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 神通甘罗: 这有何难? 最后甘罗12岁官拜丞相

司空知山海2024-07-11 16:20:07  86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神童现象,可谓古已有之。

曹冲五岁称象,机智过人;蔡文姬六岁辨琴,无师自通;骆宾王七岁作《咏鹅》,才华横溢。

而十二岁便官拜丞相的甘罗,更是先秦时期少有的、成名经历载于典籍的神童。

传奇故事

历史上有关甘罗的民间野史和传说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甘罗智辩救祖父”的故事。

甘罗的祖父甘茂官居高位,是秦国的左丞相。

一次,他因坦率直言,阻止秦昭襄王大兴土木,触怒了秦王。

秦王当下并没有斥责,可背地里却一直想要找机会责罚甘茂。

不久后,秦王就将甘茂召进宫中,道:

“听闻吃公鸡下的蛋,可长生不老。寡人限你三日内寻来公鸡蛋。”

甘茂心知肚明,这是因为自己直言进谏得罪了秦王,所以他借题发挥,刻意刁难。

接下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甘茂心中烦闷,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的甘罗还不到十岁,见祖父回到家中就唉声叹气,满面愁容,便上前询问:

“大父可是有心事?”

甘罗早慧,自幼聪颖,因此甘茂也不瞒他,将前因后果如实相告。

不料甘罗听了,却自信满满地说道:

“大父且安心,我自有办法!”

三日后,甘罗代替祖父上朝,他跟随着百官,从容不迫地走进了宫殿。

秦王见状,便问道:

“三日期限已到,你祖父何在?难道是没有找到公鸡蛋,不敢来上朝了?”

面对秦王的有意刁难,甘罗不卑不亢回答道:

“启禀大王,祖父正在家里生孩子呢,所以我来替他上朝了。”

秦王一听,顿时皱起了眉头,怒道:

“大胆!黄口小儿,胡言乱语!男子如何能生孩子?”

甘罗立刻反问道:

“大王既说公鸡可以下蛋,那么男子为何不能生孩子呢?”

秦王被甘罗的机智逗乐,笑道:

“小小顽童,倒有相才!”

除此之外,“甘罗击掌解难题”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

话说甘罗五岁那年,随祖父甘茂前往演兵场,观看兵士操练。

恰逢当日秦王也在场,他见兵士集结,武器堆积,便突发奇想问道:

“谁能仅用拍十掌的时间,分辨出场上到底是兵士多还是兵器多?”

此问一出,众臣面面相觑,心中暗忖:

这样庞大的数目,莫说十掌,就算耗半日也未必能数清。

然而此时,甘罗却不疾不徐,迈步上前,稚嫩的声音响彻阅兵台:

“我可以做到。”

秦王惊讶,半信半疑:

“你确有此能?”

甘罗自信地点点头:

“不用十掌,只需三掌,便知兵士与武器孰多孰少。”

秦王打量着眼前孩童,笑道:

“军中无戏言,你真有把握?”

甘罗毅然应道:

“若不成,任由大王处置。”

甘罗随即登台,模仿将军的模样下令:

“我击第一掌,每位兵士速取一件兵器;第二掌,持兵器者迅速到我面前集合,空手的则原地不动。违令者严惩!”

兵士们齐声应诺,两掌之后,武器堆旁尚有几人空手站立。

甘罗心中已有答案,再击一掌,道:

“大王,已查清,兵士多,武器少!”

一时间,全场惊叹,秦王更是对甘罗赞不绝口。

野史杜撰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民间流传甚广。

但实际上,有关甘罗的故事,几乎所有都是出自野史传说,或是后世的话本小说杜撰。

为什么可以如此肯定呢?这就要说一说时间线了。

正史上并没有明确记录甘罗的生卒年份,但在《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

“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这一年,是公元前244年,秦王政三年,秦始皇嬴政十五岁。

也就是说,甘罗只比嬴政小三岁,出生于公元前256年。

民间流传的有关甘罗早慧的故事,基本都发生在这段时间。

从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44年,这段时间,甘茂在何处呢?

