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4:中国庞大舰队抵达意大利点燃文艺复兴》的作者孟席斯,显然不是个历史专业的人,因而犯了很多非历史专业的人都能认识到的错误。
在第261页,作者说:“运河最初开掘大概始于2500年前,在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时,隋炀帝役使其臣民将新都洛阳和西安连接起来,从而大大增加了大运河的长度。在20多年的时间里,隋炀帝又将大运向南延伸到杭州。”
在这里,孟席斯教授没有搞清楚隋炀帝的在位时间。隋炀帝在604年登基,于618年被害,在位14年。文中说“在20多年的时间里,隋炀帝……”,显然这是个很低级的错误。另外,大运河之所以长,主要是因为隋炀帝将其从北方的涿郡,联通到南方的杭州。显然,作者也不太清楚这一点。
在第269页上写到:“1434年之后,意大利沿着成为欧洲第一个新兴工业国的方向在前进。”并以“欧洲的第一个新兴工业国”做题目展开新一大段的论述。孟席斯教授的写作很有特点,时常“文不对题”。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本来读者指望作者给出意大利的煤、铁产量情况,然而作者却只是谈自己和老婆怎么在伦巴底吃饱游玩的情形,着实把读者诳了个趔趄。并且,作者在这里又运用了他擅长的“开局即巅峰”的论证方法,将一个15世纪的意大利,说成是“欧洲的第一个新兴工业国”,正如作者曾经说北宋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次工业奇迹”一样,在作者眼里,工业国的标准是什么?是每年生产几吨铁么?——工业国或工业化的标准是什么?首先应当是工业产值超越农业产值,接下来是工业人口超越农业人口。难道意大利在15世纪的时候,国内工业产值就超过农业产值了?不要说中国北宋,更不要提15世纪的意大利,哪怕发生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是在工业革命开始60年以后,即约1839年代,其工业 产值才第一次超越其农业产值。这时候的英国,才有资格说是欧洲“第一个新兴工业国家”。
在第279页,作者说:“罗伯特·坦普乐记录了1264年在皇宫里举办的一场女皇退位宴会。‘在庭院里施放烟火。有一枚叫‘地老鼠’的烟火径直冲到皇太后座位下,使太后大受惊吓。她生气地站起来,拂袖而去。’”1264年,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都不存在作者所说的什么“女皇”!中国只有一个女皇,就是众所周知的武则天。而且,作者在这里又说“女皇退位”,也更是莫名其妙。同时,作者还提到了皇太后,从而使得人们无法猜测作者是否是将女皇与皇太后混淆了。事实上,1264年是中国南宋宋理宗的时期,这一年理宗去逝,蒙古分裂,根本不存在“女皇”。
在第293页,作者说:“在1405至1431年间,朱棣召集了三千文士组成编撰小组来编撰抄写《永乐大典》。”又说,“这是一部全书达五千万家,11095册,每册高16寸、宽10寸的巨著。”我就奇怪了,作者认直的检查了《永乐大典》的卷数是22937卷,册数是11095册,为什么没有认真检查一下《永乐大典》的字数呢?合着一卷数才2000多字,一册书才5000字。如果一页纸正反两面总共只有500字的话,一卷书才4页?一册书才10页?——《永乐大典》共计约三亿七千万字,平均每卷约17000字。查阅卷数的时候,查阅字数是顺便的举手之劳嘛,可是作者居然错了!
在第313页,作者说:“在伽利略生活的时代,哥白尼的理论是占绝对优势的。”真是莫名其妙。在伽利略时代,如果哥白尼的理论是占绝对优势的,那么,为什么伽利略还会受到来自教会的政治压力?不要说在学术界,或者社会舆论方面,哪怕在“科学性”上,哥白尼的理论当时都没有“绝对优势”。这里的“科学性”指的是在“计算预测天体运动的准确性”方面。刚产生的哥白尼理论,当时还没有超过托勒密体系计算的准确性,谈何“绝对优势”?孟席斯教授真是太武断了。
在第315页,作者说:“看起来,很难相信耶稣会士能够说服中国人接受这样的观点,即耶稣会士所掌握的天文学知识要多于中国人,尤其是在预测日月食上。”——恰恰相反,在中国的《明史》和《清史稿》中,都明确记载了“康熙历狱”的经过。孟席斯教授只要读一下,就知道究竟是谁“在预测日月食上”“掌握的天文学知识要多”。另外,也麻烦孟席斯教授读一本叫作《函宇通》的古籍。这本书被一些“爱国志士”当成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大成、巅峰。然而,这本书里推崇的却是与托勒密体系一模一样的“地心说”。这本《函宇通》出版于1648年,也就是孟席斯教授吹嘘郑和给欧洲送去日心说的1434年之后的第214年。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个连常识性问题都错误百出的“学者”,他的著作有什么价值?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