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裁员事件深度剖析: To B业务失败了, 裁员仅仅只是开始

一水物业2024-03-31 12:33:46  115

飞书此次裁员20%,可能仅仅只是开始,第二波,第三波会接踵而来。最终预计会在2000人左右规模,与钉钉、企微相当。

成本高企,收支不平,大厂也难以为继

飞书2016年正式立项研发,初期是为了解决字节内部的员工协同办公问题。四年后,2020年,飞书正式上线。

据公开消息,飞书的员工数,约5000人左右,相比钉钉与企微约2000人的规模,已显臃肿。

按每年40万的人均成本计算,一年光人力成本就高达20亿(而据《晚点LatePost》报道,飞书一年的人力成本约40亿元)。

再加上办公场所,商务,管理及服务器等相关费用,保守估计,飞书每年支出至少30亿以上。

再看收入。

去年2月16日,飞书宣布2022年ARR(年度经常性收入)达1亿美金,较2021年增长2.7倍。这是飞书自成立以来,第一次披露核心业务指标。

2024年春节后的飞书全员会上,谢欣公布2023年飞书软件订阅收入超2亿美元,同比翻倍。

但相比庞大的成本支出,收入可谓“杯水车薪”,保守估计,每年亏损预估达20多亿。

据字节CEO梁汝波表示,飞书的研发投入并不低于抖音和TikTok,但ROI(投资回报率)不划算。

言外之意,飞书未获的预期的成果。而评判成功的主要依据就是“预期”,目前看来显然没有达成。

市场竞争格局压力大,在已失先手的情况下,前景不容乐观

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披露,2023年9月协同办公App月活跃用户规模显示,钉钉MAU 2.2亿排名第一,其次是企业微信1.1亿,而飞书只有840万。相较于钉钉与企业微信,其在用户活跃度等关键指标上难以比肩。

而企业用户比C端用户更加稳定,使用深度更高,付费意愿也更强。在这场交锋中,钉钉和企微已取得先机,飞书差距明显。

飞书作为追赶者,破局者,面对的困境和难度可想而知。

用to C的思维做to B,是否成功待进一步观察

大厂迷信产品力,抖音,头条以及海外的 TikTok,产品做的确实非常棒,非常成功。

大力出奇迹嘛!堆人什么产品做不出来,5000人够不够,不够1万人行不行。只要产品出来,凭大厂的营销能力,还愁卖吗。

结果就是,上线四年,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盈利,反而举步维艰,原因何在。

因为B端和C端的思维完全不同,企业理性,决策链长,稳定性更强,因为更换成本太高。这就表明企业客户不会像C端市场,靠短平快的方式就能快速复制项目,”批量拿下客户“。

另外,飞书,钉钉还有企业微信这种协同办公产品,可替代性强,并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客户的信息化建设,出发点是降本增效,提升利润。资金会优先投入核心业务的数字化建设,在有余力的前提下,才会提升协同办公效率。这种情况下,每年能拿出几百万采购飞书的企业能有多少。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一般都做不好B端业务,因为沉不下来,总想短平快的,只能做做这种通用的工具,还喜欢按C端的思维来做,你觉得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6073.html
0
最新回复(0)