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洗脑无数人、统治KTV的“动画角色歌”, 为何突然沦为了时代的眼泪?

旭皇说游戏2024-07-12 23:37:25  54

夜間瀨玻璃丨文

前段时间BB姬报道了,《鬼灭之刃》新一季「柱训练篇」完结,「无限城篇」将被改编成三部剧场版的新闻。

当时就有不少朋友留言吐槽,说《鬼灭之刃》这几年真的是越来越水。

自动画第一季在日本爆火,剧场版创下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的收视纪录之后,虽然「游郭篇」的发挥还算可圈可点,但随后的「锻刀村篇」则是尽显疲态。

原作漫画原本不长的篇章,被动画制作组拉长到整整一个季度,代价就是除了高规格的电焊对冲之外,人物塑造始终差一点味道。

在这个基础上,UFO又宣布将漫画本身只有10话的「柱训练篇」再一次拉长,变成完整8集动画。大伙真绷不住了,痛骂如此改编不如回头去做鸽了不知道多久的《原神》。

现在「柱训练篇」完结,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好部分。

不好的地方是UFO真的嗯拖了8集,除开最后一集之外,都没有很强的电焊光污染来过眼瘾;而好的地方是,为了填充剧情的空白,UFO原创了被原作中一笔带过的诸多训练,这些原创内容的质量意外地不错,也进一步补写了各位“柱”的人设,所以在很多原作粉看来,「柱训练篇」远远算不上差。

大抵是这些改编的内容,确实有一部分深入了粉丝的内心。

秉持着角色形象完整,如果有一首角色曲来搭配就再好不过的想法,有粉丝在日推上调侃,说在和家人聊天时畅想所有柱会合在一起,出一张角色歌专辑。随后就被家里人泼了一盆冷水:“角色歌这种文化已经灭绝了。现在已经是令和了。”

这条调侃的推文无意间在国内外爆火,短短几天就有了近千万的浏览。而回复大多都是和我一样后知后觉的爱好者,我们好像确实很久听有人做角色歌专辑,没有听过角色歌了。

角色歌是什么?

角色歌是个比较有年代感的东西。原教旨地描述是动画出品方,以角色名义发行的单曲,直白一点就是动画角色的声优,来负责演唱专门为角色定制的歌。

说到角色歌,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前几年最火的《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这动画早些年在视频平台屠杀,大伙应该或多或少都混过眼熟。

今天不聊动画,所以也就不展开和大家细说《路人女主》的剧情了,单说角色曲。

动画第一季在几个特殊集数都塞了不同的ED曲,分别是在动画中饰演加藤惠的声优安野世乃希演唱的《M?》,饰演英梨梨的声优大西沙织演唱的《Blooming Lily》,以及饰演霞之丘诗羽的声优演唱的《饒舌スキャンダラス》。

这三首特殊ED,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曲目。

三首歌都结合了作品中的角色设定,暗语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最重要的还通过原生声优为其献声。我当时还是英梨梨厨,所以英梨梨的角色曲翻来覆去听了好些遍。

从上面这三首曲子的特征出发,应该能比较直接地联想到日推上所说的“角色歌专辑”,也能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想要这样的专辑。

至于为什么在令和已经要不到这样的角色歌,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角色歌的发源开始一点一点捋。

早年日本一直都有启用动画声优,来演唱插曲的的故事,但真正意义上以角色名义发布的单曲,则是1986年,高桥留美子原作的动画《相聚一刻》。

这动画也可以说是不少人的启蒙作。其中的插曲「预感」,在表计中正是动画角色音无响子负责演唱。当然懂得都懂,其背后还是角色声优岛本须美在发力,只是为了加深角色的塑造,选择让声优不参与的表现形式。

有了《相聚一刻》这个先河之后,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效仿角色歌的这种变现形式,用角色名义,发行歌曲,专辑的方式也越来越普遍。

在大伙常聊的少女乐队中,出自《孤独摇滚!》的结束乐队,本质上和角色歌相似,不同的是一边角色出演,一边是角色组建的乐队出演。

结束乐队这种在角色歌里其实算少的,早几年角色歌数量最夸张的还是《网球王子》。

虽然剧情离谱,动画也不怎么给力,但是《网球王子》的热度在那段时间其实一直居高不下,各种新角色轮番推出,角色歌也一拥而上,最后《网王》一度塞了近千首角色歌。

林林总总角色歌中最有名的归属《物语系列》,已经做到了歌比动画有名的程度。直到今天花泽香菜献声的,千石抚子角色歌《恋爱循环》依然是卡拉OK里,最为经典的几首。

因为角色歌的特别属性,所以涉及恋爱,党争的动画也一般会有角色歌的标配。早几年真的很多,什么《俺妹》《伪恋》在对应角色的关键回都会把特质的角色歌放出来,让角色厨们泪目一把。

当然需要推广角色的也不仅仅是恋爱,党争动画,一些偏向萌系日常的FBI动画,比如《点兔(请问你今天要来点兔子吗?)》《三颗星(三颗星的奇妙冒险)》,也会打出角色歌这张牌,效果也还算不错。

所以,角色歌为什么绝迹了呢?

