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边府之战武元甲欲强攻, 而韦国清则提出稳扎稳打

史海撷英2024-03-31 09:16:45  59

二战结束以后,刚刚战胜德国的法国不甘心失去中南半岛殖民地,于1945年派兵重返越南南部并占领西贡,决心以武力恢复其殖民秩序。此等侵略行径招致越南人民抵抗,亦宣布越南抗法战争的爆发。

法国毕竟是老牌帝国,军事底子还在,再加上美国与法国签订《共同防御协定》,美法沆瀣一气,为法国派遣军事顾问,并向法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使得在战争初期,法国远征军一度攻城掠地,进一步侵占了柬埔寨、老挝,印支三国全面处于法军兵锋之下。

由胡志明、武元甲等人领导的越南抵抗军,形势一度相当艰难。不过在遭到最初的败绩过后,越南方面认清了形势,他们迅速调整了战术,将队伍一分为二:一部分打阵地防御战,正面狙击法军进攻;另一部分则转移到农村,开展游击战。在诱敌深入之后,展开游击战和运动战,予以分割包围,消耗法军有生力量。

这种较为务实的战术,延缓了法军进攻速度,法国国力到底有限,战争转而进入相持阶段。

在这一阶段,处于战争正义一方的越军兵力得到极大扩充,仅正规军就从几个师发展到12.5万人,还有十几万的地方部队和数十万游击队,兵力已远远超过在越法军。

然而在战局好转之时,越南方面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即军队攻坚能力不强,且缺少重武器,面对法军据守,往往需要付出惨重伤亡,才能获得胜利。

阮生恭

以几场越军取胜的战役来看:永安战役,法军伤亡203人,越军伤亡14480人;冒溪战役,法军伤亡190人,越军伤亡3000人;底江战役,法军伤亡500多人,越军伤亡10000人;和平战役,法军伤亡900人,越军伤亡12000人。而且这其中两场战役,越军都有25倍以上的人数优势。往往是攻打一个几百人的法军据点,越军要出动上万人才能惨胜,人员和装备的差距,让越南认识到自己的短板。 虽说这几仗都赶跑了法国人,但如果按照这个伤亡比打下去,法国侵略者还没被赶走,越军自己可能先消耗光了。为此,胡志明于1950年1月底来到北京,向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寻求支援,希望中国能提供一些帮助。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旋即于1950年1月18日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政权。身为社会主义大国,又是越南的邻居。出于国际道义,也为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中国答应向越南提供援助并派遣军事顾问团。

很快,第一批来自中国的军火物资送到越军手中,以陈赓为首的中国军事顾问团亦抵达越南,打算为越军接下来的战斗出谋划策。

一到越南,陈赓就发现了越军的问题。战场形势好转,使得越军领导层变得心气较高,他们一心想着打下大城市,而大城市往往防守严密,火力充足,在越军战斗力还没成熟的情况下,强攻大城市,有点得不偿失。

根据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以及中国革命的具体经验,“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已被证明是获取革命成功的金钥匙。于是陈赓建议,不如先攻打高平周围的法军据点东溪,既能扫清外围障碍,又能给高平作战积累经验。

陈庶康

按陈赓设想,东溪仅有400余名法军驻守,充其量也就是个大点的村庄,以越军压倒性的兵力,应该一个冲锋就解决了。可是越军在战斗中暴露的老问题,还是不会攻坚。他们的进攻既缺乏突然性,又没有协同性,面对敌军重火力,指挥员想的不是如何迂回侧击,而是一味使用人海战术硬冲,许多士兵就这样糊里糊涂倒在了战场上。这种战法让陈赓看得大为光火,他给越军下了一个很经典的评价“好斗悍勇而不善战”,各级军官缺少随机应变的战术,都是莽夫。见此情况,陈赓坐不住了,他不得不亲临前线。陈赓毕竟是指挥过数十万大军,身经百战的将军,几百法军确实只是小菜一碟,有陈赓亲自坐镇指挥,越军迅速寻找到法军防线的破绽,围而歼之。

此战以后,中国军事顾问团名声大震,但凡重要战役,越南都要请中国同志出谋划策。很多时候,甚至就是陈赓亲自指挥,使得越军接连解放高平等十多座城市,取得了边界战役的一系列胜利。

