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联通的提速,将进一步放大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资源禀赋。
近日,第一财经大湾区和长三角频道开通,7月11日,第一财经直播节目《大V流水席》邀请多位专家,共同探讨大湾区和长三角的区域发展新动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已有5年,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经济一体化进程正提速成势。
广东多个都市圈正在突围
“原有发展格局正在被打破,都市圈正在突围。”当谈到大型基础设施对大湾区发展格局能带来哪些影响时,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如是说道。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之际,由佛肇城际、广佛南环、佛莞城际、莞惠城际组成的“大湾区1号线”成为中国“最长地铁”。这条横跨五城的地铁化运营城际线路,被视为大湾区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助推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的融合发展,也为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提供便利。
近日,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为珠江口东西两岸互联互通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而作为首条由广东全额投资建设的高速铁路,梅龙高铁已进入通车倒计时。这条线路将途经广东梅州、河源等市,支撑粤东地区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并助力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贸往来。
多个大型基础设施的开通,是各个“都市圈”寻求加强跨区域协作的写照。广东以“都市圈”为视角规划区域发展已有多年,200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发布,代表着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开启建设。2023年,广东发布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大中小城市发展合力,打造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优势。
长期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格局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彭澎谈及,东岸经济更发达,高端电子产业集聚,跟国际先进产业结合得更为紧密,但土地价格也比较高。相对来说,西岸地价便宜、土地空间更大,与房地产市场结合得更密切,但产业偏传统,多是家电、家具、建材等行业。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东西两岸确实发生了一些联系,但在港车北上和澳车北上实施前,港珠澳大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强调了交通运输能力对城市间经济往来的影响。他以深中通道开通后日均车流远超预期这一情况为例,表示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家庭,人员物资的运输速度将很大程度影响大家跨越珠江东西两岸的意愿。虎门大桥通车能力较弱,企业在投资设厂和产业布局等决策时,走虎门大桥要预留时间,就不愿意跨珠江东西两岸。中山企业不会想去到深圳,深圳企业不愿到中山设厂。
彭澎认为,深中通道虽然开通了,但还没有完全开通。尚未通车的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未来将直接对接深中通道,广州南沙去到中山只需15分钟,去到深圳只需20分钟。这将把广州与深圳、广州与东莞的关系拉得更近。除交通便利程度外,机场、港口的布局亦值得关注。在“你中有我”的模式下,产业结构完全进行了重新布局。基础设施的变化将为广东省产业发展布局带来新格局。
大湾区制度型开放很重要
硬联通带来软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孕育出更多可能性。不同于过往的单向流动,双向流动也发生在港澳两城与大湾区9座内地城市之间。
林江指出,我们国家不缺区域性的城市群,比如长三角城市群在地理面积、城市规模、消费能力等方面有优势。大湾区只是广东9个城市加上港澳两个特区,无论是城市面积还是经济腹地都没有办法跟长三角相提并论。大湾区主打的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型开放,如果这能够在大湾区率先得到实现,那么大湾区就能凸显其对于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林江还强调,香港几乎是大湾区中唯一的国际城市,它对大湾区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哪怕广州、深圳的GDP或进出口贸易总量超过了香港,其实也不能够取代香港在大湾区的地位。香港的重要性并不是体现在它的一些经济指标上面,而是体现在它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助推器这样的角色。
林江分享到,香港的中介作用依然很重要。2019年以前,中国招商引资中70%来自香港,虽不一定都是香港的投资,但很多外资通过香港投资到内地。此外,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地缘政治格局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借助香港这一窗口走出去,通过香港来强化我们跟世界先进企业的往来,在关键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是非常迫切的。如果香港的地位作用削弱了,大湾区的意义也就打了很大折扣。
彭澎在分享中提到,大湾区建设的一个重大意义还是港澳问题,没有港澳就不存在大湾区。其他几个世界级湾区,如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都以城市命名,但粤港澳大湾区不是以城市地名来命名,而是以一个区域来确定名称。大湾区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就是要使港澳更多地融合到我们内地的发展当中来。另外一方面,内地也要支撑港澳的新的发展。
彭澎认为,客观地讲港澳之于内地的地位,比起改革开放前甚至改革开放之初,确实是淡化了。因为我国全方位开放了,不用经过香港就可以跟外界进行联络。此外,现在新加坡崛起这一现实需要承认。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好粤港澳到底怎么展开合作,内地又怎么样支持港澳的发展。
彭澎还认为,对京津冀、长三角、成渝或中部等发展区域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在协同港澳方面具有很大借鉴意义。特别是未来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并与东盟展开合作时,广东依然会是强大的引擎。
当谈到大湾区如何带动港澳地区产业发展时,林江强调,香港和澳门要长期维持繁荣稳定,只有一条路就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但当然同时也要保证两个城市在国际层面上的一定的优势。他以“9+2”产业差异化发展为切入点,表示香港需保持高附加价值的中心城市地位,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需得到夯实。港澳两座城市作为外向型城市的独特魅力需要保持。未来大湾区的发展,不是各个城市各搞各的,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大湾区城市间的协同,甚至考虑大湾区与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的联系,做好差异化发展这样一盘大棋。
林江亦有提到,港澳与内地城市之间仅单边流动是不可持续的。当谈到推动内地居民往返港澳地区带动当地消费时,彭澎呼吁,“9+2”城市间居民往来便利程度需要对等,建言逐步在大湾区内实行内地居民往来港澳地区更便利化的措施。广东居民去港澳地区也还是要办理很多手续,没有那么便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7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