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新加坡,大部分人都会产生出一种大家都同文同种、都是中华儿女的亲切感。
这缘由于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二的华人国家,双方之间因为血脉、文化上有共通的情感。很多人也因而把新加坡华人当做自己人。
但如果问到新加坡华人的真实想法,他们却希望能和祖国保持距离,“新加坡人就是新加坡人。”
新加坡创始人李光耀晚年也坦言道“虽然新加坡是华人国家,但它不会“回归祖国”。
为什么同在东南亚的很多马来西亚华人将中国当做祖国,而新加坡华人却截然相反?
新加坡人的疏离感
很多过去经历过新加坡旅行的人都会发现一种怪象:明明是华人国家,在新加坡里旅游却到处都是英文路标、英文广播,常常因此而晕头转向。
假如想找个新加坡人问路,哪怕找到一个正儿八经的华人长相的小伙,他刚开始也会一本正经的用英语回答你的提问。
这就导致过去很多去过新加坡旅游的人回来后都会抱怨:“下次再也不去新加坡了!去哪玩都不方便,遇到的新加坡人那态度真的太...”
在过去很多年里,很多去过新加坡的人很多都能深深的感觉到“去一个主体人口是华人的国家,却怎么都不方便,甚至很容易遇到不公平对待。”
这些游记在网上广泛传播后就让很多心直口快的网民不高兴了,甚至还有人因而觉得新加坡是“反华国家”。
因为在大家的传统观念中,身为“炎黄子孙”就要团结在一起。大家都讲中国话大家都用汉字,本来就天经地义的是一家人,为什么新加坡要特立独行?
其实新加坡如今的疏离感,并不是从古至今都如此。
作为当年闯南洋的后代,他们也曾也把自己当做祖国的一份子,抗战时期得到的大部分外来募捐例如钱款和衣物药品都是南洋华人所捐。
但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李光耀强制让每个华文学校都必须学习英语,新加坡官方语言也变成英语,思想观念上也以英美文化上为主流。
可以说,新加坡华人如今对我们的疏离感是来源于李光耀的那场改革。李光耀为何要如此?这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风雨飘摇的新加坡局势开始说起。
南洋的孤岛
虽然如今的新加坡已经成为“世界的新加坡”,亚洲唯三的发达国家。其医疗、服务业、高新技术都在全世界位于前列水平。
但现如今的新加坡领导人李显龙却多次在采访中谈到他觉得新加坡其实并没有得到“绝对安全”,如今的新加坡依然如同一座孤岛,风雨飘摇。
李显龙的“孤岛感”很显然是受他父亲李光耀的影响,当年李光耀所领导的新加坡被迫从马来西亚独立,从此一直被阴影所笼罩。
虽然如今把握马来西亚政坛的主体巫族当年其实和中国人到达马来西亚半岛的时间差不多,理论上华人和这些人有相同的“控制权”。
但这些巫族却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和当时的华人产生了强烈的种族冲突,他们并不想和华人分享马来的权力。
最终,为了减少国家中华人的数量,这些巫族将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从马来西亚“扔”了出去,这就是上世纪每个新加坡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记忆。
可以说,当时的新加坡存在着极大的危机:岛内淡水匮乏需要马来西亚输送,粮食不足需要向其他国家进口,人民饱受磨难因而一些势力在蠢蠢欲动...
这就是当时英国人和马来西亚巫族的阴谋:当时的华人是他们独占马来西亚的最大阻碍,将他们隔绝在新加坡这个小岛中自生自灭,这很符合接下来的规划。
在此情此景下,当时的李光耀完全可以跑路离开那个看起来没有前途的新加坡,可他却并没有退缩,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策从而挽救新加坡。
由于当时新加坡是唯一的东南亚华人国家,为了在东南亚这个大环境中表现的不像个异类,李光耀宣布将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改成英语。
为了在周边不怀好意的那些国家中合众纵横,李光耀宣布“新加坡是东南亚的新加坡”“新加坡是新加坡人的新加坡”,从而消除周边国家的敌意。
为了让新加坡能未来加入国际体系下的大分工,李光耀不惜用行政的手段打击国内的华文学校,强迫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加入更多的英语内容...
