巨。
200亿后,
杨植麟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那么问题来了,有了200亿估值,就稳了吗?
对于一个新茶饮黑马,或者泛娱乐公司,200亿的估值或许足够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对于一个AI公司,远远不够。
AI行业最大的标签就是烧钱,尤其是新兴产业,眼下没有来自用户源源不断的现金回报,只有靠资本输血才能继续“孤独”地研发。
所以除了月之暗面,其他AI也都在被资本送钱,智谱AI在今年3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超过100亿;AI初创公司MiniMax也进行新一轮大规模融资,阿里巴巴为核心领投方,估值已超25亿美元。
对于杨植麟来说,拿到200亿估值,只是人生更难副本的开始。
第一,需要找到血条更厚的“防火墙”。
kimi爆火后遇到的第一个坎,就是长板不再唯一。
毕竟它推出长文本功能第二天,阿里的通义千问就免费开放了1000万字的处理功能,360AI也宣布内测500万的长文本处理功能。
很多国外公司也开始研究,并且开始尝试开源,OpenAI最近更是开始研发新项目“草莓”,要让AI进入下一个level:像人类一样理解世界。
kimi的长板已经不再是唯一,如今AI竞赛来到更多新赛点,kimi离外国同行依然有不少差距,杨植麟显然需要为自己的产品优势建立更牢固的护城河,不过话说回来,虽然kimi的长文本功能并非独家,但不得不说,它却是唯一吃到最大流量红利的玩家。
第二,资本送钱总有“天花板”。
AI是众所周知的烧钱,在这方面,财大气粗的大厂可谓先赢在了起跑线。
向外,有技术更领先的国际巨头;向内,有烧钱和资源更猛的大厂紧逼,创业公司尽管不缺资本送钱,但资本的耐心注定有限。长远来看,想活下去的救命稻草只有一个:垂直创新。
大模型的关键依然是产品和技术,不要盯着大厂已经服务既有场景和既有用户,而是要去找新的需求和用户,甚至探索培养出用户的付费习惯,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
月之暗面当然也没有闲着,将长文本技术称为大模型“登月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继续研发新项目。
毕竟从过去的长文本优势来看,月之暗面能成功,靠的就是就是不盲目跟风,脚踏实地解决算法与工程,接下来,就是在算力、存储、带宽等技术层面继续做极致。
杨植麟曾坦言:“有点像开车在路上,前面有延绵的雪山,但你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你在一步一步往前走。”
资源不同,起跑线或许不平等,但在时间面前,努力永远是最公平的。
AI容易盛产泡沫,只有把头先低下的人往往走得更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95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