甘茂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

早年,他在名师史举门下学百家之说,学问深厚。

得益于张仪与樗里疾的举荐,甘茂得以在秦惠文王时期崭露头角,屡建功勋。

周赧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12年,他辅佐左庶长魏章,成功夺取汉中要地,为秦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秦武王即位后,甘茂受命平定蜀地,战功赫赫,遂被封为左丞相,权倾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风云突变。

向寿与公孙奭二人嫉妒其才,屡进谗言,甘茂渐失君心。

在攻打魏国蒲阪之际,他预感到危机四伏,毅然决然弃秦投齐,于齐国再度受到重用,被封为上卿。

公元前305年,甘茂又代表齐国出使楚国。

最终他也未能返秦,客死魏国。

因此从时间线来看,就算甘罗真在秦昭襄王面前有出众表现,也与甘茂无关。

因为彼时的甘茂早已离开了秦国,只有家人在秦国生活。

所以在后世的流传中,这些故事也被不断地修改重编,以对应有明确记载的时间线。

比如,将故事中的祖父甘茂改为父亲,或是将秦昭襄王改为庄襄王……

然而在史籍记载中,连甘罗父亲的名字都没有提到过,更不要说记录下这样的故事了。

那么这是否说明,神童甘罗的故事是假的,是后人杜撰的呢?

恰恰相反,甘罗是先秦时期少有的,可于史籍中考证其真实存在与成名经历的神童。

年少有为

《史记》载,甘罗十二岁时,就投入文信侯吕不韦麾下,成为了他的家臣

彼时,燕赵两国剑拔弩张,秦王窥见良机,欲结盟燕国,共谋赵土。

秦国派遣刚成君蔡泽赴燕,担任丞相。

蔡泽在燕国待了三年,很得燕王的信任,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

为了表示诚意,燕王甚至派遣了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

秦国这边,也计划派大臣张唐去燕国接替蔡泽的位置。

然而这一日,吕不韦归府时却面色阴沉。

甘罗近前问询:

“丞相何事烦忧?”

吕不韦一脸愁容:

“我打算派张唐去燕国做丞相,但他找借口不肯去。”

张唐曾率领大军攻打赵国,夺取了大片土地。

赵王对其恨之入骨,曾承诺若有人能将张唐的首级献上,便赐予百里之地。

张唐心理清楚,前往燕国的路途,必将经过赵国的领土。

踏入赵国,无疑是羊入虎口,随时可能遭遇不测。

因此,即便面对君命,张唐亦是坚决推辞。

甘罗闻言,笑道:

“这算什么大事,丞相,不如让我去试试说服他?”

吕不韦的火气还没消,听到甘罗这么说,便斥责道:

“我亲自上门请他都不答应,你又能怎么样?”

甘罗不为所动,坚持道:

“丞相,我听说项橐只有七岁,孔子就以师礼相待。我现在十二岁了,丞相为什么不给我一次机会呢?如果我失败了,任凭您怎么责罚,我都毫无怨言。”

吕不韦见他眼神坚定,自信满满,心中暗暗称赞。

细一想,觉得甘罗的话也有道理,便同意让他试试。

甘罗径至张唐府邸,张唐听说是吕不韦的家臣来访,连忙出来迎接。

当他看到来者竟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孩时,心中不免有些轻视,随意问道:

“你来这里有什么事情?”

甘罗见张唐态度傲慢,故意说道:

“特来吊唁将军!”

张唐闻言,勃然大怒:

“胡说八道!我又没死,你来吊什么丧?”

甘罗笑问:

“将军自度,您与武安君相比,谁的功勋更为卓著呢?”

张唐不假思索地答道:

“武安君战功彪炳,曾力挫楚军,其威名远播燕赵,我哪里比得上他?”

甘罗又问:

“那在您看来,昔日的应侯范睢,与如今的文信侯吕不韦,谁的权柄更盛?”

张唐直言道:

“应侯虽贤,但文信侯的权势显然更盛。”

甘罗轻轻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

“将军既知文信侯权倾朝野,为何还要拒绝前往燕国呢?昔日武安君阻应侯伐赵,最终被赐死。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赴燕,这是极大的信任与看重。将军不应,恐祸不远矣!”