要知道,现如今的世界上很多小国现如今还能在大国的周边完好的生存并不是天经地义的,走错一步险棋,李光耀所领导下的新加坡就可能灰飞烟灭万劫不复。
并且当时他所面对的问题并不只有和马来西亚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以及新加坡内部的种族问题,还有当时世界的大背景—冷战。
70年代可谓是冷战中的高峰,当时美国在越南经历了大挫败,勃列日涅夫扩兵备战开始“苏攻美守”,整个世界都在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此时的新加坡由于其主体民族的构成造成了当时英美的广泛猜忌。虽然李光耀当时只想“猥琐发育”,但耐不住莫须有的指控。
“当两头大象打架时,小草也会遭殃”这是李光耀在当年面对挤压中无奈说的一句话。
这确实如此,要知道新加坡所在的位置是马六甲海峡的核心,这个位置对于美国来说更像是命脉,到处都是其的武装力量。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从美洲运往亚洲的货轮大部分都要穿过马六甲,每一个合格的政客都不会对新加坡百分百放心。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李光耀如果成功从英美方面证明自己并无威胁,那么新加坡就能存续下去,甚至还能火中取栗发展新加坡的经济。
假如他惹怒了英美,那么这座美丽富裕的华人乌托邦就会从此灭国,这座华人的海上堡垒就从此崩塌,广大的华人只能因此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为何不选择加入苏联阵营?当时的东南亚中越南老挝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活动,在当时并不能算一个坏的选择。
可现实是虽然美军无法在茂密的雨林中战胜,但能轻轻松松的使用炮舰攻克新加坡这个海岛城市。
并且新加坡国土狭小,根本没有足够的游击空间来和美军周旋,这更像是新加坡人的宿命。
李光耀的选择
在李光耀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这位祖籍为广东梅州的男人其实对中华的感情并不比他人少多少。
要知道上世纪的全部华人主体观念就是爱国爱自己的民族,和自己的祖国切割反而在当时是异类,是被多数人所不齿的行为。
但为了新加坡能存活下来,李光耀还是选择了和祖国“划清界限”,公开讲话新加坡不会“回归祖国”。
这表面上看上去像是一种极为叛逆的行为,其实却隐藏了当时华人的心酸:他们渴望“母亲的保护”,但却因为当时局势复杂而只能被迫自己保护自己。
在李光耀讲这段话的年代中,印度尼西亚由于美国的挑拨和对华人财产的贪婪,竟然发动了对华人的冲突。
据统计当时雅加达的华人直接销户了一千多人,即使幸免于难的华人的很多财产也被那些贪婪的强盗全部抢走。
当年在东南亚中,所有华人可谓是人人自危。虽然很多人最终还是选择回到祖国故乡,但更多的人在当地有家有业,如果离开那么祖祖辈辈的基业就功亏一篑。
所以李光耀的这番讲话看起来冷血残酷,其实更像是无奈之举:华人在美国的势力范围中要想生存,要想保卫自己的财产和家业。
只能从此和自己的身份拉开距离,甚至从而分道扬镳,证明自己“对美国没有威胁”。
到底他的选择是理智之举还是伤害了民族感情的错误行为,这要到很多年后这些恩怨情仇都消失云散才能理性回答。
但李光耀还是对自己的祖国做了不少好事的:例如他始终支持两岸统一,亲自牵头让两岸促成“汪辜会谈”,游说当时的对岸的领导人的想法。
面对台湾省的反叛分子的时候,他从来就没有给过他们面子,往往都是拒绝加严厉呵斥,劝他们应该早日回归祖国。
在祖国改开后,他还促进了苏州工业园的建设,将“新加坡经验”基本毫无保留的教授给了自己的祖国。
他的一生,可谓是是非非,功劳和过错都十分明显。但他毕竟是新加坡人民的领袖,确实无愧于人民和国家,这点非常值得肯定。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