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某央企旗下公募基金实施限薪举措已经启动。退薪设置了一定的标准,要求自2022年起,超出标准后的部分薪酬需要退回。个人以为,在公募基金行业迎来大变革的背景下,公募基金限薪有其必要性。
事实上,步入2024年以来,关于公募基金薪酬的传闻四起。像“基金经理年薪封顶120万元”、“公募基金经理300万元年薪以上的须全部退回”等消息不时冲击着市场的眼球。从目前来看,传闻或许并非是空穴来风。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是伴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而壮大的,目前其规模已突破30万亿大关,公募基金公司已超过百家。可以说,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另一面镜子。与1998年刚诞生时相比,其规模与影响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公募行业的发展,也催生出多方面的问题。一是作为证券投资基金,本应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实践者与执行者,但某些公募基金却频频玩起短线操作,其年换手率甚至比散户还高。由于公募基金手握巨资,其频繁进出市场,不仅容易引发股价剧烈波动,也会放大市场的投资风险。
二是在公募基金的持有人中,中小投资者往往会占据一定的比例。因此,维护持有人的利益,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责无旁贷。基于此,公募基金应该扮演的是中小投资者“利益代言人”的角色。但是,在众多上市公司重大事项中,即使是损害股市投资者利益、损害公募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公募基金往往也会集体失声或失语。而且,由于持有巨额股份,本应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重大作用,结果成为旁观者的居多,这同样是值得商榷的。
三是公募基金行业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提取模式广受诟病。在基金行业诞生初期,公募基金实行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提取模式,其实是有利于基金行业发展的。客观上,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与这一管理费提取模式是密不可分的。但很显然,在公募行业诞生26年后的今天,再实行这一模式,已不合时宜。
四是基民亏损,基金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基金从业人员领取高薪。这在公募基金行业基本上属于普遍现象,也是市场质疑的焦点。比如某基金公司有着“医药女神”的基金经理,10年累计亏损234亿元,但期间基金公司收取了33亿元的管理费;另一不久前被判刑的某明星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基金曾经一年亏损12亿元,但基金公司收取了3亿多元的管理费。代价理财的基金,持有人亏损,基金公司获利,从业人员拿高薪,天下还真有这等好事。
其实,市场上早就有人呼吁对公募基金从业人员实行限薪。而早在2022年,中基协就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对公募基金公司的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毕竟只是《指引》,基金从业人员特别是基金经理高薪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
个人以为,对公募基金经理限薪值得肯定。毕竟,基金经理普遍高薪的现象并不合理,特别是在持有人亏损的情形下更是如此。个人建议,不仅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要与业绩挂钩,基金经理的薪酬也应与业绩挂钩。比如可将基金经理的薪酬分为两部分,其中50%为固定薪酬,50%为浮动薪酬。浮动薪酬与业绩挂钩,且按年度结算。净值同比增长的,浮动部分全部发放;净值同比下滑的,根据下滑的程度按比例发放。如果下滑幅度达到20%甚至更高的,则不发放浮动薪酬。
采取上述举措,既能对基金经理实现限薪,也能倒逼基金经理提升决策能力与投资水平。无论是对于基金经理个人、基金持有人,还是对于基金公司,甚至是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等,都将是大有裨益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8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