张唐听罢,不禁对甘罗肃然起敬,同时,一股寒意自脊背升起。

他沉吟片刻,郑重地对甘罗说:

“感谢你的直言,我差点铸成大错。请转告吕丞相,我愿意接受燕国之行。”

随后他急忙吩咐家人,准备行装,决心尽快启程。

十二拜相

说服张唐后,甘罗主动向吕不韦请求,希望亲自前往赵国,为张唐赴任铺平道路。

鉴于甘罗先前的出色表现,吕不韦对他的能力深信不疑,随即向秦王举荐,允许甘罗作为使者出使赵国。

赵襄王得知秦国将派遣使者前来,心中忐忑不安,生怕秦燕联手威胁赵国安全。

得知秦使即将抵达,赵王亲自率领百官出城迎接。

却不料使者是位少年,赵王心中不免有些轻蔑之意。

“贵使今年多大?”

甘罗恭敬答道:

“回大王,小臣十二岁。”

赵王听罢,不禁失笑:

“莫非秦国无可用之人,竟遣一孩童出使?”

甘罗镇定自若地回道:

“我国用人唯才是举,才高者担重任,才浅者任轻职。秦王认为此次出使赵国不过是小事一桩,故特派小臣前来。”

赵王细细打量眼前的少年,见他不卑不亢,气宇轩昂,不禁对甘罗刮目相看。

第二天,正式会谈开始,赵王直截了当地问道:

“秦王派您前来,所为何事?”

甘罗从容不迫地回答:

“大王是否已知晓燕太子丹在秦国为质之事?”

“确有听闻。”

甘罗接着问:

“秦国派遣张唐至燕国担任丞相,大王可有所耳闻?”

赵王点了点头,心中却是一阵焦虑。

甘罗见状,趁热打铁:

“那大王怎么还不着急呢?秦燕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赵国岂不是非常危险吗?”

赵王的担忧被甘罗一语道破,沉思片刻后,他急切地问道:

“既然如此,可有破解秦燕联盟之策?望先生赐教!”

甘罗胸有成竹,缓缓道来:

“依我看,大王不妨将河间五城赠予秦国。我再上书秦王,断绝秦燕之间的关系。失去强秦庇护的燕国,不堪一击。届时大王出兵伐燕,还愁夺不来更多的城池和土地吗?”

甘罗一席话,令赵王豁然开朗。

依照甘罗的建议,赵王将河间五城献于秦国。

作为交换,秦国遣返了燕太子丹,并与燕国断绝了关系。

赵国得此良机,迅速出兵,一举攻占燕国三十六城,又将其中十一城赠予秦国。

甘罗凭借其智慧和口才,使燕、赵两国两国兵戎相见,而秦国则坐收渔翁之利。

当他凯旋归秦向秦王复命之时,秦王大悦,对甘罗赞誉有加。

秦王不禁设宴款待,还将原来甘茂的所有田地房产都赐还给了他,更是封他为上卿。

围绕甘罗的诸多传奇,多为后世的传说杜撰,唯有“十二拜相”一事记于史册。

然而,“甘罗十二岁官拜丞相”的说法,其实也是后人的一种误解。

《史记》清晰记载,甘罗获得的并非丞相之职,而是被封为上卿。

在战国时代,上卿是一种尊贵的爵位,而至于其实际权力大小,全赖君主的信赖与委任。

百里奚是上卿,秦穆公对其“倾国相托”;

甘罗也是上卿,却更像是荣誉性质。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在封爵之后,甘罗的后续事迹鲜有记载。

那甘罗拜相一说又从何而来呢?

在古代,由于教育普及程度有限,广大民众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戏曲。

明代孟称舜的传奇剧本《娇红记》,其中就有“十二甘罗已相秦,我今二十尚逡巡”之语。

川剧《绣襦记》,由明代徐霖撰所作,也有“甘罗十二为丞相”的台词。

《史记》中有言:

“甘罗年十二,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

在古代,古籍并无标点符号,读者需自行判断划分。

这些戏词,显然是误将此句断为“甘罗年十二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了。

而甘罗十二拜相的说法,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甘罗在民间故事中的形象,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少年英雄的浪漫化想象。

但不论如何,甘罗是中国历史上年少有为的典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甘苏.试析《史记》“甘茂有孙曰甘罗”之误[J].兰台世界,2011(22):24-25.

[2]黄懿瑄,王小坡.小小少年, 大大谋略[J].奇妙博物馆,2019(06):40-43.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8216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