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上海,一个年轻工人被判处极刑。执行枪决的那一天,他站在刑场上,坚定地喊出自己的遗言:“我刘文辉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活!”
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震撼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死讯迅速传遍上海的大街小巷,无数民众为之唏嘘。
刘文辉究竟做了什么,为何会遭受如此残酷的命运?
1937年,刘文辉在上海出生,当时正值全面抗战爆发之际。
上海在战火的蹂躏下变得萧条,刘文辉的父母是普通的工人,辛勤劳作却收入微薄,家庭经常陷入困境,难以为继。
刘文辉的童年回忆,尽是艰难,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他不得不早早地出来打工,年纪还小,就体验社会生活的不易。
新中国成立后,全家的生活有所转机,1952年,刘文辉通过招工考试,成为造船厂的一名工人。工人在当时,社会地位比较高,他十分珍惜当时的工作。
为弥补年少时失去的学习机会,他用晚上的时间,到夜校学习,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深深地吸引了他。
书本给刘文辉勇气和力量,受到理想主义的熏陶,他开始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
1957年,在毛主席的倡导下,全国掀起“整风运动”,党内外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场运动迅速波及到刘文辉所在的造船厂。
刘文辉对整风运动抱有极高的期望,认为这是一次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个人革命理想的难得机会。
满怀激情的他制作了一张“大字报”,将其贴在工人休息室外的显眼位置,直言不讳地揭露一些工厂领导的问题。
虽然这些现象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工人们出于各种原因,都选择沉默。厂领导知道是谁贴的大字报后,进行严厉的批评。
有人想给刘文辉扣上“右派”的帽子,他出身于工人阶级,最终没有被打上“右派”的标签。
刘文辉曾想偷渡出国,结果被发现,判3年管制,丝毫没有影响他极致的理想主义。
文革期间,刘文辉深受极端理想主义的影响,仗义执言,写了一篇“万言书”,寄往14所国内知名高校,家人劝他小心行事,他并没有听从。
不幸的是,“万言书”引起巨大争议,里面都是直言不讳的措辞和攻击性语言,一经流传,社会上影响比较恶劣,很多学生开始模仿,有关部门只得进行追查。
查到是刘文辉写的文章,公安部立即行动,将他控制起来。有关部门的好心人劝告刘文辉,希望他有所悔过,可他坚定拒绝悔改。
最终,在一场万人公判大会上,刘文辉的言论遭到猛烈的批判,经过审理,年仅30岁的年轻工人,被判处死刑。
刘文辉被处刑前,大声喊道:“我宁愿站着死,不跪着生。”
特殊十年结束后,许多蒙冤者得到平反,1982年,在家人不懈努力下,刘文辉终于被纠正为“无罪”。
一个普通人,刘文辉在特殊的年代中选择执着,选择牺牲,如果没有沉浸在过于理想化的思想中,或许会有一个不同的人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4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