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满清历史。爱新觉罗-多尔衮无疑成为一位另类的存在。这位亲手扶持大玉儿的儿子顺治登基,并成为帮助大清王朝入关,剿灭明朝,建立大清王朝的盖世功臣,但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却饱受后身诟病,更是在死后被自己的侄子顺治诏削爵位,并掘其墓。但乾隆时期,再度将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褒贬不一的评价,顺治对其恨之入骨的态度,这也让这名一度有望登上大清王朝宝座的摄政王,在传奇的生涯中,以极为诡异的方式离去,在帮助大清王朝成功入关,并战胜李自成,建立满清王朝后,多尔衮为何不自立为王,自称为帝,却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众多的舆论声音中,关于多尔衮被大玉儿的美人计蛰伏,主动放弃皇帝宝座,并扶持自己的儿子登基,退居幕后,让其成为一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子,但回顾那段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01 多尔衮的权宜之计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清宁宫,他生前未立嗣子。此时,代善的两红旗势力已经遭到削弱。他本人年过花甲,早已不问朝政,其诸子中最有才干的岳讬和萨哈廉年轻时已过世,剩下硕讬也不为代善所喜,满达海初露头角,还没有什么发言权。但以代善的资历、两个红旗的实力,其态度所向却能左右事态的发展。皇太极生前集权的种种努力和满族社会日益的封建化,自然也使皇太极长子豪格参加到竞争中来。
从利害关系而论,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两旗的优越地位。他们认为,豪格军功多,才能较高,天聪六年已晋升为和硕贝勒,皇太极称帝之初晋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皇太极在世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势力,但同时又保持着一定实力,又把正蓝旗夺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实力远远强于其他旗。因此,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拥戴豪格继位。
多尔衮作为主要的竞争者,文韬武略的才华,更是无需多言,身后两位兄弟的支持,更是让多尔衮如虎添翼。但由于名不正言不顺,多尔衮依然没有资格与皇太极的子嗣竞争皇位的资格,毕竟,继承制在古代不可动摇,除非皇太极没有子嗣,否则多尔衮作为弟弟,并不能越俎代庖。
在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多尔衮即使战功赫赫,权倾朝野,并有兄弟阿济格的支持,但其他几旗的不支持,让多尔衮依然没有竞争的资格,在这种不被认可的情况下,多尔衮一意孤行,必然将会让其身败名裂,即使博得皇帝位,也注定名不正言不顺,成为下一个朱棣,很难得到历史的认可与尊重。立法上豪格占据主动权,但权力上多尔衮占尽优势,在这种僵持不下的情况,为了大清朝的万年基业。
在这种顾虑之下,多尔衮也是退而求其次,为了不让豪格坐上皇帝的位置,选择由皇太极的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登基,扶持一位乳臭未干的孩童,多尔衮便可以实现曹操的宏图霸业,挟天子以令诸侯,让其成为幕后真正的掌舵人。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顺治帝在笃恭殿拜多尔衮为大将军,亲赐大将军敕印,令他统大军南下,入关与李自成和南明王朝开始了争夺天下的宏伟事业。在成功扶植傀儡皇帝顺治上位后,多尔衮也是如愿成为万人之上的幕后操盘人。
02 多尔衮的政治谋略
清军占领北京之后,多尔衮严禁抢掠,暂停剃发,并为明崇祯帝朱由检发丧,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然后迎请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稳定了占领区内的形势。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商议决定,迁都北京。
