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的观众一定还记得这个片段,炮灰团自报家门,不辣是众人里唯一一个带枪的,那句:官长人在枪在呢。表情可爱,语调风趣,而他所带的那支枪,就是人送外号“马四环”的捷克造Vz-24步枪!
Vz-24步枪,口径7.92毫米,全长1110毫米,重4.08公斤,射击初速810米每秒,有效射程800米。由于该枪是仿自德国毛瑟,因此从性能参数到枪机结构再到操作方式,二者相差无几,都是采用简单而又坚固的整体式后拉旋转式枪机,枪机尾部是保险装置,拉机柄位于枪身的右侧,设计有球体以便抓握,该枪使用5发固定不可拆卸弹仓供弹。
枪托为一体式胡桃木材质,在上边都附有一块圆铁片,这是欧洲军队的老习惯,用来记载有关该枪的一些相关资料,最常见的是将分发部队的番号打印在铁片上。护木前端有开槽,方便稳定射击。顶部是机械瞄具,照门位于机匣前方,可根据射击距离进行调节。在枪管的下方还可插刺刀。
该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战前定型生产的一款步枪,是德国毛瑟1924版捷克斯洛伐克的改进版(1924版是毛瑟1898的改进版)。
只因为《凡尔赛和约》中对一战后的德国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德国的军工制造也被严格限制。于是,已经完成了毛瑟1898步枪改进的毛瑟公司为了活下去,不得已将1924改进版授权给捷克斯洛伐克生产。
捷克的布尔诺兵工厂随后对该枪进行了些许改进,该枪所用的钢材源自捷克斯柯达炼钢厂,该厂的钢质是当时的世界第一。捷克人改进的毛瑟1924版制作公差小,做工也精细,定型后被命名为Vz-24,成为捷克斯洛伐克陆军的制式步枪,该枪也被认为是德国毛瑟短型步枪中质量最好的一款。
该枪之所被称呼为“马四环”,是因为枪身上多了两个背带环,分别是在侧面及下方,根据背带的附着方式,可以供步兵或骑兵使用。再加上当时国内将卡宾枪称为“马枪”,因此Vz-24在中国又有了一个新名字——马四环。
除了装备捷克斯洛伐克自己的军队外,Vz-24凭借出色的性能出口到众多国家。其中,出口到南美的变种版本有使用7×57mm毛瑟步枪弹版和7.65×53mm阿根廷毛瑟步枪弹版。
从1927年到1939年,国民政府和各派系军阀一共购买了高达20万支Vz-24步枪。除了国民政府以外,购买Vz-24步枪最高的就是奉系军阀。
当时奉天兵工厂虽然也能自产步枪,但是性能和原装的Vz-24步枪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东北军将领杨宇霆就曾私下从捷克订购了3万支。东北军士兵非常喜欢该枪,认为它精度极高,子弹威力大,中枪就死,而且钢材好,坚固耐用,是非常好的武器。
九一八事变时,驻守在北大营的张学良最精锐的东北军独立第七旅就装备有Vz-24,可惜到一枪未开,全送给小日本了。
除了奉系,据29军参谋长张樾亭回忆,1936年(民国25年),宋哲元曾买进了一万支捷克式步枪。
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仿制Vz-24步枪,并将其命名为中正式步骑枪。中正式步骑枪按照亚洲人的体型缩短了枪托长度,但加长了刺刀的长度,以保证士兵在拼刺刀时不至于吃亏。
在之后的抗战期间,Vz-24步枪都是优先配发给精锐部队,在部队里也是先给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使用,其出色的性能深受抗日军民的喜爱,Vz-24也成为了抗日军民梦寐以求的一款步枪。甚至还有一个顺口溜:“撸子干部匣子官,指导员倒背马四环”!可见当时也不是谁都能用得上这款枪的。
而在原产地捷克斯洛伐克,Vz-24在军队服役了一段时间后,从省级宪兵到边防部队纷纷投诉这款枪过于笨重、携带不便,于是乎对Vz-24的改进工作就提上了日程,改进后的Vz-24被命名为Vz-33型卡宾枪。
它的重量只有6.8磅,虽然比Vz-24轻,但是后坐力大,射击时产生的枪口火焰和烟雾也比Vz-24大。该枪总共生产了25300支,其中有2万支被分配给了宪兵队,剩下的4300支则分配给了财政卫队(财政部指挥下的边防部队)。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Vz-24和33都被德国人缴获,德国人发现这两款枪都优于德制枪械。前者更名为G24T继续投入使用,后者被命名为G33/40,大部分配发给山地部队和军事警察部队。
如今,这两款枪只能在博物馆里见到,特别是G33/40,由于它的枪身大多是实木的,在抗腐蚀性和耐用性上较差,步枪受潮后需要静置阴干,一旦暴晒过后就很容易导致枪身开裂报废,因此现如今很难找到保存完好的G33/40。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