1950年6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陈赓不得不告别越南同志,投身于更重要的朝鲜战场。而顾问团也将由韦国清将军代为执掌。

越南方面对中国临阵换将多少有些心存疑虑,为此,越南劳动党中央电请中共中央,就越南战场形势和人民军今后作战方向提出意见。

中共中央于8月27日和29日,两次电示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罗贵波:越南人民军首先应着眼于歼灭越南西北地区之敌,解放老挝北部和中部,然后逐步往南推进,威胁西贡,从而削减敌人的兵源、财源、分散法军兵力,使之陷入被动,并扩大人民军部队,主动地各个歼灭敌人和逐步地削弱敌人,创造最后解放越南北方的条件。电文最后指出:只要能实现这一计划,则足以击败法帝在越、寮、高的殖民统治。但必须准备克服困难,必须长期打算。

韦国清

10月25日,韦国清抵达越南,向胡志明、长征、武元甲等越南高层详细转达了中国领导人对越南人民军作战的建议,胡志明听后深表赞同,他说道:中共中央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照此意见而行,人民军定可粉碎法国的侵略。

在中国大力援助下,越南抗法战争开始发生决定性的变化,继边界战役之后,越军相继又取得了红河中游战役、上寮战役等的胜利,人民军主力不断壮大,在越法军愈来愈显得捉襟见肘。

面对不利局面,法军也在求变。1953年5月,由纳瓦尔接替萨兰指挥所有法军。为了尽快结束战事,纳瓦尔制定了一个18个月内扭转局势的“纳瓦尔”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地点便是位于越南西北部交通枢纽的奠边府。

纳瓦尔精心设计,提出了一个在奠边府地区实施的代号“城堡”的作战计划。1953年11月,法军第一伞兵营800人搭乘飞机来到奠边府,用一天时间攻占了该地,随即开始修建机场与防御攻势,法军迅速开始往奠边府集结。

纳瓦尔这招出人意料,消息传来的时候是11月20日,当时人民军总部正在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听到法军空降占领奠边府,现场顿时一片沉默。然而数秒的寂静过后,一个声音响起:一个绝妙的战机出现了!

韦国清

说出此话的,正是出席越军高级干部会议的韦国清。

韦国清,广西东兰县人,是参加过百色起义,走过长征的我军骨干,经历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鏖战,是硝烟中走出的军事家。中央任命韦国清接替陈赓,正是看中他出生于广西,对越南有一定了解,并且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拥有杰出的战争智慧。

接着,韦国清详细解释了他的想法:虽然我们还无法肯定法军空降奠边府的真正企图,但其孤军冒进,战略上已陷入绝地。他们的兵力补充和弹药补给,都得依靠空中支援。只要吃掉了这波法军,越南战局将不可逆转。

韦国清这番话绝非虚言,之前不打高平,是因为那一阶段的越军还缺少攻坚经验,军队战斗力不足,也缺少攻坚的重武器。现在不同了,至奠边府战役之前,越军已有4个主力步兵师和1个炮兵师,用上了中国支援的装备,已不再是那支火力贫乏的军队。

中国不光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还为越南军队提供训练。比如在1999年修订出版的《走向奠边府之路》一书中,武元甲就坦率地强调“友方迅速兑现了诺言”,1950年4月,越盟主力第308旅化名“两广部队”,进入中国云南,接受装备更新和军事训练,“我军所到之处,中国男女青年跳着秧歌来迎接,而在整编营地,我们过去冲锋用的梭镖被大批现代化武器所取代,过去越南战士只希望手里有一支枪,而现在不只是有了枪,而且弹药也相当丰富,我军的火力与以前比较已大不相同”。

奠边府的法军是纳瓦尔手中主要的机动兵力,是人民军一直想寻而歼之的法军精锐。如今他们远离法军主力,已经成为孤军,兵力补充和弹药补给,都得依靠空中支援。纳瓦尔倚仗的无非是坚固的工事和猛烈的火力,但那是以前,如今的人民军已今非昔比,再也不是吴下阿蒙了。

砥平里战斗示意图

在韦国清看来,纳瓦尔这招更是似曾相识。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砥平里战斗中,美军也是凭借凶猛的火力,抵挡住了当时尚缺乏重武器的志愿军进攻。而且在那次战斗中,也有法军精锐部队法国营的身影。如今纳瓦尔的奠边府,不正是砥平里的翻版吗?

