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 他带30人进攻1000美军的阵地, 毛主席: 用5菜1汤招待!

写在云端的历史2024-07-08 09:29:12  91

1951年,朝鲜战场上,一位志愿军排长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带领30人去抢占1000余美军防守的阵地,并坚守1天1夜。”

雪上加霜的是,天空又下起了大雨。

可没想到,这位排长却哈哈大笑起来。

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排长叫沈树根,出生在浙江。

沈树根是位血性男儿,从小就对侵略者充满仇恨,1944年时,刚满还不到18岁的他就谎报了年龄参军了。

沈树根从一个新兵干起,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由于表现优异,当上了排长。

1950年,抗美援朝战役打响了,一群热血男儿,为了和平与正义,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沈树根也带着他那一个排的战士入朝了。

战争非常残酷,在武器装备都远远落后于美军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们仅仅靠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怕死的精神,把联合国军打的节节败退。

沈树根也打得很艰难,不过他指挥灵活,实战经验丰富,跟着他的战士伤亡都很小。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打到第二阶段,志愿军已经远远打过三八线,甚至91团的李长林已经接近了三七线,战线已经拉得过长,补给很难供上。

再加上李奇微调来几十万敌人,准备包围志愿军,所以彭德怀紧急下令:所有部队迅速撤回三八线休整。

6月22日下午,沈树根接到上级命令:攻下鹫峰,并坚守1天1夜,掩护大部队撤退。

“鹫峰”是华川地区的制高点,地形并不陡峭,但是海拔不低,美军守在鹫峰上,志愿军很难顺利通过。

接下任务的沈树根马上派出侦察兵去探查情况,没多久侦察兵汇报:驻守在鹫峰之上的美军大概有1000余人!

沈树根的排,算上他自己才31人,要攻上1000人的阵地,还要在美军的飞机坦克轰炸下坚守1天1夜,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奇怪的是,战士们竟然没有人感到恐惧,而是都在摩拳擦掌,整装待发。

战士们带上所有的武器弹药,悄悄来到鹫峰脚下,等待半夜发起总攻。

突然,天空竟然下起了大雨,让本来就不可能的任务变得更加困难。

望着焦躁的战士们,沈树根却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大雨下了1个小时后,沈树根命令全排出击,摸上鹫峰,战士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却很相信排长的丰富经验。

沈树根之所以高兴,是因为鹫峰的地形很平,没有遮盖,天降大雨肯定会让这也美国少爷兵们撤下阵地,最多只留几个哨兵。

可没想到的是,一群人登上鹫峰顶后,竟然发现山上空无一人,他们竟然连哨兵都懒得留了。

沈树根来不及高兴,赶紧安排战士们挖战壕,修筑工事,因为接下来还有几场恶仗要打。

雨停了,天也亮了,爬上来回防的美军气坏了,没想到半夜里就让志愿军把阵地占领了!

美军马上组织攻山,沈树根沉着应对,把敌人放近了以后立马机枪扫射,美军人数众多,被机枪扫倒一片,余下的美军下的乱窜。

战斗打到中午,沈树根带领战士们挡住敌人好几次进攻。

美军急了,派出三辆坦克冲了上来。

沈树根带着两个战士,三人各拿着爆破筒埋伏在阵地外100多米的地方。

坦克轰隆隆的冲了上来,美军远远的跟在后面,等坦克一到,三人立马冲了上去,把爆破筒塞进坦克的履带里。

3辆坦克和34名美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这样见了上帝,三人赶紧回到阵地上,继续阻击下面的敌人。

敌人一看坦克不行,立马调来了炮兵,向着鹫峰一顿轰炸,可此时的沈树根正带着战士们撤到后方数炮弹玩呢。

1000多发炮弹炸完,美军继续冲锋,沈树根等人又来到阵地上阻击。

打了1天1夜,敌人数次冲锋都失败了,沈树根的任务也顺利完成。

可沈树根分析了一下局势,却并没有撤出阵地,他想给大部队多创造一些时间。

等到第二天,他采取了当年解放战争中用过的麻雀战,战士们以三人为一组,自行袭扰敌人的进攻。

就这样,沈树根一共阻挡住敌人2天2夜的进攻,终于该撤退了。

八班班长大腿受伤,主动留下断后,要让全排战士全身而退。

大家含着泪撤了下去,八班长打光了所有子弹后,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这场鹫峰阻击战,沈树根带领全排超额完成任务,并歼敌356人(其中沈树根自己就歼敌200人),炸毁美军坦克3辆,而志愿军战士只有2死2伤。

这简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胜利,志愿军完虐美军王牌陆战一师,被载入抗美援朝战争史册。

庆功会上,沈树根被评为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还被授予“鹫峰阻击英雄”称号,荣获朝鲜共和国勋章,他的3排也荣立集体一等功。

国庆节时,沈树根被邀请回国观礼,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单独请他吃饭,并用5菜1汤的规格来招待他,毛主席还嘱咐厨师:一定要用心准备,他可是志愿军最牛的排长!

沈树根是全军学习的模范,是敌人闻风丧胆的杀手,有这样的军人是我军之福,是人民之福。

正是有很多这样不怕死又作战灵活的军人,侵略者才不敢小觑我大中华,向这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们致敬。

参考资料:

《一级战斗英雄沈树根走完82岁人生征程》上虞新闻网 作者:郑志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169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