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山战役: 蒙古骑兵巅峰战术的典型战例, 4万蒙军吊打15万金军

历史战争2024-06-27 08:08:21  59

蒙古铁骑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他们被称为“世界征服者”,自东向西,无数个庞大帝国在蒙古大军面前轰然倒下,他们用铁骑,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疆土最大的元帝国。

蒙古骑兵军团的强大,一直为军事学家和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作为游牧民族,他们的军事战术,为何能领先于世界?

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恐怕是亡于蒙古大军之手的金人,同为游牧民族,彪悍的金人军队,却惨败于蒙古骑兵的手上,这其中并非没有缘由。

当草原上的成吉思汗率领着十万蒙古骑兵的时候,没人想得到,庞大的金军竟会如此不堪一击。野狐岭一战,蒙古大军打败了数倍于己的金军,一举奠定了蒙古帝国的基业。

如果说这一战蒙古骑兵军团的战术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金军主要败于自己的昏庸无能的话,其后的三峰山战役,则堪称蒙古骑兵巅峰战术的典型战例。

这次战役与野狐岭一战不同,尽管金军只有十五万,远少于野狐岭的五十万,但这十五万是金朝在亡国的巨大压力下积极备战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主将也是金国最后的名将,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忠孝军主将完颜陈和尚为例,他于1228年的大昌原之战中,以400骑兵大败蒙古大将赤老温所率的8000大军,颇有先祖完颜阿骨打的雄风。

然而对于金军来说,一个十分不幸的消息是,蒙古骑兵也今非昔比,金朝之所以能够喘息,正是因为成吉思汗忙于征服中亚。蒙古骑兵与“世界征服者”花剌子模骑兵展开殊死较量,他们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夺取了征服者的威名,并让自己的军团更加强大。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蒙古骑兵逐渐从一支游牧化的军队转变成骑兵军团,并创造了许多强大的战术。而严阵以待防范蒙古人的金军,将体会到这些战术的可怕。

一代雄主成吉思汗临终前部署了借宋道灭金的战略,他的儿子们坚定不移的执行着这个部署。正如成吉思汗所预料的一样,南宋与金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他们同意了蒙古人的借道请求,并决定联蒙灭金。

可是,金军主帅完颜瞻却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因为大昌原一战大捷,认为金军已重振雄风,向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窝阔台叫嚣:“吾已备齐兵马,汝等可来战乎?”

事实证明完颜瞻的自信并非没有依仗,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金人在亡国之危的绝境下,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卫州保卫战中,窝阔台亲率大军,却无法打败陈和尚和完颜瞻的金军,被迫退去。

窝阔台见正面强取行不通,于是兵分三路,自己率领中军攻打洛阳,斡陈那颜率左路军直下济南,他的弟弟拖雷率右路军借道宋境,沿汉水攻打汴京。

窝阔台大军势如破竹,攻克郑州,兵临开封城下,金哀宗连忙让正与拖雷作战的完颜瞻率军回援汴京。完颜瞻有骑兵两万,步兵十三万,一旦他加入战场,窝阔台再想强取汴京就十分困难了。所以这一战的关键,就成了拖雷能不能拦住完颜瞻的十五万大军。

然而对于自信而狂妄的拖雷来说,他不满足拖住敌军,他要的是全歼敌人,尽管他的兵力只有三万。拖雷自信的来源,正是蒙古铁骑强大的战斗力和无往不利的战术。

蒙古人即使在游牧民族中,也是最擅长骑射的,他们的族人都是神射手,骑在战马上来去无踪。不同于当年金军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重骑兵,蒙古人的骑兵以轻骑为主,他们速度极快,作战灵活。当蒙古人发起攻击时,敌人会因为他们的弓箭损失惨重,而一旦他们向蒙古人发起反击,又会因为机动性上的差距难以对蒙古骑兵造成伤害。

拖雷正是应用这种战术,将金军耍得团团转,他只率领了3000精骑,却一直跟在十五万金军后面,专门趁金军吃饭和宿营的时候发起突袭。蒙古人就像是天上的雄鹰,俯瞰着地上的目标伺机而动。在拖雷的追击下,金军疲惫不堪,完颜瞻想要发起反击,却根本追不上蒙古人。陈和尚的忠孝军固然勇猛,但也无计可施。

因为拖雷的耽误,金军行军缓慢,行至三峰山时,所携带的干粮已经全部吃完。就在这个时候,拖雷的三万兵马和窝阔台的大军也都赶到了三峰山。

噩运降临到金军头上,他们在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又碰上突如其来的大雪,天气骤降,金军“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

可是,蒙古人却像金人的祖先们一样,成长于寒冷的草原和大山上,能够适应寒冷的天气。拖雷和窝阔台的两路蒙古大军加一起也只有四万,但他们堵住了出口,将金军困在三峰山里,并轮流派出部队进攻。

这一战蒙古骑兵还采取围三阙一的战术,故意让开一条通往钧州的路。饥肠辘辘的金军争相抢夺从这条路出去,全军陷入混乱,蒙古骑兵趁着这个机会突然出击,将金军拦腰截断。金军陷入崩溃,两万骑兵无法组成系统的攻势,十余万步兵则沦为蒙古骑兵屠杀的羔羊。

一战下来,十五万金军死伤大半,完颜瞻和完颜陈和尚率领残部退至钧州城内,不久后即被蒙军攻破。不过,这不愧是金国最后一支有骨气的军队,战士们拒不投降,将领完颜瞻力战而亡。陈和尚不愿死于乱军中,他来到敌营,又拒绝投降,为敌人所杀。

这一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追歼战的优秀战例,蒙古铁骑的强大战术展现的淋漓尽致。也就是在这一战以后,金国的主力尽失,“兵不复振”,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资料:

《金史》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619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