早年知乎那边有过一个口癖——“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事实上令和之后,角色歌文化并没有绝迹,只是它的影响范围被进一步收窄。

如今的角色歌,虽然在动画中已然不剩多少,但是在Galgame那边依然还是一种经典搭配。

古时候“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而在现在提到Gal,立刻会想到柚子社,立刻会开始原地Ciallo~(∠?ω< )⌒☆……

看近几年柚子社的作品也能发现,每条攻略线的最后,不同的女主角角色歌ED结尾,才是Galgame的精髓。

那些贯穿剧情前后,展现角色属性的角色歌,和末尾各种玩法的CG,都是能坚持柚子社作品的最好嘉奖。

但回到日本动画这个圈子里,又没办法否认如今角色歌已经有了日薄西山的感觉。究其原因,我想很多时候,都是不同群体对角色歌这一概念分化导致的。

其中比较重要,不得不提的就是《偶像大师》,或者说是由《偶像大师》为原点的偶像动画。

跨次元的企划,加上偶像的特殊身份,导致角色和声优本身其实并没有多少分离,自然也就谈不上“角色署名”这种关键,但又没那么重要的小细节。

除此之外,偶像会有多首单曲,这些曲目也会有完全不同的区分,它们的重点并非像角色歌一样,是诠释角色本身,而是更多作为偶像活动的一种存在,所以偶像动画的歌曲,鲜有人会说是“角色曲”。

偶像企划林立造成的分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概念偏移来源于如今泛滥的短视频,以及份额飞速增长的二次元游戏。

先说二次元游戏吧,手上玩过几款的应该都会注意到,在如今国内市场越来越卷的情况下,每家每户对音乐的重视程度都提了上来。

同时二次元游戏老生常谈的角色付费,宅宅们角色爱的延伸,在这种情况下角色歌其实是个很好的表现形式。

之前,我给大家推荐过《memento mori》的专辑,这是一个日本游戏,主打的就是水墨风插画,以及每人一首歌,算是比较原教旨,能诠释角色歌的游戏。

但为了这些歌曲的呈现,更多人其实也并不会局限于“请原生声优来为角色歌献声”。

《明日方舟》还在新池子开启前的维护时间里,放出对应角色的EP(迷你专辑),这些曲子有的有词,有的没词,全部都不是原生CV献声。这种曲子,虽然是从角色出发,但不会纠结于一些角色歌的限制。

国内从官方到同人,在叫得上名字的游戏里,都有相当数量这样的歌,虽然是角色歌本质出发,但又有所不同,也就有了印象曲,印象歌之类的分化。

而抛开环境的分化,角色歌在日本越来越少,还可能归因为如今动画作品的变现方式多样,动画公司不再需要绷着动画的那几首ED,忽悠观众爆米。

看《网王》的曾经,和现在女性向中火热的《蓝锁(蓝色监狱)》《排球》就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再者曾经火热的党争动画,予以疗愈身心的FBI动画,也都因为审美的变迁,数量越来越少。

需要凸显角色魅力的场合少了,自然角色歌的使用次数也就少了。看《鬼灭之刃》如今在日本闭着眼睛挣钱的现状,它当然没必要去耗费时间精力,在动画之外再做一个角色歌专辑出来。

可是总归还是会遗憾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角色歌其实就是角色本身的一种归纳。它既可以代表属性,也可以代表角色在作品中的经历,当然放大之后它也可以是角色本身

早前在微博看到一个群友的感慨,说原教旨OTAKU的精神核心依然是爱,角色爱、作品爱、属性爱……我想如果这些略有重合,那角色歌是最有可能代表这些爱的作品。

我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首角色歌,是《俺妹》里新垣绫濑唱的《想うコト》

《俺妹》是个标准的党争动画,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这动画的时候还是初中年纪,XP没来得及开化,喜欢的都是普通人留有好感的黑长直,第一眼就喜欢上了绫濑这个角色。

党争动画嘛,成长,青春,混乱,争斗,在小50集动画里,高坂京介和新垣绫濑的感情从来没有多么热情。

但在故事的尾声,高坂京介拒绝绫濑的好意,想用一场熟悉互动结束二人关系的时候,绫濑却选择表达了自己的心意,随即《想うコト》响起。

我没那么懂音乐,没办法对着曲调侃侃而谈,只能说在当时的我看来,这首歌确实和别扭的女孩说不出的搭配。

穿插二人的过往,最后轻声默念属于自己的告白,这种纯粹的角色歌,其实很容易把你带进回忆之中,让你开始没来由地回忆那些还算愉快的过往。

怎么形容呢,像是第一次到海边,第一次捡到海螺,第一次吹响,从空腔中涌出的声音,能让你在十几年,几十年后,依然回想起那片给自己带来美好记忆的沙滩,即使被困在十几平米的合租房里,也依然能感受到砂砾的质感,享受温暖的阳光。

从这个角度,应该就能懂为什么有人在《鬼灭之刃》之后,对没有角色歌这件事怅然若失。

看到那些自己深爱的角色步入战场,知晓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将完成自己的使命,然后随着时代变迁成为作品的福永,最后被人渐渐望去,想回忆起那些记忆,却不再有角色歌这样,可以串联爱的钥匙……

感觉每个阿宅,都会遗憾吧。

-END-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7934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