纳瓦尔还真是这么想的,在他设想中,正是要以奠边府为诱饵,吸引人民军主力部队围攻,进而凭借优势装备在作战中大量歼灭人民军主力部队,把奠边府变成碾碎越南人民军主力部队的绞肉机,夺回战场主动权。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彼时志愿军因火力不足,没能攻克砥平里;而此时,在中国支援下,越军已装备齐全,今非昔比。砥平里式的防御体系,已难不倒韦国清。他立即向武元甲建议:迅速调集主力部队开赴奠边府,寻机实施重大战役。

韦国清的建议得到了人民军总部的赞同,12月6日,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批准了越军总军委的作战决心和计划,奠边府战役亦就此拉开帷幕。

12月8日,越军316师进攻莱州,法军不敌,急忙向奠边府撤退。法国判断越军下一个进攻目标一定是奠边府,因此向奠边府持续增兵。

奠边府守军司令德卡斯里特上校是靠战功晋升的指挥官,在与越军作战中,他认识到在奠边府四周的深山密林中战斗非法军所长。越军主力已经在他四周形成厚重的包围圈,为此他决心在奠边府实施坚守防御作战。

根据这一设想,至1954年1月,法军已经完成了在奠边府地区的工事构筑和部署调整。整个防区内沟壕纵横,地雷密布,地堡、暗堡密如蛛网,法军总兵力迅速达到了13个步兵营、伞兵营、4个105毫米榴弹炮连、1个155榴弹炮连和十余辆坦克,共计1.09万人。

1月3日,纳瓦尔陪同法国印度专员到达奠边府视察。凝望着盆地四周的高地,纳瓦尔忽然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他问德卡斯里特:“如果越军把大炮拉上高地,轰击你的阵地怎么办?”德卡斯里特非常有把握地回答:“将军,这不可能。即使他们把火炮拉上了高地,也不足为虑,因为他们只有75毫米口径的火炮,根本打不到我的中心区。一旦它开火,就将遭到我的大口径火炮的反击。还有,他们没有高炮部队,我们的空军可以随心所欲,摧毁所有的目标。”但是,德卡斯里特完全错了。就在他发出这番狂言的时候,两支越军炮兵部队正在向奠边府前线开进之中,这就是装备105毫米榴弹炮的越军第34重型炮团和装备37毫米高炮的两个高炮团。

在此之前,由于炮兵火力弱,特别是缺乏大口径火炮和高炮,无法压制敌人炮兵和对付敌人的飞机,同时缺乏攻坚战的经验,越军每次对法军坚固的“空-地基地”的进攻都是伤亡惨重,无功而返。

为克服这一缺陷,1953年上半年,中国专门为越军组建了重型火炮和高炮部队,并提供了全部装备和训练人员。同时,越军在中国军事顾问的帮助下进行了4个月攻坚战训练。这使得越军的攻坚战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而这一飞跃将对奠边府之战的结局产生重大影响。

越法军队均在进行决战的准备。奠边府地区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越南人民军前指最初的战役设想是:趁奠边府法军立足未稳,兵力尚不雄厚,工事未完成之际,速战速决,以猛烈的炮火控制机场,集中主力多路突破,直插纵深,恶虎掏心,首先消灭法军的指挥机构、炮兵阵地和总预备队,然后再逐个解决外围阵地的法军。

可是在人民军发起总攻的前夕,经过仔细侦察,发现法军的总兵力已超过1万人,这大大超过战前估计。同时发现,奠边府守军已经形成了相当坚固的防御体系。很显然,奠边府战役已经变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不可能速战速决,必须准备啃硬骨头,打硬仗、恶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事总顾问韦国清对奠边府战役计划进行了重新考虑。他认真分析了越法双方的情况,认为:由于法军在奠边府的兵力增加并已形成坚固的防御阵地,越军已经失去了速战速决的条件。在现有条件下,越军即使能打进奠边府,也没有把握歼灭法军,而最大的可能则是被法军顶出来,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将直接影响越军的下一步作战,极为不利。

