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正白
编辑|t
引言
提起抗日战争,你会想起什么?是灭绝人性的日本军队?是哀鸿遍野的中国百姓?还是舍生忘死的英雄军人?
抗战的艰苦与伟大,似乎牢牢烙印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但若是让大家仔细说明抗战到底有多艰难,大部分人都不知从何说起。
这次咱们就从战场上最基本的子弹讲起,看看抗战到底有多艰难。
(抗战时期的村庄)
一、八年抗战,中国子弹的消耗量
1935年,国民政府整编部队时,其管辖的兵工厂内,共有1000万发库存子弹,2000万发正在制造的子弹,以及3000万发从国外订购的子弹。
各部队子弹的存储量,足以维持一个半月所用。
“七七事变”爆发后,兵工厂内还剩5亿发子弹。
5亿这个数字看似巨大,但若放在战争之中,就显得尤为渺小。
自“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大型战役,参战部队多达百万,子弹消耗尤为迅速。
据何应钦回忆,从1937年到1938年,国军已经消耗7.2亿发子弹,剩余的5亿发子弹供不应求,兵工厂库存告急,弹药补充成为最大难题。
(卢沟桥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
也不知是受到弹药限制,还是出于战略需求,此后的国军不再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弹药消耗断崖式下降。
1943年的常德会战中,中国军队共消耗1700万发子弹。其他地区发生的相似规模的会战,消耗量大抵相同。
而1939年末的长沙会战中,赣北战场消耗步、机枪子弹,加上其余类型枪支子弹,约为170余万发。
(日军)
类似于滕县保卫战(1938年)这样的战斗,大约需要消耗16.4万余发,各类型的步机枪子弹。
这三种类型的战斗消耗量,与动辄上亿的会战相比似乎不值一提。
但要注意的是,越是小规模的战斗,发生频率就越高。尤其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每天发生的战斗无法估量,弹药消耗总数同样不可忽视。
据统计,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到日本投降,8年时间里,中国军队共消耗步机枪子弹17亿余发,大约3700发子弹才能击杀一名日军。
(抗战时期子弹)
是的,在残酷的战场上,一发子弹带走一名敌人大概率不可能发生,理想状态下600发子弹击伤一名日军,两三千发子弹才能杀死一名日军。
更扎心的是,即便是这些捉襟见肘的子弹,也需要中国军人“东拼西凑”才能集齐。
二、国民党军队的子弹来源
抗战后期,八路军、新四军名义上属于国民军序列,但被蒋介石各种排挤、打压,二者之间的待遇不同,子弹补充方式也大相径庭。
(抗战时的国军)
蒋介石的国民党军,武器弹药主要来源分为兵工厂自制、国外购买和援助。
因为有资金支撑,蒋介石十分依赖进口先进武器、弹药。
1937年7月到1938年底,国民政府从苏联、比利时等国,购买4.6亿发子弹。
1942年到1944年,美国向国民政府援助2.14亿发子弹。其中1.64亿被用于中国远征军作战,中国国内获得5千万发子弹。
可当苏联、美国相继陷入二战后,各国家自顾不暇,无力继续向中国提供军火。国民政府唯一的弹药来源,就只剩自给自足。
(重庆兵工厂)
抗战全面爆发,全国兵工厂大规模迁移,重庆成为兵工厂聚集地。
面对缺少材料的困境,各大兵工厂派出专人前往香港采购,同时抓紧时间安装机器,争取尽快恢复生产。
尤其是在缺电、缺燃料的情况下,兵工厂只能自主发电,甚至从炼油开始生产,保障发电机的运行。
没过多久,日军开始频繁空袭重庆兵工厂,情况变得更加紧急,前线对弹药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日军轰炸下的重庆)
一边保护设备,一边躲避生产,各大兵工厂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抗日所需一半以上的弹药,都由重庆的兵工厂提供。
1939年,重庆兵工厂生产约0.88亿发子弹,1940年生产约1.14亿发子弹,1941年约1.20发,1942年约1.43发。
共八年的时间里,重庆生产的各种枪弹多达8.5亿发。
与17亿相比,8.5亿只占到一半。
占尽优势的国民军兵工厂尚且如此,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兵工厂更加艰难。
(国民政府兵工署第一兵工厂生产洞)
三、八路军子弹来源
八路军和新四军弹药来源,分为国民政府提供、从敌人处缴获,以及特殊渠道购买和自给自足。
受到蒋介石的影响,国民政府提供的弹药有限,后续还停止供应。
从日军手里缴获,代价极大且收获小。
首先只有成建制歼灭日军,才能缴获武器。可达到这种胜利成果需要长时间的作战,日军手中的弹药同样所剩无几。
从特殊渠道购买,既危险又不稳定。
(蒋介石)
最可靠的方式,就是依靠兵工厂自给自足。
1938年,我军各个游击根据地上,都开始建设兵工厂,解决军火不足的困境。
就这样,游击根据地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兵工厂。只不过这些兵工厂的技术无法与国民政府相比,所制造的弹药也有限。
就算是最小的子弹,建造起来都极为困难,只能从战场上搜集弹壳,送到兵工厂填装炸药,做成“二手”子弹。
为了搜集所需的铜、锡等金属,我党发动群众积极性,从百姓手中回收日用品,经过加工后用于子弹制造之中。
(兵工厂)
以下赤峪子弹厂为例,1940年4月到8月,共生产子弹10多万发。
据统计,抗战时期陕甘宁等主要军区,加上新四军生产的子弹,约为780万发。
总的来看,不论哪支中国军队,都无法完全满足子弹消耗。17亿发子弹并不是我们就需要这些子弹,而是我们只有这么多弹药。
子弹尚且如此稀缺,其他高端武器则少之又少,常用的杀伤武器只有迫击炮、山野榴炮。
17亿发子弹加上迫击炮等弹药,中国八年抗战期间共消耗20万吨弹药。
(新四军兵工厂)
17亿子弹,20万吨弹药,看起来这些数字犹如庞然大物。可美军仅在冲绳战役中的弹药消耗,就达到了17万吨,加上其他一些弹药消耗,美军打的一场仗就比咱们全面抗战8年用的总量还多!
日军虽没有美军富裕,八年间也消耗80亿发子弹。
接近5倍的弹药差距,不平等的武器装备,抗战的艰难程度不言而喻。
而中国能在战斗中弥补这些落差,获得最后的胜利,或许依靠的是中国军人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日决心。
参考资料
[1]杨尚军.从手工作坊到机械化生产的飞跃——抗战期间八路军太行军工生产子弹纪事[J].党史文汇,2021,(06):49-55.
[2]魏鹏程,孙冬,郝晓鹏.从弹药消耗看中国抗日战争之艰苦[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03):48.
[3]愈炸愈强的抗日“兵器库”.新华网.2020-09-04
[4]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抗战军工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国防科技工业.2015-08-31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