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多尔衮恩威并施的方法,也是很快安抚民心与民意。也让大清从一个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成为中国的主宰者,完美替代明朝,开启了大清王朝长达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之后276年的统治。
作为从关外进入关内,将内忧外患局面清扫干净,让大清王朝顺利入住北京的第一功臣,多尔衮在政治上的谋略的确令人钦佩。在建功立业,功绩在手之后,多尔衮理应顺势接管皇位,毕竟,多尔衮接连的收复民心的政策,一度得到民众的支持与力挺。
但为了避免骂名,因为此时的多尔衮已经一手遮天,无异于真正的皇帝,为了那把龙椅,多尔衮自然不愿意背负天下人的骂名。尤其在刚刚积攒起来的名声,不愿意因为篡位夺权,背负世人的唾弃与辱骂。
与此同时,大玉儿也在背后暗箱操作,玩弄权术,让多尔衮不能够下定决心篡权夺位,所以,看似多尔衮为大玉儿放弃皇位,实则这只不过都是双方各自的心怀鬼胎,在这场权宜的较量中,双方也都在斗智斗勇。多尔衮在权势滔天后,不愿意得罪天下,而大玉儿也是抓住这样的机会,逐渐培养自己的实力,为儿子福临执掌朝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其可以有筹码与多尔衮进行斗争与厮杀。
顺治五年(1648年)末,多尔衮又向前进了一步,变成了皇父摄政王。善于揣度人心的多尔衮,也是成功将身边的对手全部击溃,让其真正的成为幕后之人。多尔衮的霸道与专横,也是让福临极为的愤怒,作为皇帝,他不愿意被如此摆布,但福临根基不稳,缺少人心,母子二人只能静待时机,争取一招毙命。
顺治七年,多尔衮狩猎时坠马跌伤,此后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多尔衮死后,顺治也是将其风光大葬,以此表达对于这位劳苦功高摄政王的爱戴。
03 帝王之术岂可他人染指
卧榻之地?,岂容他人鼾睡?。多尔衮死后不久,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首先议了阿济格的罪。此后顺治颁布多尔衮十四宗罪,便开启掘坟鞭尸的恐怖的一幕,让这位机关算尽的摄政王,从高高在上的义皇帝沦为阶下囚,如此大动干戈,可见顺治对于多尔衮的愤怒,以及需要使用如此雷霆手段,才能够平息愤怒的方式。
多尔衮看似扶持顺治登基,实则只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与豪格之间的争斗极为的惨烈,但由于礼法的束缚,让多尔衮无法得到其他几大旗主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为了不让豪格成为皇帝,只能选择皇太极最不宠信的妃子大玉儿所生的福临为皇帝,即可以卖给嫂嫂一个人情,让其与其继续暧昧,也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效仿曹操,成为幕后掌舵人,避免舆论的风浪。
多尔衮玩弄于政治的手段,以及带兵打仗的才能 ,的确让其彰显出王者气概,功高盖主,多尔衮更是毫不掩饰,即使福临年幼,但作为从小耳濡目染帝王之术的皇帝,自然种下仇恨的种子,也让多尔衮与福临之间的恩怨情仇就此拉开帷幕。
对于自己的轻视以及对于母亲的暧昧,都让福临对于多尔衮恨之入骨,无论顺治七年多尔衮的坠马是否人为,但顺治此后先追封,然后立马清算的方式,可谓蓄谋已久,尽管多尔衮权倾朝野,但依然有人对其的行为极为的不满,尤其认为多尔衮不让权,并几乎以皇帝待遇自居的方式,令满朝文武也是敢怒不敢言,但却有人心生恨意。
04 乾隆收买人心多尔衮再成皇家权势的牺牲品
在这种树敌的情况下,也为多尔衮的悲惨下场埋下伏笔。福临对其鞭尸的行径,也表达出对其恨之入骨的态度,毕竟,多尔衮的霸道与目中无人,对于福临幼小的心灵,将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但经历数位皇帝之后,乾隆四十三年,这位好大喜功,自称十全老人的皇帝。
为了拉拢宗室,让其心甘情愿为其效劳,也是不惜推翻曾祖父对于多尔衮的冤假错案,看起来忤逆顺治,实则不过是施展帝王权术,让宗室继续为皇家卖命,表达出这样一个信号,多尔衮无疑只是乾隆收买人心的工具而已,这位为皇太极子嗣卖命的皇室族人,依然无法改变作为牺牲品的事实,尽管多尔衮手握实权数年,但死后声名狼藉,以及被皇室拿来发泄、收买人心的工具,让其机关算尽之后,依然无法斗过帝王心,这也便是帝王之术的残忍与决绝,而多尔衮一生都在畏惧民心,最终一人没有逃脱遗臭万年的事实。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7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