为此韦国清提出:越军目前必须变“速战速决”为“稳扎稳打”,每次作战以歼灭法军1到2个营为目标,先打外围,后攻纵深,逐步推进,步步为营,待条件成熟后,再发动总攻。

1月24日,韦国清向我中央军委报告了自己的想法。军委于1月27日复电韦国清,肯定了他改变战役方针的设想,并就越军奠边府战役的指导原则提出了重要意见。

电报指出:“对奠边府的攻击,应采取分割包围,一股一股地歼敌,每次大约歼敌一个营左右。发生动摇,或向南撤逃,或继续增援。两种情况均于我有利。敌如来增援,其他地区守备减弱,我可乘机解放其他地区;不增援,我可稳步解放奠边府。”

韦国清

这种稳扎稳打、集中一点、渐次推进的战法,后来被形象地比喻为“剥竹笋”。奠边府战役后来的进程表明,这一战役方针的确立,非常及时。它既避免了越军盲目攻坚可能造成的巨大伤亡,同时也是致法军于死地的关键一招。韦国清于越军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功莫大焉!

韦国清向武元甲建议,鉴于目前越军在奠边府实施总攻的条件尚不成熟,可以考虑暂不进攻奠边府,以第316师继续包围奠边府之敌,以第312师修缮道路,为重炮重新进入阵地创造条件,而以第308师迅速西进,按预定计划在上寮发起西北战役第二阶段作战,进一步分散法军战略机动兵力,为奠边府最后总攻创造条件。

武元甲最初很难接受韦国清的建议。以往越军进攻法军据点,一般只投入1个师,而现在在奠边府集中了5个师的兵力,而且越南上下已经总体动员支援战役,在这样的时候,让他下令推迟总攻时间。此令一下,一个多月来的准备将前功尽弃,如何对胡志明、对越共中央交代,又如何向全体指战员解释?

武元甲后来回忆说:改变奠边府战役的方针,推迟总攻时间,下令第308师撤出战斗向上寮进攻,是他一生作出的最艰难的决定,为此他曾彻夜难眠。

韦国清耐心地为武元甲分析利弊,详细解说改变战役方针的依据。最终,武元甲终于全盘接受了韦国清的建议,并汇报胡志明,得到批准。

武元甲

1月25日夜,已经进入进攻出发阵地的越军部队,突然接到前指总指挥武元甲下达的紧急命令:停止进攻,部队后撤。

奠边府总攻戛然刹车。

历史证明,韦国清是正确的。在以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越军没有向奠边府发起进攻,而是派出数个团、营级部队,在中寮东部、西南部、红河三角洲等广大地区四处出击,破坏交通线,伏击法军小部队,搞得法军后方鸡犬不宁。法军东京战区司令科尼惊惶失措,急忙调兵保护红河三角洲地区,再也不敢向奠边府大量增兵。

“剥竹笋”旗开得胜,法军的战略机动兵力被扯得四分五裂,从而敞开了竹笋的内心-奠边府,完全达到了预定的战略目的。

与此同时,在奠边府前线,越南人民军第316师和第312师加紧进行总攻的准备,不仅将重炮推上山头,从3月初开始炮击奠边府机场,高炮部队也进入奠边府四周布防,法空军的活动受到严重限制。

奠边府决战的条件完全成熟。3月13日,奠边府战役正式开始,越军先以火力急袭,接着解决法军外围阵地,封锁机场,以步步推进的战术,逐步收紧包围圈。

法军的抵抗也很激烈,他们用机枪、冲锋枪、迫击炮拼命还击,在铁丝网前打出了一道火网,越军突击部队伤亡很大。战至3月16日,越军占领了奠边府北部三个重要高地,法军损失1300余人,但越军伤亡更大,

这种攻坚战,对抗美援朝有着深入了解的韦国清非常熟悉,根据朝鲜战场得来的经验,韦国清向越军前指建议:堑壕战是减少伤亡、对付法军坚固阵地防御的有效战法。应命令部队坚决地进行土工作业,逼近敌军阵地,分割敌军阵地。

