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成大事的人,都不能单打独斗,而是靠众志成城。
可是,如何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帮忙呢?
传统的做法,就是请客吃饭,送礼。
但是多琢磨一番,就会发现,吃饭的事情,人多嘴杂,难免喝醉,还的逢场作戏,不是谁都喜欢;放下饭碗,你去买单,可是人情却不一定留得住。有的人,还嫌弃你点的菜,口味不好,选择的酒店档次太低,酒品不行。这真的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送礼,这太打眼了,万一人家防备你“行贿”,这就尴尬了,可能被轰出来;不是特别好的关系,这送礼是要吃闭门羹的。再说了,送小礼,人家不在乎,送大礼,你不一定有那么多钱。把礼送出去了,人家不给你办事,也着实伤人心。
清朝名臣张之洞,在事业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为此,他发现了几个搞好社交关系的方法,比吃饭和送礼,管用得多。
01
用人长处,撇弃短处:公正。
为了壮大清朝的军事实力,袁世凯在小站,训练北洋新军;张之洞在南京,训练自强军。
张之洞聘请了德国的教官,队伍也在扩大,但是效果不太满意。教官也常常是敷衍了事,就像是混一份工资而已。
如何才能改变局面,张之洞找到两江总督刘坤一。
刘坤一想了想,举荐了一个叫刘仁的年轻人,又补充了一句:“这个人,原来是富家子弟,在德国留学多年。他有赌博的恶习,因此把家财败光,变成了混混。”
张之洞找到刘仁,发现其在德国学了炮科,立马就重用。
刘仁带着钱,去德国采购大炮的时候,赌博的瘾上来了,把采购资金输掉了。
张之洞再次给了一笔钱,还特意交代:“其中一部分,是你的生活费。”
刘仁感激涕零,买回十八门大炮,组织修建了吴淞、金山等炮台。
一个厉害的人,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一两个方面很突出。并且这个人不会完美,总是有瑕疵。
如何把厉害的人,帮助自己,那就是“扬长避短”。看对方的长处,然后人尽其才。
从多个角度看人,你总是会发现他的优势,然后给予帮助和鼓励,也给他一个舞台,能够把长处用起来,那就结结实实地人一份情谊了。
矮个子的人,不要去嘲讽,他在狭小的空间里,可以行走;会干农活的人,赚钱不行,但是给他一块菜地,保证你有好蔬果;会讲笑话的人,可以培养成小品演员......哪有人,是一无是处的呢?只是你没有发现美的眼光。
02
不闻人非,坚持信任:真心。
出生在晚清的黎元洪,读书很厉害,但是没有走科考的路。
他还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之时,他跳海逃生。
关于黎元洪的功过,大家议论纷纷。
关键时候,张之洞启用了黎元洪,让其负责督造炮台。
没多久,张之洞提拔黎元洪为炮台总教习和专台官。这次,黎元洪被很多人嫉妒,认为提拔太快了。
有人打小报告,告诉张之洞,黎元洪有多坏。张之洞一笑而过,不当一回事。
当张之洞举荐黎元洪,让其从免补千总守备,授三品顶戴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不再说是非了。
巴尔扎克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莫逆之交的真情洋溢与世态炎凉的残酷有了比较,一个人才会恍然大悟。”
在人情淡薄的社会里,一个人被冷落过,嘲讽过,诽谤过,再被认真善待过,就会形成对比,也会把善待自己的人,当成生命中的贵人,这份人情,是可以留一辈子的。
人一生,最能记住的人,不是饭局上的某某,不是递烟给你的某某,而是坚定站在你背后,挺你的那个人。
03
看己短处,自立自强:磁场。
张之洞常常自责。
黎元洪造了炮台,却因为用劣质水泥,导致垮塌。他对大家说:“这是我监督不力。”
一位外国记者莫里逊,在报刊上,指出张之洞负责的汉阳铁厂正处于危机时刻,说成本居高不下,运输也困难。
张之洞问身边的秘书汤生:“你和莫里逊是朋友,可以改一改文章吗?”
说完,张之洞又想了想:“算了,试之无益,何必自取其辱。”
打铁还得自身硬。你有做不好的地方,怎么会不让人说呢?
人与人交往,是互相吸引。有能量的人,就像一块磁铁,把周围的人,吸引过来。
磁场越大,吸引力越强,得到别人的 帮助也越多。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人的眼睛,总是一睁开,就盯着别人。可以内观的,少之又少。
就是有人指出错误,也不一定会接受,还认为别人在挑剔。
你一次两次都不改正自己,那么喜欢你的人,也会厌恶你,离开你。
你没有任何价值,靠近你的人,也会马上离开。要知道,离开你的人,不是讨厌社交,而是去别的地方,和比你更有价值的人在一起。
说白了,任何一种关系,都存在价值交换,价值吸引。你有什么价值,值得青睐,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呢?
提升你自己,然后,花朵盛开,蝴蝶自来。
04
坏的关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看起来不错,吃吃喝喝,推杯换盏,阿谀奉承,礼尚往来。但是背后,总是勾心斗角,算计利益,见不得光。
张之洞说:“驾驭人才之道,患其无欲,苟有所欲,便有可用。”
好的关系,丑而贤,丑而真,表里如一。
好的关系,给人上台面,自己更上一层楼。
好的关系,一束光牵手一束光,彼此点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5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