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一位粉丝给我留言,向我请教净息差和拨贷比之间的关系,问题原文如下:
谷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既然人行都规定拨贷率要大于等于2.5%,那么现在的银行净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都在二左右,这应该都不够拨备的呀!想不明白怎么回事。谢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专栏文章《不良率超高的农信社为何没破产?》里有过一些解答。于是我把相关的链接发给他,但是他看完后似乎理解的还是不够清晰。后面我又给他做了2段较为详细的解释。通过跟这个粉丝的交流我发现在这可能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所以,我还是花点时间再解释一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净息差也好,净利差也罢都属于营收里面净利息收入相关的指标。而拨贷比属于风险抵补范畴的指标,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属于非直接关联,中间有不少干扰因素,比如:利息收入是营业收入的一部分,营业收入和减值计提有一定关联度;减值计提与核销和减值准备有一定关联度。所以,为了把净息差和拨贷比之间的关系说得更透彻,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更加简单得理想银行模型,把无关的业务,财务信息都去掉。
理想银行模型:
银行生息资产全部是贷款,付息负债都是存款,存款等于贷款。不良贷款都通过核销处置,且处置之后不会收回。营运成本固定为总贷款的1%,当年净利润全部分红,规模保持不变不进行扩张。
有了理想银行模型后,我们还需要引入不良处置生命周期模型。这个在我写的《看透银行:投资银行股从入门到精通》的第六章有专门的阐述,即3个池子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如上图1所示,不良贷款的生命周期中有3个池子,分别是:不良贷款池,减值准备池,减值前利润池。一切的源头都是总贷款。减值准备和总贷款之间的比例就是“拨贷比”,减值前利润和全部贷款之间的比例就是“净息差-营运成本1%”。
我们假设的平衡状态就是每个池子的水位保持稳定,即流入和流出基本相等:
净利息收入-营收=减值前利润
减值计提=核销
新生成不良=核销
从这个极简化的模型中可以看到拨贷比本身是一个存量指标,即减值准备/总贷款。净息差是一个流量指标,即净利息收入/总贷款=减值前利润/总贷款+1%。
那么文章最开始粉丝的担心是什么呢?实质上他的担心是银行赚不到钱,即减值计提>减值前利润。但是,他将减值准备和减值计提这两个概念给搞混了。所以,他的担心变成了减值准备>减值前利润
减值准备/总贷款>净利息收入/总贷款-1%
拨贷比>净息差-1%
所以,当他看到净息差不到2%,小于拨贷比的时候,他就慌神了。但是实际上,他真正应该担心的是:
减值计提>减值前利润
新生成不良>减值前利润
新生成不良/总贷款>净利息收入/总贷款-1%
新生成不良率>净息差-1%
也就是说当新生成不良率大于净息差-1%的时候,银行就无法维持当前的减值准备水平,随之而来的要么是风险抵补能力的下降,就是我们俗称的吃老本,要么就是降低不良认定标准。当然,这里面的1%是一个经验值,不同的银行营运成本和贷款总额之间的比值略有不同。另外,考虑到银行真正的营运过程中还涉及到非利息收入,以及非贷款减值等干扰项,所以,以上的推导只是一个定性推论,即净息差需要维持一个合意的水准用以处置新生成不良。如果,净息差过低,同时新生成不良率上升明显,那么就可能使得银行的营运风险增加。
有个这一个定性结论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银行业目前的现状。根据金监局披露的数据一季度商业银行的净息差1.54%不仅远远低于维持资本累积所需要的1.8%的及格线,也对银行风险处置的能力造成不小的伤害。至于,各家银行的新生成不良率,目前上市银行中只有招行和平银定期公布。招行的新生成不良率大概在1.03%,国有大行更低一些在0.6%-0.8%之间,其他银行的新生成不良率应该略高于招行的水平。
如此低的净息差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会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偏好。过低的净息差使得银行无力承担较高的风险,所以,银行的资产配置开始倾向于低风险的央企,国债,地方债。而对于需要信贷资源的中小型企业,风险偏高的初创企业反而会被银行拒之门外。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悖论:国家减费让利的目的是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过低的净息差导致银行无法覆盖新生成不良的风险,进而减少实际投给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
可能有人会说,国家不是强制国有大行在做普惠金融么?是的,没错,这几年几大国有行确实做了很多普惠信贷。但是,这种行政命令式的普惠金融具有可持续性么?银行业的运作有自己的商业逻辑,任何违背商业逻辑的行为都很难长期坚持。
那么对于当前的困境有没有解决方法呢?有!就是想办法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我们都知道净息差取决于资产收益率和负债成本。搞普惠金融既要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又要保证银行的净息差足以覆盖对应的风险,那么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降底银行的负债成本。
所以,我们看到央行去年2次下调存款利率,今年严查手工补息,叫停智慧通知存款等都是在努力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但是,到目前为止负债成本下降的幅度还远远不足以解决问题。2季度银行业的净息差出炉大概率还是继续下行。央行的存款利率下调迟迟没有出现,等来的是更多再贷款,再贴现的利率扭曲操作。
比如央行针对科技企业的再贷款,还有针对企业设备更换的贴息等都是通过定向降低负债成本增加银行对科技企业和设备更新信贷的风险容忍度。
但是,我还是那句话,银行有自己的商业运作逻辑,行政手段用得越多,扭曲操作用得越多,最终带来的麻烦也会越多。尽早采取实质性措施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才是现在唯一可行的方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