武元甲接受了这一建议,下令展开大规模的土工。越军一边挖掘S型战壕,一边将重炮前推,向法军阵地步步逼近。

如此经过半个月的战斗,效果良好,伤亡数量果然大大降低。剥竹笋战法大显威力,对奠边府法军的包围圈不断缩小,最终将法军压缩至狭小的地域之中。

在东部高地,越军的进攻却遭到了麻烦。

奠边府东部有5个高地,组成一个高地群,是德卡斯特里中心防御区最后一道防线,这里也是越军第二阶段进攻作战的攻击重点。

这里由德卡斯特里最精锐的外籍军团把守,双方在三个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阵地数次易手,战斗陷入僵持。高地争夺事关奠边府得失,德卡斯特里孤注一掷,下令把越南战场最后一支机动部队——一个伞兵营和一个炮兵营空投奠边府,实施反击。法军以火焰喷射器开路,向高地顶部步步推进。也许意识到这是生死攸关的一仗,法军官兵此战打得格外顽强,前赴后继,只进不退,终于在4月11日下午攻占了越军阵地。

武元甲马上命令,将越军中战斗力最强的308师102团投入反击。但高地地形易守难攻,越军部队无法展开,正好暴露在法军密集火力面前,伤亡巨大。战至12日清晨,越军第102团伤亡达700余人,占其兵力三分之一,失去了战斗力,而法军只伤亡87人。

鲜血染红了山脊,越军被迫停止进攻,撤出战斗。这是奠边府战役中越军遭受的最大一次挫折,全军上下大为震惊。越军312、308两个主力师伤亡巨大,非经整补无法投入再战。越军部队因此情绪低落,在某些高级干部中出现了消极畏难情绪,有的人甚至不愿打下去,主张撤出战斗。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密切关注着奠边府战局。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电示韦国清:奠边府战役宜采取“削萝卜、剥苞谷”的方针,即部队轮番上阵,边打、边整、边补,一点一点地削弱敌军,不断压缩包围圈,最后聚而歼之。在朝鲜战争,这种战术被称为“零敲牛皮糖”,是对“剥竹笋”战术的发展和深化。

中央军委则连续电示韦国清,对攻击奠边府的战术作具体指示:1、要很好组织炮火,不要吝惜炮弹,特别是在决定性胜利关头,应组织浓密的炮火支援步兵作战,炮弹中国将会及时补充;2、不断紧缩包围圈,并将敌南北两集团坚决从中间斩断分割之;3、对敌坚固的掩蔽部和坑道工事可集中炮火分段分点逐个摧毁,特别要发挥随伴火炮(如无坐力炮、火箭筒等)的作用;4、广泛组织冷枪冷炮活动,以特等射手、炮手不断杀伤敌人阵地目标,限制敌人活动。

这些都是与西方军队作战得来的宝贵经验,在战场上得到过验证,是相当可靠的战术。事实证明,这些战术在越南战场上也是行得通的。依照中国顾问的建议,越军暂时停止进攻,转入对法军实施围困,同时调整部署,整顿部队,展开了大规模的土工作业,准备以地下爆破摧毁法军坚固工事。

法军困兽犹斗,他们集中空中力量,终日轰炸越军补给线,试图让前线越军陷入缺粮少弹的处境,以争取时间,缓解奠边府压力。

对于这点,中国顾问也有经验,抗美援朝期间,李奇微一度也使用这种“绞杀战”,破坏志愿军的交通线。然而在长久的较量之中,中国人也找到了应对之法。韦国清建议武元甲,采用化整为零、分散运输、白天不运晚上运等等多种办法应付,武元甲依计而行,不但保证了物资供应,甚至还在飞机的轰炸下,把重炮推上了奠边府周边的高地。

在此期间,由中国援助训练的越军第一支六管火箭炮部队也在此时到达了奠边府前线,这使得本已占据炮火优势的越军更增添了胜利筹码。

按照中国的建议,越南不断厉兵秣马,而法军的处境则更加恶劣。法国也明白,奠边府已经守不住了,但是讨论印度问题的日内瓦会议马上就要开幕。在这样的时候放弃奠边府,法国在谈判桌上将两手空空,非常被动。所以,奠边府还得守下去。

为此法国向美国求援,希望美国政府同意派遣B-29型轰炸机,并要求美军飞机涂上法国空军的标志,以法国外籍军团的名义参战。

收到法国求救的电报后,美国务卿杜勒斯讲出了一句让人心惊肉跳的话:“让我们给越南人几颗原子弹尝尝怎么样?”但陆军参谋长李奇微坚决反对,他说:使用原子弹难以改变战场法军数量上的绝对劣势,也不会导致军事形势的根本改观,同时只投入重型轰炸机也改变不了奠边府法军的命运。

李奇微接着还举了朝鲜的例子,朝鲜战场美国空军占据绝对优势,但最终也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如果进行军事介入,并扭转战局,必须投入地面部队,但这需要至少12个陆军师,且伤亡代价会远远超过朝鲜战争,并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因此军事干涉是不可取的。

显然,李奇微对志愿军还是心有余悸,整个美军上下也是如此。艾森豪威尔接受了李奇微的建议,只是下令向法军再紧急提供100架战斗机和轰炸机、50架运输机,并借给法国19架C-119运输机,但拒绝派遣美军进行直接军事干预。

至此,奠边府的法军彻底陷入穷途末路,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尽管法军拼命调集C-119空投物资,但此时奠边府机场附近高地都已被越军所控制,在密集的防空火力威胁下,运输机只能被迫一再提高空投高度。如此一来,空投的准确度大大降低,许多物资被投到了越军的阵地上。

韦国清

眼见法军败相已露,毛泽东亲自电示韦国清:“战役全胜条件已大为增加。必须继续克服困难,坚决全歼该敌。”

5月6日,对奠边府残敌的总攻开始,晚上21时,一声巨响,震天动地,法军据守的A1高地颤抖了几下,随即像火山爆发一般喷射了出去。高地上的法军连同各种装备、碉堡被掀上了半空。这正是越军按照韦国清的堑壕战术进行土工作业,经过半个多月施工,把坑道挖到了高地下面,装填了整整一吨TNT炸药,此时突然起爆。

爆炸声停止后,越军官兵从四面八方攻向奠边府。东部高地群迅速失守,使法军彻底失去了屏障。越军集中各种炮火猛轰法军中心区,将他们四面包围。

德卡斯特里已别无选择,只能命令部下投降。经过55天的激战,越军以歼敌1.62万余人,击落击毁飞机62架,击毁坦克10辆,重炮30余门的战绩,赢得了奠边府战役的最后胜利。越军损失也不小,伤亡,失踪达到1.39万余人。

奠边府战役结束之日,正好是讨论中南半岛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法国代表臂戴黑纱出现在会场上。奠边府战役的结局,对日内瓦会议的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7月20日凌晨,柬埔寨、老挝、法国、越南、苏联、中国和英国终于达成了关于在中南半岛恢复和平的协议。

其中规定:以越南北纬17度线以南、9号公路以北的六滨河(又名贤良河)为临时军事分界线。此线以北为越南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军队集结区,以南为法兰西联邦军队集结区。法国军队将撤离,越南抗法战争胜利结束,法国的殖民统治终于走到了尽头。

奠边府战役是越南抗法战争中的一次生死决战。纳瓦尔临危受命,力图依靠奠边府决战,彻底击垮越南人民军主力,进而扭转战争被动局面,夺回战争主动权,为法国“光荣”地结束在中南半岛的殖民战争奠定基础。但他没有想到,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越共中央和越南人民军总部采取了正确的战役指导方针。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变速战速决为长期围困,采取“剥竹笋”的战术,首先扫清外围之敌,然后严密包围,逐点攻占,波浪式前进,不断挤压法军,紧缩包围圈。在兵力、兵器都占据优势、总攻条件完全成熟时,方发起最后总攻,一举拿下奠边府。这一正确的战役指导,使得越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法军的机动和火力优势则丧失殆尽。

可以说,奠边府战役是中国军人战场智慧的活学活用。越军在我军顾问的帮助下稳扎稳打,将法军阵地剥竹笋一样一层层剥开,直逼核心阵地,打的是一场典型的解放军式的歼灭战。要是没有韦国清,没有中国顾问,越军必定还要付出更惨重的伤亡,说不定,纳瓦尔的计策还真要得逞!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51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